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鎮

華新鎮

華新鎮上海青浦區下轄鎮,位於上海市西北部、青浦區東北部,東與閔行區接壤,南與徐涇鎮、趙巷鎮相鄰,西與重固鎮、白鶴鎮交界,北與嘉定安亭鎮相望。華新鎮全鎮水陸交通便捷,滬寧高速、滬常高速、北青公路、紀鶴公路橫跨東西;嘉松公路、華徐公路、嘉金高速貫穿南北,分別與“318“、“312“國道連線,與同三國道相通。距離虹橋國際機場15公里,距軌交2號線徐涇東捷運站約12公里。

2012年,全鎮總面積47.6平方公里,下轄19個村、2個社區。截止2014年11月底,華新鎮實有人口總量為184131人,其中戶籍人口為36218人,在冊來滬人員總人數為147323人。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華新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上海市青浦區
  • 下轄地區:徐謝、火星等19個村,2個社區
  • 政府駐地:華新街318號
  • 電話區號:021
  • 郵政區碼:201708
  • 地理位置:上海市西北部、青浦區東北部
  • 面積:47.6平方公里
  • 人口:36218人(2014年)
  • 方言:吳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虹橋機場
  • 火車站:虹橋火車站
  • 車牌代碼:滬C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土壤,人口民族,人口,民族,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事業,教育,衛生,基礎設施,民生工作,所獲榮譽,知名人物,特產,

建置沿革

華新(前稱華潮),7000年前成陸。
從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至1949年10月,在此期間,除抗日戰爭時期有過同屬外,老吳淞江南北兩地區長期分屬兩縣(府)管精。其中,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自青浦建縣起,華新一直屬青浦縣黃渡鎮管轄。
1949年5月14日,青浦解放後,縣境屬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員公署管轄。
1952年9月,蘇南、蘇北行政區與南京市合併為江蘇省,年底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縣境屬江蘇省。
1958年3月,松江專屬撤銷,縣境劃歸蘇州專署管轄。
1958年11月21日,縣境劃歸上海市管轄。
2001年1月18日,撤銷原華新鎮、鳳溪鎮,建立新華新鎮。
華新鎮全貌華新鎮全貌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境內華潮鄉下設11個聯合村;淮海鄉下設11個聯合村,新宜鄉下設8個聯合村。
1958年9月,境內設境內設新宜、秀龍、華益、華星、淮海五個大隊。
1959年5月,境內設秀龍、新宜、華益、淮海、馬橋5個管理區,下設生產隊,生產小隊
1961年,境內設新宜、華益、徐謝、紅旗(陸象)、凌家、蔡陽、華星(周浜)、淮海、馬橋、秀龍、火星、新聯(長浜)12個大隊。
1962年2月,新成立的華潮人民公社,由12個大隊和重固公社的朱英大隊組建而成。
1978年12月,建立水產大隊,華潮公社下轄13個大隊。
1993年12月底,華新鎮下轄13個村、1個社區。
1996年12月31日,撤銷水產村建制,原水產村納入華新居委會管理,華新鎮下轄12個村、1個居委。
1999年,華新鎮轄有12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

區劃詳情

2012年,華新鎮下轄徐謝、火星、周浜、嵩山、北新、朱長、淮海、新木橋、敘中、陸象、堅強、華益、凌家、白馬塘、新誼、馬陽、楊家莊、秀龍、敘南19個村,以及華新、鳳溪2個社區。
華新鎮人民政府華新鎮人民政府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華新鎮位於青浦境域東北部,東與閔行區接壤,西與重固、白鶴鎮交界,南與徐涇、趙巷鎮相鄰,北與嘉定區相望。全鎮總面積47.6平方公里。
上海市青浦區華新鎮

氣候

華新鎮屬北亞熱帶南緣,是東南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具有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春天溫暖,夏天炎熱,冬天寒冷,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平均日照22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2度。一月最冷,平均2.9度,1983年1月19日曾出現過零下11.6攝氏度的極端最低溫;七月最熱,平均27.6攝氏度,1934年7月12日曾出現過40.2度的極端最高溫。年降雨量1200毫米。

土壤

華新鎮因地處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自然土壤以江河沖積母質為主,以潮砂泥土為主。土體粉砂質含量高於粘粒,輕壤到中壤,中性土,保水保肥性能好,易耕作,為高產土壤。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底,華新鎮全鎮有戶籍人口10462戶、34968人,其中:男性17018人,女性17950人,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8605人;有來滬流動人口163910人、境外人員434人。
2014年11月底,華新鎮實有人口總量為184131人,其中戶籍人口為36218人,其中男性17167人,女性18059人。在冊來滬人員總人數為147323人。

民族

2000年人口普查,居住在本地的除漢族外,另有15個少數民族,分別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土家族佤族畲族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華新地域,南北最寬的地段為4.8公里,東西最長的地段為6.5公里。華新農田有水田和旱田之分,但大部分為水田面積。1981年土地普查時,總面積為36375.04畝。其中耕地面積28281.34畝,占總面積的77.75%,其中水田20529.13畝,旱地7198.43,田埂553.78;園林面積333.55畝,占總面積的0.92%;岸、渠、路用地面積為1803.41畝,占總面積的4.96%;廠、鎮、宅基及特殊用地為2955.9畝,占總面積的8.13%。1994年6月2日、1996年3月27日,華新鎮馬橋村與黃渡鎮泥崗村兩次簽訂“互調地塊協定”。至2005年底,全鎮耕地面積1979公頃。截止2011年,全鎮耕地面積1084.4公頃。

水資源

根據1981年水壤普查測算,華新公社水面面積3000.74畝,占總面積的8.25%。其中河流2765.47畝,湖、塘164.44畝,池塘70.83畝。

經濟發展

綜述

2013年華新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84.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8.6%;全口徑稅收完成24.1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9%;區鎮地方收入完成7.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4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8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3.6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8元, 同比2012年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6.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5%,三次產業結構比更趨最佳化。

第一產業

隨著第二、三產業的發展,華新鎮耕地減少,農業經濟的比重逐年下降。2000年,全鎮農副業總產值9299萬元。2010年,華新鎮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7220萬元,比上一年增長3%;完成農副業總產值17550萬元。比上一年增長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530元,比上年淨增1563元。
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8元,,比上一年同比增長12%.

第二產業

20世紀60年代,華新鎮政府開始辦起各類集體企業;80年代,外資企業進入本地;90年代,私營企業蓬勃發展。至2000 年,工業總收入368647.7萬元,占經濟總收入417297.4的88%。全鎮共有366 家工業企業,其中鎮級工業51家,三資工業31家,私營工業283家。總產值258258.3萬元,銷售產值253511.4萬元,進出口產品交貨值22279.7萬。
2013年,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7.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89億元,畝均年稅收50萬元以上企業已有36家。

第三產業

1963年後,華新鎮華潮商業一條街逐步形成。20實際80年代中後期個體經濟出現、華新農貿市場建立,華新初步形成國有、集體、個體商業經濟格局。20世紀90 年代,華新商業隨著經濟的發展發展起來,逐步形成煙糖食品、綜合什貨、日用酒醬、棉布百貨、五金交電、生產資料、飯店等遍布鎮內各主要馬路、街道。1999年,華新商業有12各行業,當年商業服務業總收入66242萬元。2010年,華新鎮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5.52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5億元,同比增長22%。
華新鎮
2013年,華新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3.6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6.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5%。

交通

華新鎮全鎮水陸交通便捷,滬寧高速、滬常高速、北青公路、紀鶴公路橫跨東西;嘉松公路、華徐公路、嘉金高速貫穿南北,分別與“318”、“312”國道連線,與同三國道相通。距離虹橋國際機場15公里,距軌交2號線徐涇東捷運站約12公里,而正在規劃建設中的軌交17號線嘉松中路站也將服務於華新板塊。

社會事業

教育

華新鎮分成兩個教育園區,2013年全鎮有中學2所,國小2所,幼稚園2所,成教1所。其中,華新中學創建於1966年7月,新校址位於新世紀初建成的鎮教育園區內,建築面積達9120平方米,有20個教學班,學生900多名,教職工75名。中學高級教師5人,一級教師30人。鳳溪中學創辦於1958年,占地面積四十多畝,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16個,學生700餘人,教職工70人,其中高、中級教師三十多名。
華新鎮

衛生

華新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建於1958年,由於集鎮區域的調整於2001年12月與鳳溪衛生院合併組成現在的華新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並設鳳溪為分中心。中心新址於2005年10月28日遷入,全院占地面積22600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7280平方米,核定床位50隻,現有在編職工93人,衛技人員81人,副主任醫師1人,中級職稱22人;設有內、外、婦、兒等10餘個臨床醫技科室;擁有彩超、500mX光機、胃鏡、全自動生化儀、自動血球儀、綜合牙科治療儀等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病房採用中央空調、中心供氧、呼叫和對講系統,全院實現部分微機聯網。
華新鎮

基礎設施

2010年,全鎮道路建設6條,總長9公里;橋樑8座,總投資5000萬元。並對鎮內6條主要道路實施燈光工程,總投資755.18萬元,其中,開發區標誌(線)信號燈100萬元,新鳳北路路燈安裝工程40.5萬元,華丹路路燈安裝工程124.2萬元,鳳育路路燈安裝工程38.28萬元,華騰路延伸段燈光工程105.3萬元,新華路燈光工程346.9萬元。
2004年總投資200多萬元華新鎮公共信息平台開發建設項目,於4月份通過專家驗收,5月份投入試運行,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2004年華新鎮又投入80萬元,建立兩庫兩套用,即“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本信息庫”,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社會救助服務系統”和“安全生產管理系統”。2004年又被上海信息委列為城鎮信息化建設試點鎮。

民生工作

2010年,華新鎮完成新增就業崗位2970個,實現非農就業952個,逐步實現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31人,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辦理征地鎮保人員退休240人,鎮保緩繳資金一次性繳清。農村合作醫療全面覆蓋,外來從業人員參加綜合保險人數達37996人次。

所獲榮譽

華新鎮被全國六部委列為全國重點鎮,被市政府列為上海市郊22箇中心鎮之一,是全國城鎮建設先進鎮、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國家級衛生鎮、全國文明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上海市科普示範鎮、上海市文明示範標誌區域、上海市社區優生優育指導服務示範單位、上海市市容環境規範區域、上海市百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試點鎮。

知名人物

徐葆欣,字徐仙,號溪山居士,1943年5月出,徐謝村東宅人。擅長水鄉風情畫,有獨特江南風韻。不少作品進入市、全國畫展。60年代創作的《小會計》、《四送條屏》曾在報刊、雜誌上登載。80年代創作的《水鄉古鎮》、《春曉澱山湖》等作品被收入美術年刊。1986年他的《不行春風難得秋雨》在日東京都美術館展出,並赴日進行藝術交流。1997年回國,與美籍華人孫澎女士籌建了“徐葆欣書畫藝術院”。
張紹梁 ,1932年12月出生,華新鎮人,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系城市建設與經營管理專業。l955年至1978年曾在北京國家計委、建委建設部所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部任技術員、工程師。1979年至l982年任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體室主任、院副總工程師。1983年室 1993年期間,曾任上海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城市規劃管理局局長。曾任政協上海市委員會第六屆、第七屆委員,第八屆常務委員兼城市建設委員會主任,並發表論文四十餘篇。

特產

雪裡蕻(雪菜)
華新鎮高亢之地較多,種植雪裡蕻歷史悠久。早在淸光緒年間,就已種植。雪裡蕻分春秋二熟。本地雪裡獲有葉大肥壯的大葉雪裡蕻,也有葉呈長條、鋸齒缺刻形邊緣的小葉雪裡 蕻。下雪天其他蔬菜凍害嚴重,唯獨此菜莖紅而茁壯,故名雪裡蕻。味稍辛辣,醃製後久藏不壞。
羔羊皮
羔羊皮為本地傳統出口商品,又“軟寶石”之稱。因為本地是老菜區,青料足,農戶素來有飼養湖羊的習慣,使其成為歷史悠久的傳統副業。除羔羊皮之外,每年還產上等綿羊毛近2萬斤,風味獨特的白切羊肉,也遠近聞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