萵苣花葉病毒

萵苣花葉病毒為彎曲的絲狀粒體,其大小約為750×13nm。在大範圍植物中能汁液傳播,在萵苣中可以種傳。可以被幾種蚜蟲以非持久方式傳播。世界範圍內均有分布。屬馬鈴薯Y病毒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萵苣花葉病毒
  • :類病毒界
簡介,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況,形態特徵,生物學,傳播途徑,檢疫與防治,注意:,檢疫措施:,檢疫方法:,LMV的防治:,

簡介

學名 Lettuce mosaic virus
異名 Lactuca virus (Rev.appl Mycol.17:52)
?? Marmor Lactucae(rec.appl.Mycol.28:514)
英文名 Lettuce mosaic virus 縮寫:LMV

分布

世界範圍均有分布,這種病毒在美國,尤其在加利福尼亞州分布很廣,在歐洲也一樣。

寄主植物

主要寄主範圍很大(Costa &Duffus,1958)。易感染植物是10個科中的20個屬。用受感染嫩葉的汁液接種可以傳播,但用老葉的汁液接種則比較困難。
診斷寄主:Lactuca sativa (Lettuce)。症狀是多種多樣的,但通常脈明和黃斑,有時是葉脈壞死(在開花植物中明顯)和變成棕色。
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紅藜):接種8-10天后,淺綠或局部萎黃(通常伴有略帶紅色的邊緣)(Fig2 left)。系統性黃色的葉脈斑點或在比較嫩的葉片,尤其在冬天有黃色網紋。
C.quinoa(奎奴亞藜)比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紅藜)敏感。更多的是局部壞死,但沒有紅色邊緣。明顯的系統性黃色葉脈網狀斑紋,伴有彎曲的細小頂葉
Gomphrena globosa(千日紅):白色的局部壞死斑點(接種4-7天后)擴大為紅色邊緣壞死。
繁殖寄主:接種10-15天后的萵苣適用於提純病毒。系統侵染的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也被報導為一種很好的資源(Klixiewicz,1965)。Chenopodium quinoa(奎奴亞藜)可用作繁殖寄主。
檢驗寄主: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紅藜) ,C.quinoa(奎奴亞藜) and Comphrena globosa(千日紅)是局部壞死寄主。
株系:Mclean & Kinsey(1962,1963)根據在萵苣和豌豆上的症狀分為4個株系。

危害情況

在幾乎所有萵苣中,引起各種花葉和斑玟

形態特徵

粒子特性:沒有報導。
粒子結構:彎曲的細絲狀粒體,約750×13nm(Fig4)。通過磷鎢酸負染看不到其結構。
粒子化學組成:沒有報導。
細胞和組織的關係:沒有報導。

生物學

血清學:純化病毒靜脈注射製備的抗血清有1/256的滴定度。在試管沉澱試驗中有沉澱,天然汁液的粘著試驗有大約90%的可信度。
關係:此病毒屬於馬鈴暑Y病毒屬。根據Brandes & Bercks(1965)的研究,萵苣花葉病毒與蕪菁花葉和甘蔗花葉兩病毒有較遠的血清學關係。
在植物保護試驗中,此病毒的一些株系保護了萵苣受更多的病毒株系侵染(Mclean & Kinsey,1962,1963)。萵苣花葉病毒不能保護萵苣受薄公英黃色花葉病毒的侵染(Kassanis,1947)。
汁液穩定性:萵苣汁液熱純化溫度是55-60oC,稀釋度是10-1-10-2,在20oC下1-2天其侵染性較強。加入0.5%的亞硫酸鈉其侵染穩定性較強。
純化:Tomlinson(1964)。來自受侵染萵苣葉片的汁液在pH7.5、含0.1%硫乙酸的0.5M硼酸鈉溶液中。過濾並加入nー乙醇到8.5%(v/v)。低速離心兩次。通過低速離心澄清溶液,然後通過高速離心得到沉澱。重新懸浮高速離心得到的沉澱放入0.05M、pH7.5的硼酸溶液中,所有的操作均在3oC下進行。

傳播途徑

介體傳播:可以被幾種蚜蟲傳播(Dickson & Laird,1959;Kennedy,Day & Eastop,1962),特別是桃蚜、土豆蚜和豌豆蚜。萵苣蚜是非介體。所有桃蚜的節足動物傳播此病毒,但有翼的比無翼的傳播效果弱。傳播效果在5-120分鐘內隨禁食時間的增長而增強,但在5-120分鐘內隨取食時間的增加而減弱。
種子傳播:此病毒在萵苣中種傳(Newhall,1923)。根據母本植物受侵染的時間和品種的不同,3-10%的種子會侵染幼苗(Couch,1955)(Grofan,Welch & Bardin,1952)。種傳是通過受侵染植物的花粉和胚珠完成的(Ryder,1964)。種傳可能是此病毒曼延的主要因素。種傳來自通過種子感染的幼苗和鄰近受侵染的萵苣。這種病毒可以通過確保作物隔離外界的病毒資源和少於0.1%的帶毒種子而控制。
菟絲子傳播:沒有報導。

檢疫與防治

注意:

萵苣花葉病毒有時和黃瓜花葉花葉病毒同時被發現,而且兩種病毒都可以通過汁液傳播給紅藜和白藜。黃瓜花葉病毒在接種2-3天后只引起局部壞死,而萵苣花葉病毒能系統侵染上述兩種寄主。

檢疫措施:

(一) 禁止從疫區引進萵苣、紅藜、白藜、千日紅等。
(二) 特殊需要者,需經指定機構審批同意,在指定港口進口,並有出口國檢疫證書,證明種子不帶LMV者,再行隔離試種等檢疫措施。
(三) 限制進口數量,建議限制在20粒/品種。
(四) 隔離試種、檢疫。凡上述種子引進後,送隔離圃隔離試種1-2年,經檢驗確證不傳帶本病毒者出證放行。發現病株者消毀,從健株留種或病株作脫毒處理後獲得健苗或健種,歸還引進單位。

檢疫方法:

(一) 播種,觀察長出新苗的症狀。
(二) 鑑別寄主反應:如前所述,LMV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呈現相應的症狀。
(三) 電鏡觀察:浸績法制樣,電鏡觀察病毒粒體形態,測量粒體大小。
(四) 血清學檢測:微量沉澱法,瓊脂免疫雙擴散,酶聯法(ELISA) 和免疫電鏡法測定。

LMV的防治:

(一) 對於無LMV的國家一般採取檢疫的辦法,禁止或限制可能傳帶LMV的種子進口。在進口的材料中一旦發現LMV,應全部銷毀,以防蔓延。
(二) 對於已經發生的國家。採用的辦法主要有:
1、 篩選、培育、利用抗LMV的植物種質資源
2、 組織脫毒生產無毒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