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國徽

芬蘭國徽

芬蘭國徽(芬蘭語:Suomen vaakuna)於1560年古斯塔夫一世的葬禮時被採用,同時也是芬蘭共和國國徽和芬蘭大公國國徽。1919年被確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芬蘭國徽
  • 外文名:Suomen vaakuna
  • 確立時間:1919年
  • 首次採用1560年
  • 組成:金獅,王冠,寶劍的
官方描述,確立原因,象徵意義,

官方描述

在芬蘭國徽法案中對國徽的描述為:“紅色,在九朵銀色玫瑰中,一隻咆哮著的戴著皇冠的獅子,右前蹄為被覆盔甲的人手,揮舞著長劍,腳踩著翻轉的彎刀(Punaisessa kentässä kruunupäinen leijona, joka pitää oikean etujalan sijalla olevassa haarniskoidussa kädessä iskuun kohotettua miekkaa ja polkee takajaloillaan sapelia, leijona kruunuineen ja varuksineen, aseiden kahvat ja käsivarsihaarniskan nivelet kultaa sekä aseiden terät ja käsivarsihaarniska hopeaa; kenttään siroteltu yhdeksän hopearuusua.)。”

確立原因

16世紀芬蘭成為瑞典統治下的一個大公國時,約翰三世國王曾授予芬蘭一枚盾形紅底金獅紋徽。1919年,芬蘭通過了自己的憲法並宣布成立獨立的芬蘭共和國。

象徵意義

新成立的共和國重新確認原來的紋徽為國徽,但取消了原來圖案中作為頂飾的公爵冠冕。挺立的金獅頭戴王冠,披著護甲的右前肢揮舞著一把銀色寶劍,象徵著要驅逐一切來犯之敵;金獅腳踩一把彎刀,表示對來自東方的敵人的蔑視;9朵白玫瑰花點綴在金獅周圍,分別代表組成芬蘭的9個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