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第一王都

華夏第一王都

1959年夏,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開始了對“夏墟”的考古調查,洛陽偃師二里頭從此進入學者的視線,中國考古學界由此開始有目的、有計畫地探索夏文化。

此後,中國三代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進行了持續不斷的發掘,發現了大型宮殿基址、大型青銅冶鑄作坊、制陶、制骨遺址,與宗教祭祀有關的建築以及400餘座墓葬,出土了成組的青銅禮器和玉器,證明了二里頭是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

她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距今3600年前後東亞大陸最大的都邑,文化輻射範圍超過《禹貢》“九州”,她就是最早的中國--“華夏第一王都”二里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夏第一王都
  • 所處時代:夏
  • 地理位置:洛陽偃師二里頭
  • 歷史地位: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
  • 著名出土文物:大型綠松石龍形器
最早的中國,文獻中的中國,文物中的中國,“中國”之最,考古經過,

最早的中國

文獻中的中國

最早的“中國”應當就是最早的王朝都城和它附近的京畿地區。而文獻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朝是夏商周三代王朝,它們分布的核心區域不超出以黃河中游為中心的中原地區,這一帶也就是最早的“中國”。
在古典文獻中,“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東周時期成書的《尚書》和《詩經》等書中。《尚書·梓材》是周公教導他的弟弟康叔如何治理殷商故地的訓告之詞。其中“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意即皇天將中國的土地與人民交給周的先王治理。這裡的“中國”應指關中至河洛一帶的中原地區。而《詩·大雅·民勞》中“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的“中國”則與“京師”同意。殷墟甲骨文中也有“中商”、“大邑商”、“天邑商”等帶有文化本位色彩的、對本朝王都的自稱,其含義應與西周時代的“中國”相當。

文物中的中國

在出土文物中,“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這一國寶級的重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寶雞。長達122字的銘文記載了周初成王開始營建東都洛邑時,在一次祭典上對宗室子弟宣布的誥命。其中講到周武王在滅商之後就有營建東都的重大決策,曾祭告上天說:
“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薛(乂)民”,意欲建都於天下的中心,從這裡統治人民。這篇銘文把“中國”的最早地望確指為洛邑所在的洛陽盆地及以其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史記·周本紀》在記述這段歷史時,也引用周公的話,認為洛陽盆地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
為西周王朝所青睞,被認為是“天下之中”而營建東都的洛陽盆地,在長達2000餘年的時間裡,先後有十餘個王朝建都於此。司馬遷的《史記》中即有“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的記載(《史記·封禪書》);其後,又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朝代在此營建都邑。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今天,在東西綿延30多公里的盆地中心部,由西向東排列著東周王城、隋唐洛陽城、漢魏洛陽城、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等五大都城遺址,被譽為華夏文明腹心地區的五顆明珠。其中,二里頭遺址就是洛陽盆地這一最早的“中國”區域內的最早的一座大型都邑。

“中國”之最

華夏第一王都”的中國之最:
  
我們不妨先列舉二里頭遺址的若干重要發現,從中可以窺知它作為王朝都邑的高度發達與複雜程度,這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這裡發現了——
最早的城市幹道網
最早的宮城(後世宮城直至明清“紫禁城”的源頭)
最早的中軸線布局的宮殿建築群(都邑與建築上的王權表征)
最早的青銅禮樂器群(華夏青銅文明之肇始)
最早的青銅近戰兵器
最早的青銅器鑄造作坊
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
最早的使用雙輪車的證據
這裡是——
公元前二千紀前半葉最大的中心性城市(現存面積約300萬平方米)
最早的具有明確城市規劃的大型都邑
此外,大型“四合院”建築、玉質禮器、各類龍形象文物、白陶和原始瓷的發現,以及骨卜的習俗、鼎鬲文化的合流等等,都是“中國”元素的大匯聚。
二里頭二里頭
考古工作者在二里頭遺址發掘出大型宮殿基址、大型青銅冶鑄作坊、制陶遺址、制骨遺址、與宗教祭祀有關的建築以及400餘座墓葬,還有成組的青銅禮器和玉器,證明了二里頭遺址是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
半個世紀以來,二里頭遺址被考古界稱為“一個不斷改寫中國"之最"的地方”。在數百座墓葬的發掘中,出土了大量製作精美的銅器、玉器。這裡不僅出土了我國發現最早的青銅器和最早的銅鑲玉石製品,此外還有大量陶器、象牙器、骨器、漆器、石器等。
2002年,一件距今至少3700年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被發掘,為中華民族龍圖騰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該龍形器全長0.645米,由2000餘塊綠松石片組合而成,被稱為最早的“中國龍”。 2004年,又在2號宮殿基址下面又發掘出一座年代更早、規模更大、結構更為複雜的大型建築基址,將我國宮城可確認的最早年代提前了約百年。
近日,經過一年多的考古發掘,又有一座保存最好的早期大型夯土基址被發掘。此基址台基坐北朝南,總面積超過2100平方米,由至少三進院落及東圍牆、東廡組成,至少經過三次修建或增建。考古人員推斷其年代為二里頭文化第二期,距今3600年至3700年。它與出土“中國龍”的基址位置並列,同是目前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多院落大型宮室建築。
專家認為,“中國”的初始概念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作為東亞歷史上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二里頭時期的二里頭都邑就是當時的“中央之邦”,而二里頭文化所處的洛陽盆地乃至中原地區,就是最早的“中國”。
二里頭一號宮殿復原圖二里頭一號宮殿復原圖

考古經過

1959年,考古工作者發現偃師二里頭遺址。經過考古工作者數十次的考古發掘,探明該遺址內的文化遺存所在時間區間上至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時期,下至東周和東漢時期,而興盛時期為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的夏文化時期。考古工作者在二里頭遺址發掘出大型宮殿基址、大型青銅冶鑄作坊、制陶遺址、制骨遺址、與宗教祭祀有關的建築以及400餘座墓葬,還有成組的青銅禮器和玉器,證明了二里頭遺址是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
二里頭二號宮殿復原圖二里頭二號宮殿復原圖
半個世紀以來,二里頭遺址被考古界稱為“一個不斷改寫中國"之最"的地方”。在數百座墓葬的發掘中,出土了大量製作精美的銅器、玉器。這裡不僅出土了我國發現最早的青銅器和最早的銅鑲玉石製品,此外還有大量陶器、象牙器、骨器、漆器、石器等。
2002年,一件距今至少3700年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被發掘,為中華民族龍圖騰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該龍形器全長0.645米,由2000餘塊綠松石片組合而成,被稱為最早的“中國龍”。
2004年,考古工作者在2號宮殿基址下面又發掘出一座年代更早、規模更大、結構更為複雜的大型建築基址,將我國宮城可確認的最早年代提前了約百年。
經過一年多的考古發掘,又有一座保存最好的早期大型夯土基址被發掘。此基址台基坐北朝南,總面積超過2100平方米,由至少三進院落及東圍牆、東廡組成,至少經過三次修建或增建。考古人員推斷其年代為二里頭文化第二期,距今3600年至3700年。它與出土“中國龍”的基址位置並列,同是目前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多院落大型宮室建築。
專家認為,“中國”的初始概念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作為東亞歷史上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二里頭時期的二里頭都邑就是當時的“中央之邦”,而二里頭文化所處的洛陽盆地乃至中原地區,就是最早的“中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