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葉茳芏(莞草)

短葉茳芏

莞草一般指本詞條

短葉茳芏(學名:Cyperus malaccensis subsp. monophyllus (Vahl) T.Koyama)是莎草科莎草屬植物,匍匐根狀莖長,木質。稈高80-100厘米,銳三稜形,平滑,基部具1-2片葉。葉片短或有時極短,寬3-8毫米,平張;葉鞘很長,包裹著稈的下部,棕色。苞片3枚,葉狀,短於花序;長側枝聚繖花序復出或多次復出。小堅果狹長圓形,三稜形,幾與鱗片等長,成熟時黑褐色。花果期6-11月。

分布於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海南和台灣等省區。多生長於河旁、溝邊、近水處。

短葉茳芏是海灣河口灘涂綠化的優良植物。短葉茳芏纖維含量高,可作原料編織草片、草蓆、帽子、座墊、草袋等特色製品。全草可以入藥,清熱,利尿,解主小便不利、閉經、急驚風牙痛。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輪作,栽植,管護,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匍匐根狀莖長,木質。稈高80-100厘米,銳三稜形,平滑,基部具1-2片葉。葉片短或有時極短,寬3-8毫米,平張;葉鞘很長,包裹著稈的下部,棕色。
苞片3枚,葉狀,短於花序;長側枝聚繖花序復出或多次復出,具6-10第一次輻射枝,輻射枝最長達9厘米;穗狀花序鬆散,具5-10個小穗;穗狀花序軸上無毛;小穗極展開,線形,長5-25(-50)毫米,寬約1.5毫米,具10-42朵花;小穗軸具狹的透明的邊;鱗片排列疏鬆,厚紙質,橢圓形或長圓形,頂端鈍或圓,不具短尖,長約2-2.5毫米,背面無龍骨狀突起,紅棕色,稍帶蒼白色,邊緣黃色或麥稈黃色,脈不明顯;雄蕊3,花葯線形,紅色藥隔突出於花葯頂端;花柱短,柱頭3,細長。小堅果狹長圓形,三稜形,幾與鱗片等長,成熟時黑褐色。花果期6-11月。

生長環境

短葉茳芏多生長於河旁、溝邊、近水處。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萌芽出苗的起點溫度為8-10°℃,生長最適溫度為24-28℃,生長中後期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短葉茳芏光合產物的積累與運轉,生長最快。但長時間的強光會使莖壁變厚,品質下降。遇霜凍,地上莖即枯死。
短葉茳芏適宜生長在水源充足的鹼性土壤中,以粘性淡塗田為最佳,pH值在7.5-8.5之間。在濱海地區,短葉茳芏經常與紅樹林生長在一起。在中國福建雲霄,短葉茫芏可在土壤含鹽量13毫克的淤泥質灘涂正常生長;而在福建閩江口、廣西珍珠灣等地,短葉茳芏正常生長於水體含鹽量達24毫克/克的海岸灘涂。水培試驗表明,短葉茳芏在15毫克/克鹽度下能正常萌芽,20毫克/克鹽度時萌芽受到抑制,30毫克/克鹽度時則無萌芽。

分布範圍

分布於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江蘇、浙江、福建(福州郊區、閩清、南平、壽寧等)、廣東、廣西、四川、海南和台灣等省區。

繁殖方法

苗床選擇在向陽避風,排灌方便的地段,於立春前後用地膜進行搭架覆蓋保溫育苗。覆膜前,每畝苗床施三元複合肥(15-15-15)10-15千克,施後澆足水分。至清明前後苗高20厘米左右進行起苗假植,假植苗床要求整細整平,每畝施腐熟人糞尿2500千克或尿素和過磷酸鈣各10千克作基肥。分株時每棵假植苗必須有一個母莖帶一個新芽,假植密度為4-5厘米×4-5厘米,每畝苗床可栽種大田1公頃。

栽培技術

輪作

短葉茳芏重茬連種,容易造成土壤養分虧缺,理化性狀變劣,影響持續高產。採取草、菜、稻水旱輪作,隔年種植,不僅有利短葉茳芏高產,且蔬菜病害輕,同樣獲得增產增收。具體輪作方式:第一年為短葉茳芏-短葉茳芏-菜;第二年為稻-稻-菜。據調查,採取以上輪作,短葉茳芏兩季合計每畝產量為1840千克,若兩年連作,其產量比輪作減產9.35%。

栽植

5月上中旬,當短葉茳芏新芽長到20厘米左右時即可移栽大田。合理的種植密度是短葉茳芏優質高產的基礎,據多年對比試驗表明,採用20厘米×16.5厘米,每畝栽2萬叢的不僅產量高,而且草質柔軟,易上等級。移栽時要求做到淺插、直插、勻插,栽後灌水約3.3厘米護苗。

管護

施肥:短葉茳芏生物學產量高,一生需肥量大,且養分要求齊全,施肥應以氮為主,磷鉀配合。頭茬草基肥,每畝施碳酸氫銨4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硫酸鋅1-1.5千克。如土壤速效鉀含量在100ppm以下的地區加施氯化鉀10千克。栽後6-7天追施尿素5千克,以後隔10天左右再施尿素7.5千克。當草長到50-70厘米時,結合打樁拉網施尿素10千克,以後每隔15天施尿素一次,用量同前。草長到1.5米左右時增加施肥次數及用量,每隔一星期施尿素20千克,共4-5次。全生育期合計每畝施純氮60-65千克,五氧化二磷3千克,氯化鉀6千克。二茬草由於全生育期短,追肥間隔時間也相應縮短,總用氮量比頭茬草減少20%左右。
立樁拉網:20世紀50-60年代,由於短葉茳芏種植技術落後,草高僅1米左右,不存在防倒問題。20世紀580年代以後,隨著栽培水平的提高,短葉茳芏長度已超過2米以上,後期倒伏已成為短葉茳芏優質高產的一個突出矛盾,如無有效的防倒措施,將嚴重影響種短葉茳芏的經濟效益。立樁拉網防倒技術作為短葉茳芏栽培的關鍵技術目前已被廣大草農所認識與套用。立樁材料一般採用長2.5-3米,口徑4-5厘米的毛竹梢或小雜木。立樁間距2.5-3米,主樁之間加設副樁,然後用尼龍繩連住,田埂四周用粗尼龍繩對拉,以增強相互間拉力。打樁後套網,尼龍網孔徑30厘米×50厘米,網繩用28股絲絞成。實踐證明,這種防倒設施能抗10-12級風暴。隨著短葉茳芏的不斷伸長,網的高度也要及時上升,一般從草高1米時開始立樁拉網,整個生育期升網3-4次。

病蟲防治

病害:角斑病是危害短葉茳芏的主要病害,受害草不僅影響產量,而且失去了工藝價值。角斑病的防治除注意肥水協調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外,應抓住發病初期藥劑防治。20世紀70年代多用波爾多液,80年代中後期改用1000倍瑞毒霉,凡在初見期防治兩次,病情可得到控制。
蟲害:有尖翅小灰螟和白背飛虱,前者用三唑磷每畝100毫升兌水50千克進行噴雨;後者用撲虱靈每畝240克兌水50千克噴霧,效果均很理想。

主要價值

生態:短葉茳芏是海灣河口灘涂綠化的優良植物。
經濟:短葉茳芏纖維含量高,可作原料編織草片、草蓆、帽子、座墊、草袋等特色製品。
藥用:全草可以入藥,性味功能淡,平。清熱,利尿,解主小便不利、閉經、急驚風牙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