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茂瑙(茂瑙)

F·W·茂瑙

茂瑙一般指本詞條

茂瑙(F.W. Murnau),生於德國,逝世,德國電影先驅,著名默片導演,是20世紀2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電影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包括《浮士德》《諾斯費拉圖》《最卑賤的人》《禁忌》等等,他在好萊塢拍攝的電影《日出》曾在第一屆奧斯卡金像獎摘得最佳影片。茂瑙1931年死於車禍,年僅42歲,被安葬在位於柏林郊區的Stahnsdorf的家族墓園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茂瑙
  • 民族:德國
  • 出生日期:1888年12月28日
  • 逝世日期:1931年3月11日
  • 全名::Friedrich Wilhelm Murnau
人物生平,早年生涯,德國時期,好萊塢時期,車禍身亡,頭顱被盜,後世紀念,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1888年12月28日,弗里德里希·威廉·茂瑙(Friedrich Wilhelm Murnau)出生於德國北萊茵河畔威斯特伐利亞地區的比勒費爾德城,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普朗撲(Friedrich Wilhelm Plumpe)。他的父親就職一家服裝加工廠,母親是一名教師。茂瑙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另外有兩名異父姐妹。
1892年,茂瑙隨家搬遷到德國東部城市卡塞爾,那這裡,茂瑙度過美好的童年,此時,他的父母和姐姐發現茂瑙對藝術和戲劇情有獨鐘,茂瑙的弟弟經常將他的夢告訴他,對夢的解析給茂瑙日後的藝術風格產生巨大影響。
1907年,茂瑙以優等成績畢業於卡塞爾高中,此後,他去柏林大學學習語言學和歷史,1908-1909年,他在海德爾堡繼續學習語言學,1909年4月,茂瑙回到柏林,結識年輕詩人漢斯·艾倫漢·德格拉(Hans Ehrenbaum-Degele),在對文學和藝術的共同愛好下,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1910年4月,茂瑙在漢斯的建議下,回到海德爾堡,兩人一起學習藝術與歷史,由於兩人近似同性戀的感情使人們對他們的關係投以異樣的眼光。1911年,茂瑙對表演產生濃厚興趣,並自己更名為茂瑙(Murnau),並在大學舞台上扮演一些角色。自1912年起,茂瑙已為柏林德意志劇團的成員。
1914年10月,茂瑙參加軍隊,並於1915年晉升中尉,同年,他的密友漢斯在蘇俄前線陣亡。此時,茂瑙仍然保持著對戲劇和表演的愛好,並與在柏林劇院從事戲劇表演的(Lothar Müthel)保持密切聯繫。1916年,茂瑙利用夏日休假去探望已故亡友漢斯的雙親,他們在柏林的別墅成為日後茂瑙的工作室。1917年,茂瑙參加德國空軍,成一名空軍觀測員,12月,茂瑙駕駛的飛機因事故迫降瑞士,在這裡生活了近一年,他仍舊熱衷於戲劇和表演,在德國大使的建議下,茂瑙嘗試拍攝一些電影片段。與當年在學校不同的是,他現在以導演的身份站在舞台上。

德國時期

1919年2月,茂瑙回到德國柏林,著手拍攝了第一部電影作品《穿藍衣服的男孩》(Der Knabe In Blau),本片的創造來自畫家托馬斯·蓋恩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一副同名油畫作品。同年,在德國電影大師羅勃特·維內(Robert Wiene)指導下,拍攝了第二部作品《魔王》('Satanas)。此時,正值德國表現主義電影興起階段,與其他表現主義電影作品相比,茂瑙的電影往往採用真實的場景,並完美地將場景與夢幻融合一起,得到眾多電影評論家的肯定,於是在1920年前後,茂瑙先後拍攝了6部電影,此時,評論界對茂瑙賦予了天才的稱號。
1921年,茂瑙與德國著名電影編劇卡爾·梅育(Carl Mayer)合作拍攝了《伏格洛德城堡》(Schlob Vogeloed),此時,卡爾·梅育正在遭受《蓋努茵》(Genuine)失敗後“室內劇”的創作。此後,兩位電影大師共合作了多部電影作品。
1922年,茂瑙拍攝了德國表現主義電影代表作品之一的《諾斯費拉圖:恐怖交響曲》(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本片改編自布萊姆·斯托克(bram Stoker)1897年的小說《德庫拉》(Dracula),由於茂瑙沒有購買小說的著作權,斯托克的遺孀將茂瑙告上法院並獲勝,於是官方下令查禁該片。本片講述一位經濟代理人哈特去諾斯費拉圖伯爵商量購買房產事項,結果發現德庫拉是吸血殭屍,當諾斯費拉圖將哈特囚禁後,自己去哈特的家鄉尋,並將恐怖的陰影投向寧靜的大地——這是電影史上第一部以吸血鬼題材的恐怖電影,變形的影子、詭異的表情、陰森的古堡,成為日後同類型恐怖電影的創作源泉,此後,該小說多次被搬上銀幕,但均無法從藝術上超越該片。
同年,茂瑙開始嘗試“流動攝影”(released camera),利用移動的攝影機與光線巧妙結合,解放了當時電影演員必須在鏡頭面前被動表演,此時,攝影機成為了導演眼睛的記錄機器。《燃燒的大地》(Der Brennende Acker)和《幻影》(Phantom)是採用該項技術——雖然這種攝影手法部分方式從義大利電影導演喬瓦尼·帕斯特隆納(Giovanni Pastrone)在他1913年的影片《卡比利亞》(Cabiria)里就使用過。
1924年,茂瑙與卡爾·梅育拍攝《最卑賤的人》(Der Letzte Mann)時,這是他與德國烏髮公司第一次合作,“流動攝影”為影片的成功打下最重要的基礎——在拍攝最後一個鏡頭,茂瑙動用了數架攝影機,從不同角度進行拍攝,成為銀幕上永恆的經典,也成為“室內劇”的顛峰之作。本片描寫柏林一個大旅館裡的司閽,因得罪老闆,被降為打掃廁所的人,他因此被剝奪了繡金邊的工作制服,結果心中悲痛得幾乎想自殺。11月23日,《最卑賤的人》在德國柏林首映,次年,該片在美國上映,英文標題更改為《最後的大笑》(The Last Laugh),不過美國觀眾對該片的主人公的悲觀絕望不能理解。
1925年,茂瑙根據法國戲劇作家莫里哀(Moliere)作品拍攝了《偽君子/塔杜夫》(Tartüff),本片有著喜劇色彩,所有的手法等等並沒有突破。男主角艾米爾·強寧斯(Emil Jannings)的表演十分精彩。而茂瑙則全身心投入到《浮士德》(Faust)的拍攝。
1926年10月14日,《浮士德》在德國首映,由於該電影的劇本觀眾早已熟悉,導致電影評論界出現不同的聲音,一部分人對影片流動攝影、造型、光影效果和剪輯手法等予以肯定,另一部分對劇情中表現年輕的浮士德戀愛追求葛麗瓊部分場面時,手法粗俗。不過,此時的茂瑙已經不在僅僅屬於德國了,而他沒有等到電影上映,就決定離開德國,這是他在德國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作品。

好萊塢時期

最卑賤的人》和《浮士德》在美國的上映,讓茂瑙卓越的導演才華得到眾多美國電影廠商的青睞,在福克斯(Fox)公司製片人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邀請下,1926年7月,茂瑙到美國好萊塢發展,並與福克斯簽訂了第一份契約,並著手拍攝《日出》(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在強大資金和設備支持下,該片成為默片時代的經典之作,也是美國觀眾認定茂瑙的代表作。本片講述一個農場主與一個都市女郎私通,密謀將他的妻子殺死,但是在謀殺一剎那,丈夫良心發現。為了拍攝本片,茂瑙要求福克斯公司建造了一個小鎮,並採用了多種移動拍攝手法,使本片畫面流暢無比,光影效果與劇情完全融為一體。獲得了第一屆奧斯卡電影(Academy Awards)最佳藝術、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攝影等3項大獎,可惜,該片票房慘遭失敗,在追求商業的福克斯公司里,開始懷疑茂瑙是否能夠拍攝出美國觀眾接受的影片。
1927年,茂瑙回到德國柏林,計畫與烏髮公司完成在德國的最後一部電影,結果計畫被公司放棄,於是茂瑙回到美國著手拍攝《四魔鬼》(4 Devils),在該片的拍攝過程中,茂瑙在起重機上架設平台以便從多個角度進行拍攝,茂瑙對藝術對近似苛刻的追求、對電影商業化反感給他與福克斯公司蒙下了陰影,本片膠片損毀,具體劇情等已無法完整還原,令人惋惜。在與福克斯公司拍攝完《都市女郎》(City Girl)後,茂瑙失望地離開福克斯公司,開始了新的生活。
不久,茂瑙拿到一本船長證並獲得了一艘遊船,他駕駛遊船在南海飄蕩,迷人的風景促使他開始新作品的拍攝——《禁忌》(Tabu: A Story of the South Seas)。本片原本是同美國著名紀錄片大師羅勃特·佛拉哈迪(Robert Flaherty)合作,1929年,茂瑙駕船到塔希提島拍攝外景,而佛拉哈迪到美國去籌措資金,結果一無所獲。在拍攝過程中,兩位導演又產生嚴重的分歧,佛拉哈迪試圖拍攝一部紀錄片風格的作品,主題是現代文明對未開化文明的征服,而茂瑙則計畫通過自然自然淳樸風格表現人類精神內心深處的陰影,於是佛拉哈迪選擇了離開,茂瑙用他所有的資金獨自完成本片的拍攝,當他回到好萊塢完成該片聲音等後期工作後,巨大的債務使茂瑙陷入困境,但是不久,派拉蒙公司(Paramount)表示願意發行該片,並與他簽訂了一份為期10年的契約。茂瑙在渡過暫時的個人經濟危機後,決定定居塔希提島,並將在柏林的工作室搬到那裡,著手新的電影拍攝計畫,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使一切結束。

車禍身亡

1931年3月11日,茂瑙租借了一輛雪佛萊汽車趕赴紐約參加《禁忌》的首映式,因司機駕駛速度過快,當與一輛卡車交匯時衝進山谷,當晚,茂瑙在聖莫尼卡醫院去世,享年43歲。4月31日,他的遺體被運回德國並安葬在瓦德弗里德霍夫斯坦斯多爾夫村公墓,參加出殯包括與他合作多年的艾米爾·強寧斯卡爾·梅育等,當天為他致悼詞的是弗里茲·朗。

頭顱被盜

2015年7月,F·W·茂瑙的頭顱被人從墓中盜走。非常有意思但同時又讓人不寒而慄的是,在茂瑙的電影中就曾出現過這樣的情節:一群盜墓賊打開了一個導演的金屬棺材,弄走了他的遺體。據德國媒體的訊息,警察在墓地現場發現了一些蠟渣,這可能會帶來破案線索。

後世紀念

茂瑙一生共拍攝了21部電影作品,僅保留12部,為紀念這位偉大的電影大師,德國成立茂瑙基金會(Friedrich Wilhelm Murnau Stiftung),與Transit Films致力於德國早期電影的整理、修復及發行等工作。

主要作品

1919年 《穿藍衣的男孩》(Der Knabe in Blau) --已失傳
1920年 《魔王》(Satanas) --已失傳
1920年 《駝背人與舞女》(Der Bucklige und die Tanzerin) --已失傳
1920年 《雅努斯的頭顱》(Der Januskopf) --已失傳
1920年 《黃昏-黑夜-清晨》(Abend - Nacht - Morgen --已失傳
1921年 《黑暗之路》(Der Gang in die Nacht)
1921年 《欲望 》(Sehnsucht) --已失傳
1921年 《伏格洛德城堡》(Schlob Vogeloed)
1922年 《女走私犯瑪麗莎》(Marizza) --已失傳
1922年 《燃燒的大地》(Der Brennende Acker)
1922年 《諾斯費拉圖:恐怖交響曲》(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
1922年 《幻影》(Phantom)
1923年 《驅逐》(Die Austreibung) --已失傳
1924年 《大公爵的財政》(Die Finanzen des Großherzogs)
1924年 《最卑賤的人》/《最後的大笑》(Der Letzte Mann)
1926年 《偽君子》/《偽善者》(Herr Tartüff)
1926年 《浮士德》(Faust - Eine deutsche Volkssage)
1927年 《日出》(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
1928年 《四魔鬼》(4 Devils) --已失傳
1930年 《都市女郎》(City Girl)
1931年 《禁忌》(Tabu: A Story of the South Sea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