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嵐

苛嵐

岢嵐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因境內有“岢嵐山”、“嵐漪河”而得名。

東鄰寧武、靜樂,西與保德相連,南靠興縣、嵐縣,北依五寨、河曲。總面積1984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總人口8萬人,縣政府駐嵐漪鎮。

12個鄉鎮分別是:嵐漪鎮、三井鎮、神堂坪鄉、高家會鄉、李家溝鄉、水峪貫鄉、西豹峪鄉、溫泉鄉、陽坪鄉、大澗鄉、宋家溝鄉、王家岔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岢嵐
  • 漢語拼音:kelan
  • 郵政編碼:036300
  • 簡稱:岢
交通,經濟,人口,自然資源,革命老區,歷史沿革,科教文化,

交通

岢嵐交通便捷,公路鐵路均通過本縣,乘坐鐵路客運可達太原,大同,忻州,原平等縣市。209國道貫穿本縣,路況較好。此外,不久前開工的忻保高速公路途徑岢嵐,按計畫將在岢嵐設3個出口,到時,岢嵐的交通將更加便捷,到太原的時間可控制在兩個小時以內。

經濟

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2006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4億元。
經濟特色:
一、建設中國絨山羊第一縣
岢嵐土地資源廣闊,境內有森林資源105萬畝,可利用的天然牧場138.6萬畝,羊群飼養量42萬~47萬隻,有“騎在羊背上的岢嵐”之美譽和“三晉絨山羊第一縣”的殊榮。
近年來,岢嵐縣政府按照穩定數量、提高質量、以絨為主、絨肉並舉的畜牧發展思路,在大力引進種羊的同時,與山西農大合作,完成了全縣12個鄉鎮絨山羊的測定、普查工作,共培育出300隻優質高產絨山羊,同時投資40萬元完善了種羊場培育設施。政府補助引導,完成青貯飼草12萬立方米,全面重組6個畜牧獸醫中心站,完善25個村級示範改良點,建設了32個服務網點,確保了畜牧生產安全。
到目前,全縣羊群飼養量47萬隻,農民人均7隻,產絨300噸,畜牧產值達1.28億元,人均畜牧純收入826元,占到人均純收入的55.1%。
二、打造中華紅芸豆第一縣
岢嵐地處晉西北高寒山區,農田面積廣闊,土層深厚,氣候涼爽,種植以豆為主的小雜糧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引進生產的英國紅芸豆,以籽粒碩大、色澤鮮艷,綠色無公害,具有較高的營養、保健和美容、藥用價值,而享譽國際市場。全縣紅芸豆播種面積11.15萬畝,總產量達1.5萬噸,銷售收入1.4億元,人均純收入380元,占到種植總收入的58.9%,成為國內種植面積最廣、產量最多、出口量最大、質量最好的“中華紅芸豆第一縣”。
依託優勢再現區域特色
岢嵐縣天藍水碧,環境優美,城內有眾多的歷史古蹟、自然景觀、革命紀念地,發現的宋長城填補了中國長城史的空白。毛主席路居館是全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境內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是組建於上世紀60年代末的我國三大衛星發射中心之一,是一座具有現代化測試發射水平和高精度測試能力的綜合型火箭衛星發射中心。
避暑勝地荷葉坪是華北最大的高山草甸,約有面積3萬畝,周圍原始次森林82萬畝,是國家級的森林公園,其間有400多種名貴藥材以及各種珍禽異獸,如褐馬雞、金雕、虎、金錢豹等。境內三大流域水量豐富、利用率高,遍地生長的銀盤蘑菇、蕨菜更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占地5000餘畝的嵐漪公園,是全省最大的縣級山地森林公園;重修的岢嵐鐘鼓樓和雲際寺,平添了幾分古色古香,更使縣城山水靈韻,景色宜人,成為周邊獨具特色的精品縣城。

人口

地廣人稀是我縣的基本情況,岢嵐總人口76046人,其中農業人口68066人,非農業人口7980人;有男性42526人,女性33520人,有農村勞動力22793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自然資源

岢嵐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寒冷乾燥溫溫差較大,冬季漫長,秋季短暫,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6℃,年平均無霜期120天,年平均降水量456毫米,多集中於七、八、九三個月內。岢嵐農作物以莜麥、山藥、豆類、穀子為主,經濟作物以胡麻為主。林地面積6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0.9%。岢嵐山多坡廣,牧草資源比較豐富,可供放牧的草坡達138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46.5%,發展養羊業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旅遊資源
岢嵐礦產資源貧乏,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白雲岩礦,鋁土礦、鐵礦、石英砂岩、石灰岩、花崗岩等,除白雲岩礦以外,其它儲量都比較小,品位也低,開採價值不大。植物資源以原始次森林、牧草、藥材為主,岢嵐有茂密的華北落葉松和雲杉林區,黨參,黃芪,蕨菜、蘑菇、黃花菜、刺玫瑰等都是食用價值很高的野生植物。全縣有中藥材400多種,其中以黃芪最為名貴。動物資源有金錢豹、黑鸛,野豬、金雕,狍、狐等160餘種,其中世界珍禽褐馬雞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本縣旅遊資源較為豐富,有一些極具觀賞價值的自然景觀,其中首推避暑勝地荷葉坪。縣城東北38千米的荷葉坪主峰海拔2784米,面積3萬多畝,是整個晉西北的制高點,華北最大的高山草甸。荷葉坪周圍有原始次森林82畝,高原草坡66萬畝。夏季白天氣溫在21℃左右,是避暑、旅遊的理想去處。這裡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生長著茂密的落葉松、雲杉穿針闊葉樹種,還有黨參、黃芪等400多種名貴藥材和山桃山杏及蘑菇、木耳、蕨菜等珍稀的野菜。在這裡可以目睹世界珍禽、山西省鳥褐馬雞的風采,還能見到160多種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如黑鸛、金雕、小天鵝、虎、金錢豹等的蹤影。跟荷葉坪峰頂1.5公里處有新建的荷葉坪避暑山莊,山莊周圍鳥語花香,距縣城28公里,交通方便,通信通暢。現有客房300餘間,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避暑山莊地處原始森林地,空氣清新,無污染、無噪音,堪稱環境幽雅的天然氧吧。山莊內還可以進行各種體育、健身活動,是一處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旅遊、休閒、養性的避暑勝地。
坐落在縣城以東20公里處的黃花坪,是一處罕見的黃土高原亞高山草甸,面積約1.5萬畝,草甸厚度在30-50厘米之間。草甸上生長著各種開黃花的串串草和拌生的各種中藥材。在農曆四、五月間到黃花坪大草甸,就會看到漫山遍野的黃花菜,其勢甚為壯觀。黃花坪周圍的半山腰上生長著大片原始森林,是一處有自然風光勝景。
按照岢嵐縣生態建設規劃和縣城總規劃於1999年始建的濱河公園,是在城西南0.5公里西山雲際寺遺蹟的基礎上擴建的。西山海拔1412米,“尖峰聳削,石徑彎環,松林陰翳,霞彩絢空,夏日乘涼,名雲際寺”。為本縣八景之一。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哲學家邵雍曾多次到此遊覽。
濱河公園是一座城市生態園林,占地6公頃,園內綠化5公頃,植樹28個品種5000餘株,種植草坪40餘畝,挖人工湖2個,修建兒童遊樂場1處。園內環境優雅,景色宜人,是市民休閒、遊人賞球的佳境。
岢嵐縣境內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是組建於60年代末的我國三大衛星發射中心之一,是一座具有現代化測試發射水平和高精度測量能力的綜合型火箭、衛星發射中心。在發射中心的歷史展覽館,進入圖文並茂的展區,可以追尋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軌跡。在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你會看到一個個忠誠的烈士,用血汗和智慧、青春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征服宇宙、為國獻身的壯歌。1996年11月,烈士陵園經忻州地區驗收為本縣青少年德育教育陣地。來到衛星城,能耳聞目睹一代代火箭人鑄就的輝煌業績和一代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無私的關懷。這裡已列為一個重要的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基地。衛星城周圍交通發達、環境幽雅,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

革命老區

岢嵐是革命老區,戰爭年代,賀龍、王震、關向應、續範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裡戰鬥過,眾多的古戰場向後人默默訴說著當年的崢嶸歲月。建國後,境內的衛星發射中心又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閃耀著愛國主義光芒的紀念地,永遠激勵著後人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前仆後繼、勇往直前。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戰爭期間,本縣有超過2000名的青壯年參加抗日隊伍,2000人幾乎是當時全縣所有的年輕人,他們都踴躍報名參軍,奔赴抗日戰場,為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1948年4月4日,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共中央機關轉戰西柏坡途中路居岢嵐。當天晚上聽取了縣委書記叢一平同志關於土改和整黨的匯報。第二天上午在他住的院子裡接見岢嵐參加“三乾會”的同志們,在熱烈的掌聲中毛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分析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形勢,高度讚揚了晉綏人民深入開展土改、支援解放戰爭的可喜成績,鼓勵人民搞好生產,並留下“岢嵐是個好地方”的讚譽。
以毛主席路居地修建的毛主席路居館,位於縣城小東街中部,有正房7間,西房6間,東房7間。毛主席當時就住在正房東間內。室內按原樣陳列著毛主席當時用過的辦公桌、椅、茶具、被褥等。這裡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數萬人次慕名參觀者,其中不乏國內知名人士和國際友人。

歷史沿革

岢嵐歷史悠久,早在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定居,從殷商起,各族政權即在此治所管轄。幾千年來,勞動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豐富多彩的歷史文物仍有少量保存。境內發現龍山文化、春秋舊中國文化遺址多處,另有漢、晉、北齊、唐代古城堡遺址。岢嵐眾多的文物古蹟中,最具知名度和開發價值的是宋代長城和岢嵐縣城。
岢嵐是保衛太原的屏障要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為了抵禦外來入侵,戰國時趙武靈王修築了長城,隋文帝曾沿用北齊長城舊跡築長城,後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在北齊和隋的基礎上又修築了岢嵐境內的長城。1998年10月,1999年5月,中國長城協會副會長成大林先生曾兩次來岢嵐,與省、縣文物工作者一起考察我縣境內古長城,確認現存的從縣城東山至王家岔鄉有30公里為宋長城。這段長城絕大部分保存較好,最高處達3米以上,頂寬米,有些段落牆頂上仍保留有30厘米的土牆。附近散落有大量宋朝瓷片,有的地段發現有炮台,這是中國使用火器後的產物,更具時代性。長期以來學術界都認為宋朝沒有修築過長城,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長城史上的空白,成為舉世僅有的極具學術價值的重大發現。
岢嵐從漢代建城已有2200多年歷史,岢嵐縣城是後漢劉知遠建築的一座軍城。城“周圍5里”,氣勢恢宏,建有一整套防禦體系,其格調與西安古城相仿,是古代岢嵐的標誌性建築。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任樞密院副使時曾幾次來岢嵐巡查、考核,並撰寫了《修岢嵐城疏》一文。神宗元豐八年(1084年),知州賀紹慶“於城東增廣2里”。明洪武七年(1374年),鎮西衛指揮使張興將全城包磚,“周圍7里,城高3丈8尺”,城形如舟。城樓12座,上有旗桿、垛口。城門高大出奇,四門都有瓮城,城外有一條寬5丈、深2丈的護城河。東、西、北門外各有吊橋一座,城外4關2堡。現仍存北、東、南3座城門瓮城和大部分殘垣斷壁,高大的城門實屬國內少有。

科教文化

岢嵐有本地文藝類非營利性報紙《嵐漪河》,一座博物館——毛主席路居館,同時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位於岢嵐境內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烈士陵園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岢嵐別稱船城,從空中俯瞰,全城輪廓貌似一船,故而稱之為船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