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頓(荷蘭西部城市)

萊頓(荷蘭西部城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萊頓是荷蘭西部城市。在海牙東北16公里。人口11.7萬。公元922年見於記載,十二世紀城市環繞城堡發展,1266年建市。十四世紀紡織和印刷業發達。十九世紀末起工業迅速發展,現有印刷、紡織、食品、冶金和建築材料等部門。荷蘭最大的乳酪和牛市場之一。萊頓大學建於1575年。有民族博物館、哥德式教堂和美術館。附近有海濱療養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萊頓
  • 外文名稱:Leiden
  • 行政區類別:市
  • 所屬地區:荷蘭西部
  • 人口:11.7萬
城市介紹,城市風采,城市歷史,攻略,咖啡館,名人故鄉,

城市介紹

萊頓(Leiden),荷蘭西部城市。萊頓城坐落在荷蘭西部靠海的地方,有117000居民。它的交通和設施十分現代化,同時又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美麗城市,市里有很多17世紀的建築。市中心有運河穿過,河岸旁有紅磚鋪成的小道,風景十分秀麗。萊頓城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大學城,有15000名學生和5000名教職員工。城裡有各種文化娛樂設施,圖書店,咖啡館,餐廳,有些還設定了戶外的座位和遮陽傘。餐廳有西班牙式,泰式,義大利式,南美和中式食品出售。
萊頓萊頓
萊頓城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城裡有5個博物館。居民們有很多機會看到經典的音樂劇,舞蹈和戲劇表演。學生可憑有效證件購買打折票。
萊頓城交通方便。它坐落在荷蘭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離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城市只需不到40分鐘的車程,離海牙坐車只需10分種。
城市周邊的環境適合於做各種休閒活動,為愛好體育和健身的人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條件。北海(northsea)在城市西邊,從城裡到海灘有直達的公共汽車。城市的北邊有湖,城市北邊的大湖到了冬季是溜凍的好場所。

城市風采

優雅古老的大學建築
到萊頓,不可不看大學的建築,和許多歐洲大學一樣,萊頓大學沒有圍牆,沒有校門,130多座各種建築設施分布在萊頓市的各個角落。法學院、圖書館、學生中心等許多建築風格獨特,甚至連國際處也位於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優雅建築中。這些古老的建築,和老城區一帶幾個普通的哥德式教堂和市政廳一樣,古樸,精緻,在結構和裝飾上並不以華麗取勝,顯得樸實無華,與街巷的鵝卵石路面相得益彰,給人一種安靜詳和的感覺。同時密布全城的運河讓這些建築因而有了靈氣,兩岸的建築在河面的倒映中顯得格外清晰,偶爾有人划船經過,或者是悠閒的海鳥停在水面,打破了水面的寧靜,水轉波動,建築的倒映便在彎曲的波浪中漾開了。到了晚上,華燈初上,看一艘艘小艇泊在小橋的旁邊,河面倒映著河邊人家視窗的燈光,一座座吊橋上的飾燈如星光閃閃,耳邊響著點遠處酒吧傳來的爵士樂,容易讓人聯想到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萊頓萊頓
獨特的風車和吊橋
萊頓人引以為豪的景物,還有風車和吊橋。這邊的風車在小鎮中算是保存得最好的,城內曾經有19座風車,荷蘭實現工業化後,大部分風車的磨麵功能逐漸被機械化工廠所取代,許多風車已經被拆除,萊頓的風車現在僅存三、四座,其中最著名的也是資格最老的是“DeValck”,建於1611年,高29米,現在已經被改建成一個風車博物館,裡面陳設著石磨等物品,站在風車頂部,看看仍在磨麵粉的石磨,聽聽風車轉動時不時發出的吱扭聲,似乎在看在聽它訴說一部記載著荷蘭風車的興衰史。荷蘭的運河橋樑普遍較低,為了不影響航運,大多數都設計成吊橋的式樣,梵谷曾經在多幅作品中描述過法國吊橋的形象,想必是和荷蘭這種常見的風光有關。萊頓的吊橋式樣各異,有類似於大吊車的彎勾形狀的,有四方木架形狀的,也有的特別簡單,沒有架子,由電動的絞車直接升降橋面。這些吊橋的支架,漆有不同的顏色和圖案,和周圍的建築風格協調統一,一座座錯落有致的吊橋,裝點著彎曲的運河,景深因此變得更豐滿。
露天市場露天市場
露天市場
運河兩邊熱鬧的人群和臨時搭建的帳蓬,就是露天市場。在丹麥等北歐國家也有類似的市場,周末賣菜的攤主習慣拖長嗓子、相互攀比著高聲叫賣各式果蔬,但這邊攤主則是安靜得多,無須吆喝,細聲細語地打招呼,顧客也是不溫不火地砍價。
這裡的露天市場花草很多。荷蘭是一個鮮花的國度,萊頓附近又是荷蘭主要的花草生產基地,市場上售賣的鮮花品種繁多,價格便宜,除了鬱金香,還有風信子、玫瑰等其他的花草,大盆小盆地擺在運河的旁邊,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經過這些花攤,頓覺神清氣爽。在這裡可以買到從衣服鞋帽到魚肉蔬菜等所有生活用品,遊客們除了感受集市的熱鬧氣氛,更可以考慮買點具有荷蘭特色的手信饋贈親友。
萊頓市場萊頓市場
旅遊指南
自萊頓火車站出來,右前方就有信息處,遊覽之前可以先在這裡收集一些必需的資料。沿著車站路一直往前走上3分鐘即到運河,沿著運河右側是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左側是一個美麗的公園,裡面有一架作為博物館開放的風車,遊客還可以參觀到風車內的工作和生活場景。
再往前走就到達兩條運河的交匯點,橋邊有運河旅遊船的碼頭。過了橋,就進入哈勒姆街這條街是萊頓最大的商業街。沿著哈勒姆街走上500米左右,就到達一處十字路口,該路口左側有個教堂,在此向右拐,就到了運河,這一帶有很多咖啡館,來光顧的多是學生。從這兒往西走,就會到大聖彼得教堂、萊頓大學本部和國立古代博物館。也許有大學的緣故,這裡有一種沉穩安靜的氣氛。
在萊頓,沿著古建築夾岸而立的運河散步是最好的,特別是從國立古代博物館門前流過的運河氣氛極佳,河邊的WEDDESTEEG胡同里就是倫勃朗的出生地,再往北就是白色吊橋和風車,是正宗的荷蘭風景。
文化廣角
在十八世紀的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實,發電裝置的改善和大氣電現象的研究,吸引了物理學家們的廣泛興趣,1745年,普魯士的克萊斯特利用導線將摩擦所起的電引向裝有鐵釘的玻璃瓶。當他用手觸及鐵釘時,受到猛烈的一擊。可能是在這個發現的啟發下,萊頓大學的馬森布羅克在1746年發明了收集電荷的“萊頓瓶”。因為他看到好不容易起得的電卻很容易地在空氣中逐漸消失,他想尋找一種保存電的方法。有一天,他用一支槍管懸在空中,用起電機與槍管連著,另用一根銅線從槍管中引出,浸入一個盛有水的玻璃瓶中,他讓一個助手一隻手握著玻璃瓶,馬森布羅克在一旁使勁搖動起電機。這時他的助手不小心將中另一隻手與槍管碰上,他猛然感到一次強烈的電擊,喊了起來。馬森布羅克於是與助手互換了一下,讓助手搖起電機,他自己一手拿水瓶子,另一隻手去碰槍管。在一封信里他描述了這次實驗結果:“我想告訴你一個新奇但是可怕的實驗事實,但我警告你無論如何也不要再重複這個實驗,把容器放在右手上,我試圖用另一隻手從充電的鐵柱上引出火花。突然,我的手受到了一下力量很大的打擊,使我的全身都震動了,手臂和身體產生了一種無法形容的恐怖感覺。一句話,我以為我命休矣。”
萊頓萊頓
雖然馬森布羅克不願再做這個實驗,但他由此得出結論:把帶電體放在玻璃瓶內可以把電保存下來。只是當時搞不清楚起保存電作用的究竟是瓶子還是瓶子裡的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蓄電的瓶子稱作“萊頓瓶”,這個實驗稱為“萊頓瓶實驗”。這種“電震”現象的發現,轟動一時,極大的增加了人們對萊頓瓶的關注。馬森布羅克的警告起了相反的作用,人們在更大規模地重複進行著這種實驗,有時這種實驗簡直成了一種娛樂遊戲。人們用萊頓瓶作火花放電殺老鼠的表演,有人用它來點酒精和火藥。其中規模最壯觀的一次示範表演是法國人諾萊特在巴黎聖母院前作的。諾萊特邀請了法王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員臨場觀看錶演。他調來了七百個修道士,讓他們手拉手排民一行,全長達900英尺,約275米,隊伍十分壯觀。讓排頭的修道士用手拿住萊頓瓶,排尾的修道士手握萊頓瓶的引線,接著讓萊頓瓶起電,結果七百個修道士因受電擊幾乎同時跳了起來,在場的人無不為之目瞪口呆。諾萊特以令人信服的語氣向人們解釋了電的巨大威力。後來人們很快又把電用於醫學,將起電機產生的電通過病人身體,用於治療半身不遂,神經痛等病症。這種治療方法一直使用,直到人們弄明白電的作用後,才停止下來。

城市歷史

公元922年見於記載,十二世紀城市環繞城堡發展,1266年建市。十四世紀紡織和印刷業發達。十九世紀末起工業迅速發展,現有印刷、紡織、食品、冶金和建築材料等部門。全國最大的乳酪和牛市場之一。
整個萊頓約有10餘萬人口,萊頓大學的許多建築也是萊頓非常重要和具有現代特色的建築。在萊頓還有眾多的博物館,如國家古代風俗博物館和人類文化學博物館等。萊頓大學植物園是歐洲最古老的植物園之一。
萊頓萊頓

攻略

自萊頓火車站出來,右前方就有信息處,遊覽之前可以先在這裡收集一些必需的資料。沿著車站路一直往前走上3分鐘即到運河,沿著運河右側是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左側是一個美麗的公園,裡面有一架作為博物館開放的風車,遊客還可以參觀到風車內的工作和生活場景。
再往前走就到達兩條運河的交匯點,橋邊有運河旅遊船的碼頭。過了橋,就進入哈勒姆街這條街是萊頓最大的商業街。沿著哈勒姆街走上500米左右,就到達一處十字路口,該路口左側有個教堂,在此向右拐,就到了運河,這一帶有很多咖啡館,來光顧的多是學生。從這兒往西走,就會到大聖彼得教堂、萊頓大學本部和國立古代博物館。也許有大學的緣故,這裡有一種沉穩安靜的氣氛。
在萊頓,沿著古建築夾岸而立的運河散步是最好的,特別是從國立古代博物館門前流過的運河氣氛極佳,河邊的WEDDESTEEG胡同里就是倫勃朗的出生地,再往北就是白色吊橋和風車,是正宗的荷蘭風景。

咖啡館

出島咖啡館(CAFE DECIMA):1829年SIEBOLD被日本驅逐出境,於1845年在萊頓仿照日本的建築風格建了一座別墅,起名就叫日本。其附近的街道,也分別被稱作日本街、SIEBOLD和出島(是日本長崎市一街區名,江戶時代曾是荷蘭人居住區)。別墅不久即遭破壞,日本街之名也湮滅了,惟有後兩者至盡猶存,它們長不足200米,是小鎮上典型的小街道。出島街上有一座出島咖啡館,它其實是個典型的荷蘭咖啡館,跟日本沒有任何關係,但也不妨在此來一杯咖啡或啤酒。去時可乘15或16路公車,向東行10分鐘即到。
露天咖啡露天咖啡

名人故鄉

倫勃朗(Rembrandt1606~1669)1606年7月15日生於萊頓,1669年10月4日卒於阿姆斯特丹。其畫作體裁廣泛,擅長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宗教畫、歷史畫等。自畫像萊頓時期(約1625~1631)作品採取強烈的明暗對比畫法,用光線塑造形體,畫面層次豐富,富有戲劇性。倫勃朗在繪畫史——不獨是荷蘭的而是全歐的繪畫史上所占的地位,是與義大利文藝復興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歐的民族性與民族天才。造成倫勃朗的偉大的面目的,是表現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種特殊技術:光暗。這名辭,一經用來談到這位畫家時,便具有一種特別的意義。換言之,倫勃朗的光暗和文藝復興期義大利作家的光暗是含著絕然不同的作用的。法國十九世紀畫家兼批評家弗羅芒坦(Fromentin)目他為“夜光蟲”。又有人說他以黑暗來繪成光明。
倫勃朗作品倫勃朗作品
羅浮宮中藏有兩幅被認為代表作的畫《木匠家庭》、《以馬忤斯的晚餐》,我們正可以把它們用來了解倫式氏的“光暗”的真際。作品《聖史蒂芬被石塊擊斃》、(藏里昂美術館),通過捕捉面部表情,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為了塑造有個性特徵的人物形象,他畢生研究相學,其探索的成果是他繪畫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阿姆斯特丹時期(1632~1648)從1632年定居阿姆斯特丹到1640年,是其創作的成熟階段。成名作《蒂爾普教授的解剖課》(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繪畫陳列館),突破團體肖像畫呆板的程式,在構圖和人物神情上處理得逼真而又生動。這時期的大量宗教畫,均表現世俗內容,具有巴洛克畫風。1636年所作《參孫被弄瞎眼睛》,因表情刻畫細膩而複雜,被評論家形容為相當於莎士比亞筆下的麥克白夫人。類似的傑作還有《畫家和他的妻子》、《懷抱薩斯基亞的自畫像》(藏德勒斯登畫廊)等。1640~1648年,個人生活的不幸和折磨,使他更深刻地去觀察和理解社會,藝術創作也進入一個深化的階段。1642年兒子去世使他悲痛萬分,而《夜巡》、(藏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問世,一開始又不被人理解,這幅帶有風俗畫和歷史畫性質,可以使人回憶起往昔荷蘭人民反抗異族統治鬥爭的史詩性傑作,因其進一步突破了傳統畫法,開始不被訂畫者接收,一度形成僵局。此時期他的其他作品,也像《夜巡》一樣採用更加接近舞台效果的表現手法,含蓄地描繪畫面上的主要人物,因而不像30年代那樣受到上層社會人士的歡迎,以致生活越來越困難。《夜巡》晚年(1648~1669)倫勃朗晚年生活困難,家產被拍賣,油畫作品買主不多,只有宗教題材的蝕刻版畫還有人訂製。其中一幅取名《100荷幣版畫》的作品,就是依其售價而定名的。這時期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描繪荷蘭古代英雄C.西菲利斯反抗羅馬暴政的《西菲利斯的密謀》和《呢商同業公會理事》、(藏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團體肖像。前一幅具有紀念碑式氣魄,可惜現只存一塊殘片,藏於斯德哥爾摩國立博物館;後一幅因表現了因人而異的外貌性格特徵,成為他的不朽之作。家庭的不幸和一系列折磨並未摧毀這位倔強的老人,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和創作方法,直至逝世前還畫出了《浪子回頭》、《掃羅與大衛》等名畫。據20世紀60年代統計,他一生留存的作品有油畫600幅,蝕刻版畫350幅,素描1500幅,70年代以後還陸續有新的發現。
倫勃朗作品倫勃朗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