茝

茝,讀作是chǎi或zhǐ,本意指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茝
  • 外文名:Dahurian angelica
  • 拼音:chǎi
  • 釋義: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
  • 出處:《廣雅》
  • 筆順:一丨丨一丨丨フ一丨フ
  • 總筆畫:10
  • 部首:艹
  • 統一碼:831D
  • 五筆:AAHH
基本解釋,詳細解釋,古籍解釋,編碼,字源演變,字形對比,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chǎi ㄔㄞˇ
◎ 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chǎi
〈名〉
(1) 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即“白芷” [Dahuria angelica]
山茝,藁本也。——《廣雅》
茝蘭芳。——《漢書·禮樂志》。注:“即今白芷。”
側載臭茝。——《史記·禮書》
沅有茝兮 澧有蘭。——《楚辭·九歌·湘夫人》
(2) 多用於人名
基本詞義
zhǐ
〈名〉
香草名。即白芷 [Dahurian angelica]。如:茝若(茝若。白芷和杜若,皆香草名);茝藥(即白芷)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並醜止切,音齒。《玉篇》香草。《說文》囂也。齊謂之茝,楚謂之離。《爾雅疏》茝,芎藭苗也。一名蘪蕪。《禮·內則》佩帨、茝蘭。《史記·禮書》側載臭茝,所以養鼻也。《博雅》山茝,蔚香、藁本也。
又《韻會》通芷。茝陽,地名。詳芷字注。
又《廣韻》昌紿切。義同。

編碼

統一碼:U+831D
五筆:AAHH
倉頡:TSLL
鄭碼:EHVV
四角:44712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 台灣細明體
日本明朝體 韓國明朝體
舊字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