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

菩,pú,字從艹從咅,咅亦聲。“咅”意為“擁護或反對”,引申為“聚攏或散開”。“艹”與“咅”聯合起來表示“把草聚攏或扒拉開”。本義:把草聚攏做成席棚。特指:席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菩
  • 部首:艹 
  • 部外筆畫:8
  • 總筆畫:11
編碼信息,漢字釋義,English,古籍解釋,

編碼信息

五筆86&98:AUKF
倉頡:TYTR
結構:上下
筆順編號:12241431251
菩
四角號碼:4460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3E9

漢字釋義

● 菩
◎ 〔~提〕a.佛教指豁然開朗的徹悟境界,又指覺悟的智慧和途徑;b.常綠喬木,樹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膠。原產於印度。
◎ 〔~薩〕a.佛教指釋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時的稱號,後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僅次於佛的人;b.泛指佛和某些神;c.喻慈善的人。

English

◎ herb, aromatic plant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薄亥切,音倍。《說文》草也。《齊民要術》凡榖田,二月上旬及麻菩楊生種者為上時。
《九經考異》《易》豐其蔀。鄭𦵮作菩,小席也。
《廣韻》蒲北切,音匐。義同。
房久切,音阜。香草。《周禮·夏官·大馭注》以菩芻棘柏為神主。
《玉篇》薄胡切,音蒲。菩提,樹名。《酉陽雜俎》樹出摩伽陀國。《柳宗元·無姓和尚𥓓注》佛書云:菩提薩埵,言覺有情也,從𥳑稱菩薩。《綱目集覽》《釋典》:菩之為言了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