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編工藝(桐嶼草蓆編織技藝)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草編工藝(桐嶼草蓆編織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美術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宋代
  • 認證時間:2012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瀕危狀況,製作技術、方法或過程,

簡介

早在800年前的宋代,質地堅韌、冬暖夏涼的手工草蓆就已經應運而生。到了清朝光緒年間,桐嶼街道出現了一位心靈手巧的“草蓆女”,她所編織的草蓆曾被列為朝廷貢品,並敬獻給慈禧太后,她也被稱為“草蓆娘娘”。至此,桐嶼的草蓆編織技藝達到了歷史輝煌點。
產品分兩大類:硬席以黃麻、苧麻或紗線作經,席草作緯,質地柔軟,便於捲筒,多作床蓆;軟席用席草或鹹草織成席片,有潤幅、織花等品種,可裁剪、卷折,多作沙發席、枕席、餐席、座席,編織方法以木製席床,手工生產為主.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先進與落後在交替。

歷史淵源

據《黃巖縣志》和《路橋志略》載:草蓆,宋代始編,已有800餘年歷史。清光緒年間(1874),桐嶼曾經出現過一位心靈手巧的“草蓆女”,她所編織的草蓆被列為世之貢品,還曾獻給慈禧太后,被封為“草蓆娘娘”。到了民國22年,有織席1.1萬戶,1.8萬人,產席48萬餘條,產地主要有桐嶼、橫山頭、店頭、院橋。桐嶼一帶的土質適宜種植農作物,所以原料資源十分豐富,草蓆生產尤為突出。

基本內容

桐嶼草蓆編織精密,光滑挺括,吸汗性強。產品分兩大類:有硬席和軟席之分。硬席以黃麻、苧麻或紗線作經,席草作緯,質地柔軟,便於捲筒,多作床蓆;吸汗性強,既不霉變,又不生“夷”,時間越久,色澤越好。軟席用席草或鹹草織成席片,有潤幅、織花等品種,可裁剪、卷折,多作沙發席、枕席、餐席、座席,編織方法以木製席床,手工生產為主。

瀕危狀況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先進與落後的交替,桐嶼草蓆這門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桐嶼人,也曾給桐嶼帶來輝煌的草編工藝,終因機械化的操作,仿佛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漸漸的退出了歷史舞台。如今的桐嶼,手工編織草蓆的越來越少了,轉而機械化操作。桐嶼草蓆編織技藝主要依靠家族傳承。目前,只有朱雲慶、陳領娥及其後代還保留有手工編織草蓆的場所。

製作技術、方法或過程

草蓆看上去簡單,其編織工藝卻很講究,需要經過9道複雜工序織就而成。草蓆編織工藝流程具體可分為種席草、曬席草、席草分類、掰席棵、拍草衣、紡麻線、編草蓆、草蓆制筘、做席等。各工序依次配合,才能織就最完美的“連線”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