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嶠

華嶠(?—293年),字叔駿,平原高唐(今山東高唐縣固河鎮大華村)人,西晉學者、史學家,他改作《東觀漢記》為《漢後書》,時稱“有遷固之規,實錄之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嶠
  • 國籍:三國魏→西晉
  • 民族:漢族
  • 逝世日期:293年
  • 職業:學者、史學家
  • 代表作品:《東觀漢記》
人物生平,個人著作,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華嶠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其祖父即三國時任曹魏太尉的華歆司馬昭時,華嶠為車侍從事中郎;武帝時,賜爵關內侯,任太子中庶子,又以散騎常侍典中書著作,領國子博士,遷侍中。惠帝初年,封東鄉侯,遷尚書。
華嶠雖終身為官,但他真正的志向卻在從事史學著述。華嶠學識精深廣博,年少時便已小有名氣。在研讀史籍過程中,華嶠發現東漢官修記載東漢史事的《東觀漢記》有“煩穢”之處,早就有改作之意。
晉惠帝時,有人推薦華嶠“博聞多識”,“有良史之志”,於是惠帝命華嶠轉秘書監,加散騎常侍,班同中書。當時中書、散騎、著作及治禮音律、天文數術、南省文章、門下撰集,華嶠“皆典統之”。這個職務使華嶠得以便覽深藏於秘府的書籍,這無疑為華嶠從事史學著述創造了條件。從這時起,華嶠開始著手蒐集資料,從事著述,最終寫成了記載東漢歷史的《漢後書》。

個人著作

《漢後書》共97卷,為紀傳體。記載了從光武帝到漢獻帝195年的歷史,其中帝紀12卷,皇后紀2卷,典10卷,傳70卷及3譜、序傳、目錄各1卷。華嶠認為皇后與皇帝相配,為“天作之合”,而前史載皇后於外戚傳,實屬不當,於是創立了《皇后紀》;又因為《尚書》中有《堯典》1篇,於是一律改“志”為“典”。但“10典”未成,華嶠便去世了,華嶠的兒子華徹、華暢先後繼承父業,最後終於完成了此書。
書成之後,晉惠帝曾“詔朝臣會議”。當時的中書監荀勖、令和嶠、太常張華侍中王濟都認為該書“文質事核,有遷固之規,實錄之風”,命“藏之秘府”。可惜該書在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中即遭遺沒,餘下的30餘卷以後也逐漸散佚。
清人對華嶠的《漢後書》作了大量的輯佚工作,清姚之駰的《後漢書補逸》,黃奭的《漢學堂叢書》,汪文台的《七家後漢書》,王仁俊的《玉函山房輯佚書補編》中均有輯本。

史書記載

晉書·卷四十四·列傳第十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