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池氏龜殼花

菊池氏龜殼花

台灣毒蛇中,多數人只知道龜殼花,其實有三種,分別是平地的龜殼花、阿里山龜殼花、菊池氏龜殼花,屬於蝮蛇科,都具有出血性蛇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菊池氏龜殼花
  • :脊索動物門
  • : 爬行綱 
  • :有鱗目 
物種介紹,科學分類,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長食性,物種區別,命名信息,

物種介紹

這三種龜殼花很特殊,是分布本島三種不同高度的毒蛇,龜殼花常見於平地,阿里山龜殼花分布在中低海拔山區,菊池氏龜殼花分布在中高海拔山區,尤其是高海拔山區。三種龜殼花都是保育類動物,其中,阿里山龜殼花是台灣特有亞種,菊池氏龜殼花則為台灣特有種。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行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亞目: 蛇亞目 Serpentes
科: 蝰科 Viperidae
屬: 竹葉青蛇屬 Trimeresurus
種: 台灣竹葉青蛇 T. gracilis
二名法
Trimeresurus gracilis
(Oshima, 1920)[1]
異名
Trimeresurus gracilis - Oshima, 1920[2]
台灣竹葉青蛇(學名:Trimeresurus gracilis)為蝰科竹葉青蛇屬的爬行動物,俗名台灣烙鐵頭、菊池氏龜殼花,是台灣的特有的毒蛇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主要棲息於高海拔山區的森林底層、箭竹平原、流溪和山徑附近石堆中。其生存的海拔下限為20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南投。

形態特徵

屬中小型毒蛇,體軀粗短,身體顏色由黃褐色至暗褐色均有之,背中線有一縱列不規則之黑色菱形斑塊,腹部呈灰白色,其上有深褐色的斑點分布,體鱗19或21列,除最外列其餘均具明顯稜脊,頭部較為圓鈍,略呈三角形,自眼後經口角到頸側有一深色帶紋,具頰窩(loreal pit)一對,位於鼻孔與眼睛之間,此為響尾蛇亞科著名的感覺器官,可以感知環境中熱源的變化,上顎前端具可收摺的管牙一對,比例上較龜殼花為短小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山區箭竹草原或碎石堆。白天活動為主。雖然行動緩慢,但菊池氏龜殼花為具有出血性毒的蛇類,需小心因應。幼蛇以兩生類或蜥蜴為主食,成蛇以則小型哺乳類動物為食。菊池氏龜殼花是以胎生方式生殖的蛇類,約在夏末至秋季間生產,每窩可產下仔蛇2到8隻,初生仔蛇全長約17公分。
棲地 混生林、針葉林、草原、溪流
生   台灣分布 主要分布於全島海拔2000公尺以上地區。
態   食性 以兩生類、蜥蜴及小型哺乳類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台灣全島2000公尺以上中高海拔地區。(杜銘章)
海拔高度:2000公尺以上中高海拔地區。(杜銘章)
棲地偏好:高山森林區、箭竹林、落石堆(杜銘章)

生長食性

幼蛇以兩生、蜥蜴為食;成蛇則捕食小型哺乳類、兩生類、蜥蜴(Ref.R0003)(杜銘章)
天敵:鳥類、食肉哺乳動物。

物種區別

與阿里山龜殼花區別是在眼後有一淺灰色縱帶,下方有一黑色縱帶,似阿里山龜殼花,但較細小,體鱗19~21列。全長不超過60公分。

命名信息

菊池氏龜殼花是台灣特產,一九0六年,才被日本標本採集人菊池米太郎在高山發現、採獲,後來就以菊池米太郎的姓來命名,是台灣珍貴稀有的毒蛇。
依學者陳兼善所著台灣脊椎動物志所載,台灣除上述三種龜殼花,還有一種瑪加查龜殼花,但這種龜殼花無人見過,書中註明,瑪加查龜殼花可能為阿里山龜殼花的異名。 (記者邱顯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