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醫學術語)

苦夏(醫學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苦夏就是指在進入夏季後由於氣溫升高,出現胃口下降不思飲食,進食量較其他季節明顯減少並伴有低熱(體溫在37℃--37.4℃之間波動),身體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降低和體重減輕的現象。苦夏其實並不是病,不過嚴重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B以利於調整植物神經功能消除苦夏症狀。所以,多食瓜果可以度苦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苦夏
  • 原因:由於氣溫升高
  • 現象:胃口下降不思飲食進食量減少
  • 方法:多食瓜果可以度苦夏
引起“苦夏”的原因,體質因素,氣候因素,苦夏調理有方,

引起“苦夏”的原因

體質因素

平時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較虛弱,如果飲食失節,饑飽失宜,偏嗜生冷,損壞腸胃,以致抵抗力減弱,就很容易患“苦夏”。

氣候因素

夏季天氣炎熱,空氣中濕度較高,暑濕邪氣乘虛而入,人們白天身處炎日之下,夜晚納涼露宿,或吹風扇,開空調過量,暑因寒發,容易得病。

苦夏調理有方

苦夏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濕熱重型。主要表現為身熱、口乾欲飲、口中黏膩、大便黏滯不爽、舌苔黃。可採取清熱祛暑化濕的方法,主要用藥有:荷葉、藿香、薏苡仁、滑石、茯苓、半夏等;二是氣虛型。這類人通常容易疲倦、四肢無力、氣短、不思飲食。用黨參、黃芪、白朮、甘草能和胃化濕、益氣健脾;三是氣陰兩虛型。這類人除了有氣虛表現外,還會出現陰虛內熱症狀,如手腳心發熱、潮熱、盜汗、清瘦、口乾、舌質紅。可用西洋參、麥冬、知母、玄參、黃芪、石斛等益氣養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