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伯特·艾里斯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爾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論及心理治療方法。這種理論及治療方法強調認知、情緒、行為三者有明顯的互動作用及因果關係,特彆強調認知在其中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艾爾伯特·艾里斯
  • 外文名:Albert Ellis
  • 出生地:美國匹茲堡
  • 出生日期:1913年
成長曆程,早期經歷,豐富成果,主要成就,

成長曆程

艾里斯1913年出生於美國匹茲堡,4歲時全家到紐約定居。他的童年在布朗克斯的街上度過,在那兒他玩手球、曲棍球及橄欖球,並照顧弟妹。在12歲時,他下決心成為一個作家,於是認真規劃自己的教育生涯。他先進高職學校,然後上紐約市立大學,主修商業管理,想在商場上賺足夠的錢以便寫任何想寫的題材。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打破了艾里斯的計畫,他只得放棄致富的美夢,不過仍持續寫作。38歲時他已完成了約十本書的手稿,包括小說、詩、戲劇與文集。他的一些手稿原將出版,但最終還是不能如願。但他毫不氣餒,繼續從事研究,撰寫有關性、愛情與婚姻方面的文章,並成為這些領域的權威,許多親朋好友都來向他請教。
長大以後,艾里斯意識到自己能輔導別人,並常常引以為樂,便決定成為一位心理學家。在大學畢業八年後,他進入哥倫比亞師範學院研究臨床心理學,開始學習婚姻、家庭與性等領域的治療方法。後來艾里斯認為精神分析是心理治療中最精深的學問,於是接受荷尼學院一位分析訓練員的分析與督導。1947年~1953年他一直從事古典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療。
可是艾里斯在研究中發現,精神分析其實是一種膚淺而不科學的治療方式,因此他開始嘗試其他治療派別。在1955年初,他把人本的、哲學的及行為的治療組合成理性情緒療法,後又重新命名為認知行為療法。1956年艾里斯在長期觀察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11個基本的非理性信念。從此艾里斯被公認為是合理情緒療法之父及認知行為療法之祖。

早期經歷

其實,早在艾里斯童年的時候,為了解決和處理自己的問題,他就已經開始摸索和發展他的治療方法了。
他有小他19個月的弟弟和小他4歲的妹妹。弟弟反叛搗蛋成性,妹妹個性發展不平衡,弟妹相處如仇敵相見,水火不相容,多年來全依賴艾里斯的心理幫助,才得以維持弟妹之間的關係。
他的父母雖然都是老實人,卻不懂得如何照顧子女,他從小就學會照顧自己和弟妹,獨立地照自己的意願來安排生活,這些童年經歷使他才七歲左右就形成了凡事靠自己解決的習慣,即使十一歲時父母離異,也沒有對他的心靈造成任何影響。
艾里斯在童年時期曾九次住院,病因是腎炎;19歲時又並發腎性高血壓;40歲時患糖尿病,但是他努力照顧自己,不使自己因疾病而陷入悲傷,反而精力充沛地生活。
艾里斯自認為童年經驗對他的影響之一是使他成為一個很會自救的人:在不快樂的時候努力想辦法讓自己減少一些不快樂。所以從某一角度來說,他認為他是自己的治療師。但是另一方面,由於童年時期常常為母親的遲歸而擔憂,他變得容易焦慮,這是他個性上的最大困擾之一。與焦慮相伴而來的是害羞。怕權威人物(如校長),怕在公開場合說話,後來則變成怕女孩。19歲時,為了戰勝自己,他強迫自己在布朗克斯的植物園裡花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跟100個女孩子說話。雖然他沒有因這些短暫的接觸而發展到跟任何一個女孩約會,但他逐漸變得不擔心被女人拒絕了。借著他自己領悟的認知行為療法的套用,他逐漸克服了一些心理障礙。此外,他還學會了如何“享受”公開演講以及一些以前曾經非常焦慮的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豐富成果

艾里斯所發現和發展的合理情緒療法可謂他一生自救的法寶,他不但幫助了自己而且幫助了許多人,也養成了他樂觀開朗的個性。聽過艾里斯演講的人常會對他那精闢、幽默、燦爛的風格讚賞不已,他也了解自己在某些方面是相當幽默及令人驚訝的。在研討會上,他很樂於表現自己。他以工作為樂,這是他生活的重心。
艾里斯是精力充沛而多產的人,也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內著作最豐富的作者之一。在忙碌的職業生涯中,他每星期要會晤80名個別治療的就診者,指導5個治療團體,每年對專業人員與大眾作200場演講與講課。他已出版了五十多本書及七百篇以上的文章,內容大部分是合理情緒療法的理論與套用。

主要成就

艾里斯的合理情緒療法是建立在他對人的本性的看法之上的。人為什麼會有情緒困擾與不快樂?他認為這與人具有以下特性有關。
人生來同時具有理性與非理性的特質,既有理性思考的潛能,也有非理性思考的傾向。當人們按照理性去思維、去行動時,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他們就會是愉快的、富有競爭精神以及行有成效的人;當人們運用非理性思考時,則會帶來消極負向的情緒。
情緒是伴隨著人們的思維而產生的,情緒上或心理上的困擾是由於不合理的、不合邏輯的思維所造成的。
人具有一種生物學的和社會學的傾向性,傾向於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維和無理性的不合理思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維與信念。
人是有語言的動物,思維藉助於語言而進行。人們若不斷地用內化語言重複某種不合理的信念,就會導致無法排解的情緒困擾。
情緒困擾的持續是由於那些內部語言持續的結果。艾里斯指出,那些我們持續不斷地對我們自己所說的話經常或者直接就會變成我們的思想和情緒。
艾里斯認為,大多數人的思考似乎不合邏輯。因此,他以一句很有名的話作為合理情緒療法理念上的起點:“人不是為事情困擾著,而是被對這件事的看法困擾著。”以強調人們的不合理信念對情緒所起的作用。
比如有人認為:我應該是完美的,可是我剛剛犯了一個可怕的錯誤,這就證明我是不完美的,因此是無價值的。正是諸如此類的不合理信念,導致了人的罪惡感、害羞、焦慮、憂鬱等負性情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