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

菊科

菊科,為木蘭綱、菊目的一個科,該科約有1000屬,25000~30000種,是雙子葉植物的第一大科。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我國約200餘屬,2000多種,全國都有分布。根據頭狀花序花冠類型的不同、乳狀汁的有無,通常可分成兩個亞科:筒狀花亞科和舌狀花亞科。萼片不發育,通常形成鱗片狀、剛毛狀或毛狀的冠毛;花冠常輻射對稱,管狀,或左右對稱,兩唇形,或舌狀,頭狀花序盤狀或輻射狀,有同形的小花,全部為管狀花或舌狀花,或有異形小花,即外圍為雌花,舌狀,中央為兩性的管狀花;雄蕊4-5個,著生於花冠管上,花葯內向,合生成筒狀,基部鈍,銳尖,戟形或具尾。

廣布於全世界,熱帶較少。中國約有200餘屬,2000多種,產於全國各地。菊科植物喜生長在林緣、灌叢、高山草原、草甸及田野、荒地、路旁等處。此外,在海拔5000m 附近的雪線亦能找到菊科植物,如生長在喜馬拉雅山上的雪蓮花。

經濟用途極廣,供藥用或觀賞。菊科植物和人類有密切關係,除人們熟知的其能美化環境,供人們觀賞,用於生產日化用品及工業原料之外,它們還具有其它重要的經濟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菊科
  • 拉丁學名:Asteraceae Bercht. & J. Presl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菊目
  • :菊科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分布區域:廣布於全世界
  • 保護級別: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 拼音:jú kē
  • 中文學名:Asteraceae Bercht. & J. Presl (1820)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草本、亞灌木或灌木,稀為喬木。有時有乳汁管樹脂道。葉通常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或具齒或分裂,無托葉,或有時葉柄基部擴大成托葉狀。
花兩性或單性,極少有單性異株,整齊或左右對稱,五基數,少數或多數密集成頭狀花序或為短穗狀花序,為1層或多層總苞片組成的總苞所圍繞;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至多數排列成總狀、聚傘狀、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托平或凸起,具窩孔或無窩孔,無毛或有毛;具托片或無托片;萼片不發育,通常形成鱗片狀、剛毛狀或毛狀的冠毛;花冠常輻射對稱,管狀,或左右對稱,兩唇形,或舌狀,頭狀花序盤狀或輻射狀,有同形的小花,全部為管狀花或舌狀花,或有異形小花,即外圍為雌花,舌狀,中央為兩性的管狀花。
雄蕊4-5個,著生於花冠管上,花葯內向,合生成筒狀,基部鈍,銳尖,戟形或具尾;花柱上端兩裂,花柱分枝上端有附器或無附器;子房下位,合生心皮2枚,1室,具1個直立的胚珠;果為不開裂的瘦果;種子無胚乳,具2個,稀1個子葉。

生長環境

菊科植物喜生長在林緣、灌叢、高山草原、草甸及田野、荒地、路旁等處。
菊科
菊科

分布範圍

本科約有1000屬,25000-30000種,廣布於全世界,熱帶較少。我國約有200餘屬,2000多種,產於全國各地。
菊科
菊科

主要價值

菊科種類繁多,許多種類富於經濟價值,如萵苣、萵筍、茼蒿、菊芋等作蔬菜;向日葵、小葵子、蒼耳的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橡膠草和銀膠菊可提取橡膠;艾納香可蒸餾製取冰片;紅花和白花除蟲菊為著名的殺蟲劑;澤蘭、紫菀、旋復花、天名精、菌陳蒿、艾、白朮、蒼朮、牛蒡、紅花、蒲公英等為重要的藥用植物;此外,菊、翠菊、大麗菊、金光菊、金雞菊以及許多種類,花美麗鮮艷供觀賞,全世界各地庭園均有栽培。

保護現狀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菊科
菊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