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簡稱“華水”,坐落於黃河之濱的河南省省會鄭州市,是水利部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點支持建設的骨幹高校,是“金磚國家網路大學”中方高校牽頭單位,是金磚國家大學聯盟成員。學校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是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河南省唯一具有碩士研究生單獨招考資格的高校和唯一承擔國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畫”高校。

學校前身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13所京校外遷高校之一,曾三次搬遷,四易校址,先後在北京、岳城邯鄲鄭州等地辦學,歷經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河北水利水電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等時期,2013年4月更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截至2018年4月,學校有花園校區和龍子湖校區兩個校區,占地2336畝,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2.1億元,擁有64個全日制本科專業,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外國留學生31000餘人。學校已成為以水利電力為特色,工科為主幹,理、工、管、農、經、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校園風光,知名校友,歷史沿革,北京時期,岳城時期,邯鄲時期,鄭州時期,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特色專業,學科建設,交流合作,學校榮譽,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平台,學術資源,學術交流,文化傳統,學校標誌,社團文化,學校領導,歷任校長,歷任書記,現任領導,知名校友,文藝界,科教界,黨政界,工商界,校園環境,校區分布,通信地址,新校區介紹,

歷史沿革

北京時期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當時的水利部部長傅作義於1951年主持創建了學校的前身——水利部北京水利學校。
張子林院長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張子林院長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
1951年9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在北京創辦的水利部水利學校正式開學,校址設在阜城門內巡捕廳十號(今民康胡同)。
1953年9月,北京水利學校遷入北京市西郊花園村新建校舍(原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所在地)。
1954年,學校改名為北京水利學校。
1958年10月6日,北京水利學校與北京水利發電函授學院、北京水力發電學校合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在北京市東郊定福莊舉行成立大會。院長由北京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子林兼任。10月6日確定為校慶日。
1958年起,先後接受越南、 尼泊爾、印度尼西亞、喀麥隆等國留學生(1966年停止,2004年恢復)。
1959年2月20日,水利電力部任命魏國元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院長,張子林兼任學院黨委書記。
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教學樓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教學樓
1959年7月23日,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一部收歸水利電力部直接領導,恢復北京水力發電學校。
1960年,學校援建越南水利水電學院。9月,著名水利專家、黃河三門峽水庫工程局總工程師、中科院學部委員汪胡楨調來學院任院長。
1963年,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現併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築專業合併到該校,同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1966年4月,周恩來總理來河北地震地區視察,座談時了解到華北缺乏水利人才,於是提出了將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從北京遷至邯鄲的建議。5月30日,水利電力部致河北省委、省革委將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遷往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岳城水庫工地。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院陷於混亂,停止招生。

岳城時期

1969年,奉命遷往河北省磁縣岳城水庫和河南省林縣。十三所京校外遷高校之一。
1970年3月20日,水利電力部軍管會致河北省革委會將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交由河北省領導。
1970年12月23日,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改名為河北水利水電學院。
1971年1月1日起,啟用河北水利水電學院新校名。

邯鄲時期

1972年11月7日,河北水利水電學院在邯鄲中華大街南頭建校,岳城保留教學點,改由水利電力部與河北省雙重領導,以水利電力部為主。
1977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北京西郊花園村原北京水利水電學院舊址成立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由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和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雙重領導,並於2月正式開學。
1978年9月28日,河北水利水電學院改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邯鄲時期學校大門邯鄲時期學校大門
1980年1月3日,撤銷岳城教學基地。
1981年11月,國務院批准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1983年12月,根據水利電力部指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劃歸北京水利電力經濟管理學院領導,對外仍稱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4年9月23日,水利電力部同意汪胡楨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名譽院長。
1987年6月30日,國家教委同意將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成建制地由河北省邯鄲市遷至河南省鄭州市。

鄭州時期

1990年7月22日,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在鄭州市河南省科技館舉行信息發布會,宣布學校1990年開始搬遷鄭州。9月6日,由國務院總理李鵬題寫的“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新校牌揭幕儀式在鄭州新校隆重舉行。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1979級全體校友捐贈水利水電工程專業1979級全體校友捐贈
1991年9月1日,校本部遷鄭辦公。遺留校舍和人員組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邯鄲)。
1992年5月,經水利部批准,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水利電力函授學院和中共水利部直屬機關黨校的基礎上成立北京水利水電管理幹部學院
2000年2月28日,中央部屬院校下放,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由水利部管理為主調整為省部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10月,教育部批准學校碩士研究生單獨考試權資格。學校成為河南省惟一一所、全國159所之一的具有該項資格的高校。
2001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電力函授學院、國家建材局管理幹部學院(武漢工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併入北京工業大學。6月15日,學校成立研究生處,即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究生處。
省部共建省部共建
2003年3月25日,河南省計畫委員會批覆同意該校在龍子湖高校園區選址建設新校區,總征地面積1770畝。同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邯鄲)與河北建築科技學院、邯鄲農業高等專科學校、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河北工程學院(後更名河北工程大學),原址現為河北工程大學中華南校區。
2004年5月23日,河南省教育廳同意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恢復招收來華留學生。
2005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2009年8月12日,河南省政府和水利部在京簽訂《關於共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的協定》,成為河南省繼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後第三所省部共建大學
龍子湖校區大門龍子湖校區大門
2011年,學校成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高校。
2012年8月,入圍國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一百所高校。
2013年4月18日,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批通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獲批新增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一帶一路”水利水電高峰論壇“一帶一路”水利水電高峰論壇
2015年12月10日,教育部《關於確認“金磚國家網路大學”項目中方參與院校的通知》檔案,該校被正式確定為“金磚國家網路大學”項目中方參與高校。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是11所中方參與院校中唯一非“211”、“985”的高校,依託其學科優勢,重點開展水資源和污染治理、能源2個學科領域的優先合作。
2016年3月24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為“金磚國家大學聯盟”成員。
2016年獲批水利部“國家水情教育基地”。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設有23個教學單位,有98個研究機構,開設64個本科專業。
學院名稱專業
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地質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及地下建築方向)、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
本科:地理信息科學、測繪工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土木工程(含專升本)、交通工程、工程力學、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建築節能方向)
材料學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交通運輸、測控技術與儀器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熱動)、能源與動力工程(水動)、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核工程與核技術
環境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消防工程、套用化學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經濟學、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行銷、物流管理、會計電算化(專科)
英語、對外漢語、俄語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套用統計學、金融數學
建築學、城市規劃、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
法學、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設計學類(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公共藝術)
地質工程(災害管理方向)、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英語、俄語、漢語國際教育、建築工程技術(專科)、會計電算化(專科)
軟體技術(專科)、計算機信息管理(專科)、圖形圖像製作((專科))、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科)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成人水利水電工程、水文水資源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土木工程等42個本、專科函授教育專業
排水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測繪工程和建築學

師資力量

截止到2018年4月,學校現有教職工2111人,其中專職教師1564人,具有正高級職稱教師21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4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國家千人計畫專家1人,國家‘千人計畫’外國專家1人,全國模範教師3人,省優秀專家、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級教學名師、模範教師和優秀教師42人。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復明、王浩、周豐峻、王光謙、夏軍等為我校雙聘院士。
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王復明王浩周豐峻
特聘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王光謙夏軍

教學建設

截止到2018年4月,現有64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包括9個國家級、省級卓越計畫建設專業,15個國家級、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7個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擁有14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特色專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
地質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 、農業水利工程。
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1個)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
地質工程、農業水利工程。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4個)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能源與動力工程。
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4個)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省級特色專業(11個)
土木工程 、工程力學、交通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能源與動力工程 、工程管理 、藝術設計 、數學與套用數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會計學。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
工業工程、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建築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省級精品課程(15門):《水工建築物》(2003年,負責人:孫明權)、《岩石力學》(2003年,負責人:劉漢東)、《水力學》(2004年,負責人:李國慶)、《土力學》(2005年,負責人:劉漢東)、《機械控制理論》(2006年,負責人:楊振中)、《技術經濟學》(2006年,負責人:李創)、《機械設計》(2007年,負責人:嚴大考)和《地下水動力學》(2007年,負責人:陳南祥)
校級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院系負責人年度
中國農業水資源雙語教學
水利學院
周振民
工程地質學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黃志全
2011
橋樑工程
土木與交通學院
趙順波
作業系統
信息工程學院
朱貴良
機械學院
劉仕平
2007
電力學院
張利平
2007
水利學院
孫保沐
2007
環境與市政學院
劉秉濤
2007
水利學院
康迎賓
2007
思想政治教育學院
張梅
2007
管理與經濟學院
朱雪芹
2007
高等代數
數學與信息學院
劉法貴
2007
土木與交通學院
陳愛玖
2007
工程圖學基礎
土木與交通學院
趙艷霞
2007
數據結構
信息工程學院
莊晉林
2005
水電站
水利學院
張麗
2005
混凝土結構
土木與交通學院
趙順波
2005
建築材料
土木與交通學院
邢振賢
2005
機械控制理論
機械學院
楊振中
2005
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1個):《水文工程地質》(陳南祥)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土木工程綜合訓練實驗教學中心、水利實驗中心、機械工程與車輛實驗中心、大學物理實驗示範中心、地質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數學與信息科學實驗中心
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工程力學實驗示範中心、數學實驗示範中心
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1個):“水工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科研團隊”

學科建設

截止到2018年,學校擁有14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龍子湖校區龍子湖校區
學校是國務院首批確定的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是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是國家首批具有推薦並接受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的高校,是具有同等學力和專業碩士學位授予資格的高校。1986年開始,學校曾先後與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20餘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013年通過博士點驗收,成為具有博士授予權的單位。
  • 碩博士學位授予
專業碩士學位(14個):水利工程、地質工程、農業工程、機械工程、項目管理、動力工程、控制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等
  • 重點學科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省部級重點學科一覽表
序號一級學科重點學科二級學科重點學科級別
1
土木工程
1
岩土工程
省級
2
結構工程
3
市政工程
4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5
橋樑及隧道工程
2
水利工程
6
水文學及水資源
7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8
水工結構工程
9
水利水電工程
10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3
數學
11
基礎數學
12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13
套用數學
14
運籌學與控制論
4
機械工程
15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16
機械電子工程
17
機械設計及理論
18
車輛工程
5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19
工程熱物理
20
熱能工程
21
動力機械及工程
22
流體機械及工程
6
控制科學及工程
23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24
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25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7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6
計算機系統結構
27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28
計算機套用技術
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29
礦產普查與勘探
30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31
地質工程
9
農業工程
32
農業機械化工程
33
農業水土工程
34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10
環境科學與工程
35
環境工程
11
軟體工程
36
軟體工程
12
林學
37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13
管理科學與工程
38
管理科學與工程
3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40
水力發電工程
部級
41
農田水利工程

交流合作

  • 國內交流
2007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與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聯合開辦以武術和中原文化為特色的英語本科和對外漢語本科項目。
2011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聯合開辦以中華文化國際推廣為特色的英語、俄語和對外漢語本科項目(含不同國家和地區語種方向)。
校企合作企業名單
水利部農田灌溉研究所、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利部水工金屬結構質量檢驗測試中心、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登封電廠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中心、新鄉市人民政府、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科達節能環保有限公司。
  • 國際合作
學校國際合作歷史悠久,1958年起開始接收留學生,對口援建越南水利水電大學。近年來,學校更加注重國際合作交流,實施開放活校戰略,不斷提升辦學實力和國際化水平,相繼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法國尼斯大學、英國提賽德大學、韓國啟明大學、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等世界高水平大學簽署合作協定,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積極融入金磚國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體系,成為“金磚國家網路大學”水資源與污染治理、能源兩個領域的牽頭高校。與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設立了“金磚國家網路大學·金磚國家大學聯盟水工程與能源研究中心”,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聯合設立了中俄高鐵研究中心,與韓國仁荷大學共同設立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金磚國家網路大學體系下第一個合作辦學機構-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烏拉爾學院獲教育部批准,成為河南省教育對外開放的重大突破性成果。
2017年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設立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與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合作舉辦的“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烏拉爾學院”,是金磚國家大學體系下成立的第一個合作辦學機構。

學校榮譽

2005年,在全國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優秀學校。
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先進單位”
2007年,學校教務處被國家人事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龍灣湖龍灣湖
2008年,被河南省授予“依法治校示範學校”稱號。
2008年,在國家水利科技大會上,學校被授予“全國水利科技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0年,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獲得中國志願者集體的最高榮譽——“第八屆中國志願者優秀組織獎”。
2011年,在河南省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位居第一名並獲得“優秀”稱號。
2014年先後榮獲“最具就業競爭力的10張河南教育名片”、“全國大學生就業最佳企業評選優秀組織高校獎”和“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等榮譽。同年在第三方權威性數據機構發布的《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預警和重點產業人才供應》2013年度報告中,學校位居河南省本科院校就業競爭力第一名。
2014年6月,被麥可思評定為河南省本科院校就業競爭力第一名。7月,榮獲“2014全國大學生就業最佳企業評選”優秀組織高校獎。
學校十分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和大學生藝術教育。連續16年榮獲“河南省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連續18年榮獲河南省及鄭州市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連續四屆被評為“河南省藝術教育一類院校”。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近五年,學校主持承擔科研項目156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03項,省部級重大(點)項目127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省部級以上獎勵97項;發表論文5964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417篇;出版專著110部,教材356部。在2008年國家水利科技大會上,學校被授予“全國水利科技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科研平台

截止到2018年,學校有2個水利部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省級工程實驗室;17個鄭州市級重點實驗室,4個院士工作站,1個院士實驗室,共30多個研究機構,與90多個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研究或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協作關係。
類別級別
名稱
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
(2個)
1、水利部水工結構重點實驗室
2、水利部結構材料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
(18個)
河南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河南省岩土力學與結工程重點實驗室(2006)
2、河南省節水農業重點實驗室(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共建)(2012)
3、河南省農業節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2)
4、河南省水利機械抗磨防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6)
5、河南省流體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
6、河南省水體污染與土壤損害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
7、河南省生態建材工程國際聯合實驗室(2016)
8、河南省水利環境模擬與治理重點實驗室(2017)
9、河南省水工結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7)
10、河南省水利工程地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7)
河南省工程實驗室1、高透水路面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與鄭州航空管理學院合建)(2012)
2、節能型智慧型污水處理河南省工程實驗室(2013)
3、大型起重運輸智慧型製造裝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2015)
4、供水管網智慧型化管理河南省工程實驗室(2016)
5、水利大數據分析與套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2017)
6、大型工程環境災變監測河南省工程實驗室(2017)
7、河南省公共安全視頻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與河南華安保全智慧型發展有限公司共建第三)(2017)
8、湖庫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與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共建第三)(2017)
鄭州市
(17個)
1、鄭州市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9)
2、鄭州市虛擬現實新技術重點實驗室(2012)
3、鄭州市測控技術與儀器重點實驗室(2012)
4、鄭州市文物保護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2013)
5、鄭州市生態建築材料重點實驗室(2013)
6、鄭州市水沙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2013)
7、生態建築材料與結構工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2)
8、鄭州市預應力工程智慧型新技術研發重點實驗室(2014)
9、鄭州市水利工程安全重點實驗室(2014)
10、鄭州市新材料及水利機械錶面重點實驗室(2014)
11、鄭州市水工結構震動與安全重點實驗室(2015)
12、鄭州市工業餘熱利用重點實驗室(2015)
13、鄭州市軟體測評重點實驗室(2015)
14、鄭州市工業工程與物流仿真重點實驗室(2015)
15、鄭州市起重運輸裝備虛擬設計重點實驗室(2015)
16、鄭州市結構檢測與性能提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
17、鄭州市城市綜合防災重點實驗室(2016)
教育廳
(10個)
1、岩土力學與結構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2006)
2、水工結構與材料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2009)
3、生態高性能建築材料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09)
4、河流環境與河流工程模擬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2010)
5、水工混凝土材料與結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2)
6、車輛能源利用清潔化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12)
7、水利水運及治河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12)
8、水工程水文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3)
9、河南省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職業教育骨幹教師培育基地(2008)
10、水文化研究中心2014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培育)
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地下空間利用技術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水利防災減災工程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水文學及水資源研究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多沙河流治理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現代數值分析與可視化仿真院士工作站
院士實驗室
河南省岩土力學與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 (顧金才院士)
協同創新中心
中原經濟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保障工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
新型城鎮建築技術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參與)
山洪地質災害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校級)
河南省糧食核心區農業節水高產技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校級)
其他校級科研機構:鋼結構與工程研究院、岩土工程與水工結構研究所、廣譜哲學研究所、藝術教育研究中心、水文化研究中心

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於1989年,獲河北省科技期刊二等獎。1995年,獲河南省自然版學報優秀學報二等獎。1999年,獲河南省高校學報優秀期刊一等獎。2000年,獲河南省第4屆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2002年,獲河南省第5屆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3年,被評為《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2009年,獲全國高校學報優秀編輯質量獎。2011年,被評為河南省高校學報評估優秀期刊、河南省一級期刊。
龍子湖校區龍子湖校區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前身為1985年創刊的《水利高教研究》和1989年創刊的《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水利高教研究》和《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兩刊合併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教育·社科版)》;從1992年第一期開始正式確定刊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1998年,通過水利部申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轉為國內外公開出版物;2014年正式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要欄目有:筆談;水文化研究;管理科學與工程;哲學研究;政治社會學研究;·經濟學研究;語言文學研究;歷史學研究;法學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心理學研究;文獻與信息研究等。其中特色欄目“水文化研究”已有十餘年的開辦歷史。
曾經獲得“首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執行優秀獎”、“河南省一級期刊”、“河南省高校學報綜合質量評估特色期刊”、“全國理工農醫院校社會科學學報優秀期刊”。
  • 館藏資源
截止到2013年,圖書館藏書200多萬冊。

學術交流

2009年-2012年末,由國家、河南省和學校資助出國訪學教師15名,參加國際學術會議38人次。學校河流研究所副所長嚴軍博士與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Roger A. Falconer教授合作研究重金屬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規律,並請Falconer教授指導研究生培養,為學校相關專業領域的科研工作能夠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2009年-2012年末,學校共舉辦國際學術會議12次,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和知名度。

文化傳統

學校標誌

  • 校徽
校徽中“耒(lěi)的圖形”:耒相傳是大禹治水用的工具,耒的圖形寓意為大禹精神,象徵著該校“情系水利、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耒”的圖形像人,蘊涵該校“育人為本、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耒”的圖形高大,希冀該校廣大學子成為頂天立地的棟樑之才;“耒”的圖形像古代錢幣,寓意該校實力雄厚,前途輝煌。
校徽校徽
校徽中“黃河圖案”:寓意該校“立足黃河,服務水利;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的服務面向定位。
校徽中“藍色背景”:代表水的顏色,寓意該校以水利學科為特色,致力於祖國的水利事業。
校徽中“1951”:是該校的建校時間。
  • 校訓
勤奮 嚴謹 求實 創新
勤奮,指勤於學習,勤於鑽研,勤于思考,勤於實踐,勤勤懇懇,刻苦努力,奮發有為。“業精於勤”,勤奮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嚴謹,指科學規範,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嚴格要求的科學態度,也指嚴於律己,從嚴治學,從嚴執教等職業道德。嚴謹是理工科院校的生命線,該院是以理工科為主的院校,更應突出嚴謹。
求實,指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堅持求真務實、踏實紮實的作風。同時,也指一個人必須具備誠實、樸實的良好品質。
創新,指敢為人先的創新氣魄,勇於超越的創新理念,崇尚科學的創新態度。創新是民族的精神,也是時代的精神。
  • 校歌
《我們是未來的水電建設者》
嵩山北麓,黃河之畔,中原綠城有我們可愛的校園。
校歌校歌
振興中華是我們的理想。開發水電是我們的志願。
勤奮學習,努力鑽研,在知識的海洋中破浪向前。
我們想的是興利除害,愛的是水庫電站。
我們是未來的水電建設者,事業可愛,前程燦爛。
嵩山北麓,黃河之畔,中原綠城有我們可愛的校園。
求實創新是我們的校訓。面向世界是我們的誓言。
團結友愛刻苦攻關。在科學的高峰奮勇登攀,
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把青春奉獻。
我們是未來的水電建設者,事業可愛,前程燦爛。

社團文化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顯示,學校共有社團40多個,豐富了學校社會文化,提高了學生的課外生活。
社團名單
數學建模愛好者協會、書畫協會、籃球協會、大學生科技協會、眾成拓展協會、質量管理協會、行銷協會、英語俱樂部、新知青學社、心理協會、演講與辯論協會、戲曲社、舞蹈協會、武術協會、自動化愛好者協會、腳踏車協會、足球協會、網球俱樂部、網路與技術協會、跆拳道協會、攝影協會、華水賽扶、棋迷協會、橋牌協會、乒羽俱樂部、漫動作畫社、輪滑協會、健美操協會、集郵協會、吉他協會、青年志願者協會、廣播站、發明協會、讀書協會、電腦愛好者協會、大學生記者團、創業與就業者協會、長瀾文學社、不羈天籟歌友協會、愛心社

學校領導

歷任校長

時期姓名任職時間備註
水利部水利學校
1951.9~?
水利部辦公廳副主任兼任
北京水利學校
1951.9~ ?
北京水利學校創始人、副校長、黨委書記
北京水利水電學院
1958.10~1959.2
北京水科院院長兼任,牽頭組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
1959.2~1960.5
——
1960.9~1971.1
擔任19年院長、後為名譽院長
河北水利水電學院
1971.1~1978.6
擔任19年院長、後為名譽院長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1979.8~1981.11
院長兼黨委書記
1984.7~1993.4
——
1994.7~1998.6
——
1998.6~2001.4
院長兼黨委書記
2001.4~2013.4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2013.4~2015.11
2015.11~

歷任書記

時期姓名任職時間備註
北京水利學校
1951.9~1958.10
北京水利學校黨委書記、水電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北京水利水電學院
1959.2~1960
北京水科院院長兼任,牽頭組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
河北水利水電學院
1973.11~1976
代理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1977.1 ~1978.8
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1979.9 ~1981.11
院長兼黨委書記
1983.1 ~1984.7
——
1984.7 ~1989
——
1990.2 ~1993.4
——
1993.4 ~1998.6
——
1998.6 ~2001.4
院長兼黨委書記
2001.4~2005.7
——
2005.7~2013.4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2013.4~2015.5
——
2015.5~
——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副校長
紀委書記
工會主席
信息來源:學校官網2018年2月信息

知名校友

文藝界

劉慈欣,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三體》系列作者。
黃河模型黃河模型
陳珂,美國休斯敦中國人活動中心執行長,美國KC United,Inc.總裁。
陳東明,現任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副社長。
金炎,曾任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總編輯。
毛躍光,三峽工程檔案館館長。
吳新芬,全國道德模範獲得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17年最美擁軍人物,黨的十七大代表。
孟瑞鵬,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優秀大學生、全國優秀共青團員。

科教界

汪胡楨,水利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張鏡劍,水利專家,該校原校長。
劉俊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戴會超,河海大學校長助理、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李勝才,英國華威大學教授,國際上研究流體機械和空化現象的知名專家。
高占義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主席,曾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魏群,鋼結構研究知名專家。
孔留安,現任河南科技大學校長。
嚴大考,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原校長。
劉漢東,現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副校長。
遲世春,大連理工大學海岸與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臧乃青,現任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副校長。
馮躍志,現任商丘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
蘇萬益,河南經貿職業學院院長。
朱爾玉,北京交通大學土跨座式單軌交通研發中心主任。
喬蘭,北京科技大學規劃與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
江恩惠,現任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水利部水利青年科技英才。
孫景亮,現任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劉福勝,現任山東農業大學水利土木學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
烏雲娜,華北電力大學工程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工程管理評標專家;電力系統監理招標評標專家;
齊梅蘭,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魏占民,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恩利,石家莊鐵道大學交通環境與安全工程研究所教授。
秦大庸,現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水資源研究所副所長。
秦四清,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朱明溫,現任中國兵器工業北方勘察設計院院長。
朱發升,現任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黨委委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路新景,現任水利部黃委會設計院任副總工程師。
姜彤,現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岩土工程與水工結構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黨政界

侯捷(1931-2000),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建設部原部長、黨組書記,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
陳雷,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原水利部部長,中共第十七、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鄂竟平,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李國英,安徽省委副書記,省政府省長、黨組書記,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九屆中央委員。
矯勇,原水利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蘇立清,原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總十二屆執委,八屆浙江省人大常委。
宋密,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原副主席。
何榮林,現任天津市第十二屆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汪成傑,中國武警水電部隊指揮部第一副主任 ,少將,中共十三大代表。
劉松林,少將,武警水電部隊指揮部副主任。
齊玉亮,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張志彤,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邱瑞田,國家防辦巡視員。
高波,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原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司長。
俞衍升,現任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司長。
李興洲,原水利部水利建設與管理司司長。
馮廣志,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司長。
周文鳳,水利部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正局級)。
魏如剛,現任武警水電部隊三總隊後勤部部長(大校)。
廖多祚,武警水電部隊三峽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一總隊總隊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陳自強,水利部人事勞動教育司副司長。
劉偉平,水利部總工程師。
段虹,水利部人事司副司長。
邰源臨,國際沙棘協會主席,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主任。
於興軍,現任中國水利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交流中心(外資辦公室)主任。
張忠義,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總工程師。
劉遠書,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政策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由國文,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監管中心副主任。
劉岩,現任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監督司副司長。
趙功佩,河南省焦作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程廣安,現任河南省開封市政協主席。
韓乃義,河北省水利廳廳長。
吳洪湘,寧夏水利廳廳長。
張世豐,青海省水利廳副廳長。
陳欣,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
王福林,遼寧省水利廳副廳長。
金世俊,現任貴州省水利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
張原,新疆任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曹新民,龍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梁貞堂,現任鶴崗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趙玉堂,原雲南省經貿委副主任。
李明堂,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副局長。
溫友祥,甘肅省政府研究室副研究員、原副主任(正廳級)。
沈志剛,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全國人大代表。

工商界

孫秋艷,華遠地產董事長。
於文星, 曾任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工會主席。
周衛平,曾任中國排灌技術開發公司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許 平,現任中國灌排技術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兼任中國水利企業協會灌排設備分會秘書長,高級工程師。
張志華,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鄭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州市政協常務委員。
胡剛,國投華靖電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陸挺宇,北京懋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段傳良,現任中國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
許波,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郭華濤,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紀檢部副主任。
蔣華,大唐(雲南)水電聯合開發公司副總經理。
陳家重,廣進集團董事長,兼執行總經理。
初曰亭,現任中國大唐集團四川分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鄭仁義,多年任珠江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改制後任珠江設計公司名譽董事長。
李志謙,曾任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
高明,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郝榮國,現任中國水電顧問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
張躍民,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顧輝,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
任 前,1993年—1995年任河北省廓坊市副市長。現任北京市贏和房地產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洪柱,1995年—1998年任河北省滄州市副市長,現任北京市環境地科岩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雄飛,現任四川二灘國際工程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美國遂洞快速施工大會國際委員會中國代表。
翟淵軍,現任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院院長,黨委書記。
馬玉林,上海國仕幕牆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齊越,深圳市奇江電力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梁冰,曾在中鋼集團工程設計院任副院長,現任河北莊宸土木工程設計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小廳,現任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總工程師。
馬忠明,現任山西省電力貿易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郭雲峰,水利部江河機電裝備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成生,長江設計院副院長、院黨委委員。
吳世周 ,青海省水利水電集團公司副總。
鄧玉敏 ,國三峽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玉印,山東省水利廳副總工。
王志強,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
李洪,四川省紫坪鋪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
王建品,曾任中國電力公司西北勘測設計院原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龍子湖校區龍子湖校區
王海峰,現任內蒙古蒙達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
劉長余,現任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杜德彬,現任中國招商銀行太原分行副行長。
張玉峰,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
鐘彥祥,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校園環境

校區分布

共有兩個校區, 一為花園校區,校區面積560畝。另一個為龍子湖校區,校區面積1770畝。

通信地址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花園校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北環路36號
郵編:450045

新校區介紹

 
新校區的用地形狀大致成多邊形,有五條道路包圍在一周。在新校區生活的主體是學生和老師,除了平時的教學活動,師生們的生活區也在校園內,用地的結構也大致有教學區、生活區、後勤服務區、體育運動區、道路、綠地等。 
新校區平面圖新校區平面圖
新校區四周的交通狀況為:南側金水東路,西南側文苑南路,西北側相濟路,北側龍子湖南路,東側博學路。其中金水東路是城市主幹道,其餘為城市支路。校園的主入口正對著主要幹道金水東路,其餘三個入口分布在周圍三條支路,學生出行極其方便,而且選擇多樣。從校園內部分析,校區的主幹道為環形,由各個組團分割開來,環道位於校區中心,包圍著教學區和三個人水景,這三個人工水景的分布又巧妙地對環道中的交通進行分割,避免了極為單調的幾何直線,曲線化的分割使得小路更加自然生動。而其他支路的布置則是根據組團的大概形狀圍合而成,力求與周圍的環境和諧相處。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龍子湖校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東路龍子湖高校園區1號
郵編:45004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