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二氏批判性思考評估

華格二氏批判性思考評估(Watson Glaser Critical Thinking Appraisal)是由Watson和Glaser等人編制,主要用來衡量你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該測試旨在評估一個人消化和了解情境和信息的能力。

基本介紹

  • 外文名:Watson Glaser Critical Thinking Appraisal 
簡介,基本歷史,思維技能,摺疊解釋,摺疊分析,摺疊評估,摺疊推論,摺疊說明,摺疊自我校準,基本概念,主要特點,基本原則,思考過程,主要套用,

簡介

批判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包括思維過程中洞察、分析和評估的過程。它包括為了得到肯定的判斷所進行的可能為有形的或者無形的思維反應過程,並使科學的根據和日常的常識相一致。批判性思維是英語CriticalThinking的直譯。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構成批判性思維的基本要素斷言(claims)、論題(issues)和論證(argu-ments)。識別、分析和評價這些構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維的關鍵。批判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是一種基於充分的理性和客觀(批判性思維基於充分的理性和事實、而非感性和傳聞來進行理論評估與課管評價的能力與意願。)事實而進行理論評估與客觀評價的能力與意願,它不為感性和無事實根據的傳聞所左右。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能在辯論中發現漏洞,並能抵制毫無根據的想法。他們認為,批評一種觀點並不等於批評持有此種觀點的人。他們非常熱衷於進行激烈的辯論,以探明一種觀點的合理性。不過批判性思維也並非僅僅是一種否定性思維,它還具有創造性和建設性的能力——能夠對一件事情給出更多可選擇的解釋,思考研究結果的意義,並能運用所獲得的新知識來解決社會和個人問題。 批判性思維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還是包括心理學在內所有科學的基礎。通過批判性思維的訓練,你就能把真正的心理學同那些散布於電台和書店裡的偽科學區分開來。批判性思維不僅需要邏輯能力,擁有許多其他的能力與性格傾向也很重要。
“批判性思維”理念關注的核心問題是邏輯知識與邏輯思維能力之間的關係,或者更一般地,是知識和能力之間的關係。顯然,任何有成果的思維離不開知識。

基本歷史

“批判的”(critical)源於希臘文kriticos(提問、理解某物的意義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斷的能力”)和kriterion(標準)。從語源上說,該詞暗示發展“基於標準的有辨識能力的判斷”。將critical套用于思維,意味著利用恰當的評估標準確定某物的真實價值,以明確形成有充分根據的判斷。批判性思維作為一個技能的概念可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維”:能動、持續和細緻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識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進而指向的結論。20世紀40年代,批判性思維被用於標示美國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70年代,批判性思維成為美國教育改革運動的焦點;80年代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美國批判性思維運動的開拓者恩尼斯(RobertEnnis)1962年就認真分析了“批判性思維”概念,新近的表述為:批判性思維是“為決定相信什麼或做什麼而進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維”。哈貝馬斯將批判性思維等同於“解放性學習”(emancipatorylearning),即學會從阻礙人們洞察新趨勢,支配自己的生活、社會和世界的那些個人的、制度的或環境的強制力中解放出來。
但是,對批判性思維存在三個基本誤解。有人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否定性的,即本質上是發現缺陷。然而,一個批判性思維者不僅僅是懸疑判斷。質疑、批判是為了尋求理由或確保正當性,為我們的信念和行為進行理性奠基。因此,批判性思維也是建設性的。批判性思維使人們意識到,我們所處的世界中的價值、行為和社會結構的多樣性。人們還以為,批判性思維作為一個控制的手段起作用,是有害的、應避免的東西。可是,批判性思維是個人自治的基礎。一個自主的人是自我管理的(控制的)或自我指示的。自治使一個人較少依賴並因此較少受他人的規定、指示和影響。還有一個誤解是,批判性思維並不包括或鼓勵創造性。這源於一個錯誤觀念:創造性本質上是打破規則。相反,創造性常常包括著大量對規則的遵循。一個原創的洞察力恰恰需要知道如何在給定的情景中解釋和套用規則。智力是分析的、創造的和實用的信息加工過程三者的平衡。三種主要思維模式是:批判-分析性思維(critical-analyticthinking)、創造-綜合性思維(creative-syntheticthinking)和實用-情景性思維(practical-contextualthinking)。對大多數人來講,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平衡發展是生活的要求。20世紀90年代,鑒於批判性思維定義的嚴重分歧,美國哲學學會運用德爾菲(Delphi)方法(反覆詢問調查+專家意見+直觀結果的方法),將批判性思維界定為:
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的、自我校準的判斷。這種判斷導致解釋,分析,評估,推論以及對判斷賴以存在的證據、概念、方法、標準或語境的說明。
批判性思維沒有學科邊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像的主題都可從批判性思維的視角來審查。批判性思維既體現思維技能水平,也凸顯現代人文精神。它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探究工具,是教育的解放力量,是人們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強大資源。

思維技能

批判性思維教育的直接目標是培育好的批判性思維者,即能夠整合批判性思維的各種技能並加以有效運用,增強在其他學科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有力工具的自信心、自覺性和具備良好判斷力的人。好的批判性思維者既包括技能的維度也包括氣質的維度。核心批判性思維技能包括:解釋(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評估(evaluation)、推論(inference)、說明(explanation)和自我校準(self-regulation)。

摺疊解釋

理解和表達變化多樣的經驗、情景、數據、事件、慣例、信念、規則、程式、標準的意義或重要性。
1.範疇歸類使用範疇進行歸類、區分,理解、描述信息的特徵和意義。例如,識別一個問題並無偏見地定義其性質;確定對信息進行分類及亞分類的有用方法;使用特定的分類框架對數據、發現或意見進行分類等。
2.解讀意義覺察、關注和描述信息內容、情感表達、目的、社會意義、價值、見解、規則、程式、標準等。比如,察覺、描述一個人詢問某個問題的目的;鑑別特定社會情景中一個特殊面部表情或手勢的意義;洞悉辯論中反諷或修辭式詢問的使用;解釋使用特殊儀器獲得的數據。
3.澄清含義通過限定、描述、類比或比喻性的表達式來解釋或澄清語詞、觀念、概念、陳述、行為、圖畫、數字、記號、圖表、符號、規則、事件或儀式等的語境的、慣例的或意欲的含義,消除混淆、模糊或歧義,或者為這種消除設計一個合理的程式。

摺疊分析

辨識陳述中意欲的和實際的推論關係,辨識問題、概念、描述或其他表達信念、判斷、經驗、理由、信息或意見的表征形式。
1.審查理念確定各表達式在論證、推理或說服語境中扮演或企圖扮演的角色;定義概念;比較概念或陳述;辨識難題或問題,並確定它們的組成部分,同時確定它們之間以及它們每一部分和整體之間的概念上的關係。
2.發現論證確定陳述、描述、質疑或圖表是否表達或企圖表達一個(或一些)理由以支持或反對某個主張、意見或論點。
3.分析論證對於那些意欲支持或反對某一主張之理由的表述,辨識它的(1)主結論;(2)支持主結論的前提或理由;(3)深層前提或理由(用以支持主結論之前提的前提或理由);(4)推理的其他未表達因素,如間接結論、未陳述假設或預設;(5)論證的整個結構或推理鏈;(6)審查那些並不打算作為所述推理的一部分,但作為背景性的、包括在表述整體之內的任何項目。

摺疊評估

對陳述、說明人們的干著急、及感知、經驗、情境、判斷、信念或意見的表征的可信性進行評價;評價陳述、描述、疑問或其他表征形式之間實際存在的或意欲的推論關係的邏輯力量。
1.評估主張認識那些與評估信息或意見源的可信度相關的因素;評估問題、信息、原則、規則或程式所指示的語境相關性;評估可接受性,即任何特定經驗、情景、判斷、信念或意見之表征的真或可能真的置信水平。
2.評估論證判斷一個論證前提的可接受性能夠證明該論證所表達的結論可被當作真的(演繹確定性)接受,還是當作很可能真的(歸納或合情論證)接受;預期或提出質疑、反對,並評估所涉及的這些點是否為被評估論證的重大弱點;確定一個論證是否依賴虛假或可疑的假設或預設,然後確定它們如何關鍵地影響論證的力量;判斷合理的和謬誤的推論;判斷論證的前提和假設對於論證的可接受性的證明力;確定在哪個可能的範圍內附加的信息能增強或削弱論證。

摺疊推論

辨識和把握得出合理結論所需要的因素;形成猜想和假說;考慮相關信息並從數據、陳述、原則、證據、判斷、信念、意見、概念、描述、問題或其他表征形式導出邏輯推斷。
1.尋求證據尤其要了解我們所需要的支持性前提,並且謀劃尋求和匯集可能提供這種支持性信息的策略;一般地,需要對與決定某個選擇、問題、難題、理論、假說或陳述的相對優點、可接受性或合理性相關的那些信息做出判斷,確定獲得這些信息的合理探查策略。比如,當試圖發展支持某人觀點的說服性論證時,要判斷有用的背景信息有哪些,並形成一個計畫,對有關如此信息是否可利用的問題給出一個清晰回答;在斷定某些缺失的信息對於決定某一觀點是否比相競爭的觀點更合理有密切關係之後,要籌劃對這些信息的搜尋,揭示這些信息是否可利用。
2.推測選擇闡明解決問題的多種選擇,假定關於某一問題的一系列推測,設計關於事項的可選假說,發展達至目標的各種計畫;描述預見並設計決策、立場、政策、理論或信念的可能後果的排序。
3.得出結論套用合適的推論模式決定在給定的事務或問題上一個人應採取什麼立場、看法或觀點;對一個陳述、描述、問題或前提集,以恰當的邏輯力等級得出推論關係以及它們所支持、擔保、蘊涵或推出的結果或假設;成功地使用推理的各種形式,確定一些可能的結論得到最強的擔保、得到手頭證據的最強支持,確定哪個應被拒斥,或依據給定的信息應被視為較不合理。

摺疊說明

陳述推理的結果;用該結果所基於的證據的、概念的、方法論的、標準的和語境的相關術語證明推理是正當的;以使人信服的論證形式呈現推理。1.陳述結果對推理活動結果予以精確陳述、描述或表征,以便分析、評估、根據那些結果推論或進行監控。
2.證明程式的正當性表述用於形成解釋、分析、評估或推論的證據的、概念的、方法論的、標準的和語境的考慮,以便能精確地記錄、評估、描述、向自己或他人證明那些過程是正當的,或者以便補救在執行這些過程的一般路線中覺察到的不足。例如,在從事一個耗時而困難的問題或科學程式時,保持記錄探究的進程和步驟;對為了數據分析的目的所選擇的特殊統計試驗進行說明;陳述在評估一篇文獻時所使用的標準;當概念的澄清對推進給定問題的研究至關重要的時候,說明如何理解關鍵概念;說明對使用的技術方法一直感到滿意的先決條件;報告用於旨在以合理方式做出決策的策略;設計一個用於描繪證據的定量的或空間的信息圖解。
3.呈示論證給出接受某個主張的理由;對付那些就推論、分析或評估的判斷之方法、概念闡釋、證據或語境的恰當性所提出的異議。

摺疊自我校準

自覺監控自己的認知活動、用於那些活動中的元素和得出的結果,特別將分析和評估技能套用於自己的推論性判斷,以質疑、證實、確認或校正自己的推理或結果。
1.自我審查反省自己的推理並校驗產生的結果及其套用,反省對認知技能的運用;對自己的意見和堅持它們的理由做出客觀、深思的元認知評價;判斷自己的思維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知識不足或老套、偏見、情感以及其他任何壓制一個人的客觀性或理性的因素的影響;反省自己的動機、價值、態度和利益,以確定已盡力避免了偏見,做到了思想公正、透徹、客觀、尊崇真理和合理性,而且在將來的分析、解釋、評估、推論或表述中也是理性的。
2.自我校正自我審查、揭露錯誤或不足,如果可能,設計補救或校正那些錯誤及其原因的合理程式。

基本概念

“批判性思維”理念的基本點是:人的日常邏輯思維能力,實際上是一種相對獨立於各種專門知識,包括邏輯專門知識的邏輯思維能力,即“批判性思維”能力。這種能力,第一是存在的;第二是有差異的;第三是可訓練的;第四是可測試的。人的素質差異,本質地不在於他們所掌握的知識信息量的差異,而在於他們思維能力的差異。“批判性思維”理論的目標是,尋找有效途徑,訓練這種能力,揭示這種能力上的差別,把這方面的高素質的對象選拔出來。能力型考試特別其中的邏輯部分,測試的就是考生的這種能力。這就是為什麼對於能力型考試來說,邏輯試題的設計應當儘量避免或減少解題過程對相關邏輯知識及其運用的依賴;一道邏輯試題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區分度越高,這道試題的質量就越高,否則,就越低。
尼斯(Ennis,R.H.,1987)認為批判性思維是指為了決定什麼可做,什麼可信所進行的合理、深入的思考。

主要特點

批判性思維有以下12項特點:1,抓準“陳述”的意思。 2,判斷推理是否含糊。
3,判斷多項“陳述”之間是否互相矛盾。
4,判斷結論是否必要。
5,判斷“陳述”是否正確。
6,判斷“陳述”是否根據某一原理引申出來的。
7,判斷“觀察性陳述”是否可信。
8,判斷“歸納性結論”是否其有來自。
9,判斷“問題”是否已經確定下來。
10,判斷所說的是否只是假設。
11,判斷所下的定義是否合適。
12,判斷引述某一權威言辭是否可接受。
智力價值
對思想和行為的質疑和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完成的。在其典範形式里,批判性思維以超越主題內容的普遍智力價值為基礎。只要一個人對任何關於一個問題、難題或境遇的論證的質量感興趣,那么,普遍智力標準就必定被用於思維。這些標準主要有:清晰性、正確性、精確性、一致性、相干性、邏輯性、深度、廣度和公正。
摺疊清晰性
清晰性是最基本的智力標準。如果陳述不清晰,就談不上它是否正確或相關。清晰性要求的目的是,免除混淆或含糊,消除晦澀,使人們能較好地理解話語。清晰性是思維的基礎也是批判性思維的基礎目標。認識到“您所意謂的”和“您所說的東西意謂的”這二者之間的區別是重要的。澄清的關鍵是具體、詳細而精確的例子。
摺疊正確性
免除過失、錯誤或失真。正確性蘊涵著一個人獲得與事實或真理一致性的積極實踐。正確性是批判性思維中的一個重要目標,雖然它幾乎總是有程度的問題。應認識到,只要我們在一種視界或參照系內思維,常常就會出現某種扭曲失真。我們應帶著這種思維的警覺進行思考,帶著對自己的、課本的、教師的、學科的視角的局限性的認識進行思考。
摺疊精確性
一個陳述可能清晰而正確,但並不精確。精確是正確、明確和確切的質量。達到精確性需要更詳細、具體的陳述和解釋。當然,精確性本身也是相對的,精確性的標準和方式隨學科和語境而變化。針對不同的語境和目的,精確性的精確度要求是不同的。
摺疊一致性
思考、行動或說話與先前早已思考的、做的或表達的相一致;具有智力或道德的誠實性。人類生活和思維充滿了不一致性、偽善和茅盾。我們經常說一套做一套,對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朋友用一種標準,但對我們的敵手用另一種標準,並不惜偏激地證明我們贊同的思想或否定與我們的利益不相符合的思想。一致性是批判性思維者的基礎理念。他們努力消除自己信念中的矛盾並警惕他人信念中的矛盾。作為心靈公正的思想者要努力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同樣的情形。或許,最難以達至的一致性形式是言與行的一致性。自私自利的雙重標準是人類生活中最普通的問題之一。
摺疊相干性
一個陳述可能是清晰的、正確的、精確的,但與所論的問題並不相干。相干性說的是陳述與當下的內容相關聯,它意味著對考慮的事情是重要的、有密切的邏輯關係。批判性思維者必須能知道與問題相干的和不相干的事實之間的區別,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於相干事實,並且不讓不相干的考慮事項影響他們的結論。某事是否相干常常並不清晰,相干性往往需要加以論證。只有通過區分相干和不相干資料的實踐,通過評估贊成或反對事實和意見的相干性的持久實踐,才能養成對相干性的敏感性。
摺疊邏輯性
思維把多種思想整合一起形成某種秩序。當思想的組合相互支撐,組合有意義時,這種思維是“邏輯”的。而當這種組合不是相互支撐,在某種意義上是矛盾的,或並不產生意義,那么這種組合不是邏輯的。邏輯性的標準要求推理只能得出理由所提供的那種可接受性強度的結論。同時,一個接受理由和推理形式的人,必須接受推理的邏輯後承。邏輯性是支撐信念和行為的理由是否具備合理性的問題。當然,邏輯性有程度或強度之分,它與不同的邏輯關係類型有關。
摺疊深度
批判性思維者能深入追溯一個問題,全盤把握一個思考或討論的廣泛過程的各個方面。他們對所獲悉的詳細資訊產生自己的理解,將它們置於學科的大構架和他們的全面視角之下。他們沉思所研究的主題和問題背後的重大難題和疑問。一個陳述可能清晰、正確、精確和相干,但可能是膚淺的,缺乏深度。比如,僅僅通過說“不”來阻止某種行為就缺乏深度,它沒有對付問題的複雜性。有時一個表面的理由被認為是“藉口”。批判性思維者應在這種表面的理由背後挖掘真正的理由。
摺疊廣度
推理路線是清晰正確的、精確的、相干的,也有深度,但缺乏廣度,僅僅認識到洞察問題的一個方面的必要性。我們需要考慮另一種觀點嗎?存在審視這個問題的另一種方式嗎?這樣的審視像是從某某觀點來看的嗎?當考慮跨學科問題(大多數社會生活問題)時,批判性思維者藉助許多學科的相關概念、知識以及洞察來分析。要理解伊拉克戰爭的原因,需要運用科技的、地理的、經濟的、政治的、宗教的學科見識進行分析。
摺疊公正
批判地思考必須考慮對立觀點的力量與弱點;想像把自己置於他人的處境,以便真誠地理解他們;克服帶著我們的直接感知或長期存在的思想或信念來認識真理的那種自我中心傾向。這個特性與正確重構他人的觀點和推理,根據他人的而非我們自己的前提、假設和理念進行推理的能力相關聯。世界由許多具有不同觀點和思維方式的社群和人們組成。如果人們僅僅從美國人、日本人或俄羅斯人的立場來思考,那他們就不能真正地理解世界。此外,批判性思維者認識到他們的行為影響他人,因此要從他人的視角來考慮自己的行為。

基本原則

敢於懷疑,保持開放的頭腦。政客和廣告商都會千方百計地試圖說服你,甚至某些媒體和教科書的研究報告也難免有失偏頗。把感於懷疑納入你的個人信條。這樣你會發現,自己有一些態度和信仰也會是那么膚淺的、甚至是毫無根據的。記住,在親自驗明查實之前,請不要隨便相信某種真理。校驗術語的定義
謹慎地從證據中得出結論
注意對研究證據的選擇性解釋
不要過分簡化
不要過分泛化
將批判性思維運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
一種懷疑的態度和一種對證據的渴求,並不僅僅只是在學術界有用,在生活的每個領域中,他都是有價值的。當電視廣告轟炸你時,要敢於懷疑;當政治目標席捲你時,要敢於懷疑;當在超市的招貼小報,看見最新的封面上報導貓王和UFO時,要敢於懷疑。多少次你聽到“研究表明......”?也許這些說服是可信的,但問問你自己:是誰在進行這些研究?這些從事研究的科學家是中立的嗎,還是他們對某些結構過於偏愛?
心理學家觀察行為,進行研究,或是向患者建議如何提高生活質量時,他們遵循的就是這些原則。也許這些原則也會幫助你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思考過程

當我們批判性地思考問題時,會確定問題,檢視事實,分析假設,酌情其他因素並最終確定支持或反對一項觀點的理由。要進行批判性思考.你就必須進入一定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包括客觀,謹慎,挑戰他人觀點的意願和——可能是其中最困難的——將自己深信不疑的信念置於仔細檢視之下的意願。換而言之,你必須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這就是是我們檢查自己所獲信息並在這種檢查的基礎之上進行批判和決策的過程。
(1)確定你正在研究的問題或者疑問.是否完全不同的人在現實中真會互相吸引
(2)收集並檢視所有可獲得的證據
(3)根據數據提出理論或合理的解釋
(4)分析假設
(5)避免過度簡單
(6)謹慎地得出結論
(7)考慮每一個替代解釋
(8)認識得研究對時間和環境的適用性

主要套用

作為現代邏輯的一個發展方向,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西方主要是北美出現了一場被稱為"新浪潮"的批判性思維運動。這場運動的重要結果之一,就是出現了如前所述的這種以批判性思維的理念為基礎的風靡全球的能力型考試模式。
“批判性思維”是關於能力型考試也是關於GCT-ME邏輯考試的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字。能力型考試的設計是基於“批判性思維”的理念之上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