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潘諾拉島加拉帕戈斯象龜

艾斯潘諾拉島加拉帕戈斯象龜

艾斯潘諾拉島加拉帕戈斯象龜(學名:Chelonoidis hoodensis):是加拉帕戈斯群島象龜中最小的龜種之一。體重約60千克。背甲隆起高,頭頂具對稱大鱗,頭骨較短,鱗骨不於頂骨相接,額骨可不入眶,眶後骨退化或幾乎消失;方骨後部通常封閉,完全包圍了鐙骨;上顎骨幾乎於方軛骨相接,上顎咀嚼面有或無中央脊。背腹甲通過甲橋以骨縫牢固連結。四肢粗壯,圓柱形。指、趾骨不超過2節,具爪,無蹼。無臭腺。

植食性,吃仙人掌和水果,鳳梨,水蕨,葉子和草。可以生活在較乾旱的環境中。也是行動非常緩慢的動物,每小時只能移動260米。僅分布於南美國家厄瓜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的艾斯潘諾拉島,也稱胡德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艾斯潘諾拉島加拉帕戈斯象龜
  • 拉丁學名:Chelonoidis hoodensis
  • 別稱:埃斯帕諾拉巨龜、胡德島巨龜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亞綱無孔亞綱
  • 龜鱉目
  • 亞目曲頸龜亞目
  • 陸龜科
  • 加拉帕戈斯象龜屬
  • :艾斯潘諾拉島加拉帕戈斯象龜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Van Denburgh, 1907
  • 英文名稱:Espanola Giant Tortoise
  • 英文名稱:Hood Island Giant Tortoise
  • 同義學名:Chelonoidis nigra hoodensis
  • 同義學名:Geochelone e.hoodensis
  • 同義學名:Geochelone nigra hoodensis
  • 同義學名:Testudo hoodensis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艾斯潘諾拉島加拉帕戈斯象龜是加拉帕戈斯群島象龜中最小的龜種之一。體長約1米,雄性體重達60千克,頭大,頸長。背甲中央高隆,椎盾5片;肋盾每側4片;緣盾每側9片,前後緣略呈鋸齒狀,微向上翹起;頸盾1片;臀盾單片,較大。四肢粗壯,柱狀。背甲、四肢和頭尾土黃色至青黑色,有的個體椎盾和肋盾均有不規則黑斑,皮膚松皺。
艾斯潘諾拉島加拉帕戈斯象龜有一個大而沉重的骨質的背甲殼,外殼黑色,上面窄,下部更寬。殼板對骨架結構中的肋骨進行剛性的保護是不可或缺的。陸龜外殼上的圖案保持著一個盾(殼段)的特點,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層磨損的程度不一,但對每年的增長帶來確定年齡並非適用。但背殼對可以撤回的龜的頭,頸和前肢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腿大而粗短,具乾燥鱗屑和硬鱗。前腿有五個爪子,後腿四個。

生活習性

艾斯潘諾拉島加拉帕戈斯象龜是變溫動物(冷血動物),因此,天亮後要吸收太陽的熱量,每天要曬1-2小時,一天覓食要用8-9個小時,大多在清晨活動和行走,傍晚休息。具觀察該物種的行走速度是每小時0.3公里。它們有時休息的方式是在雨水形成的泥漿坑中打滾,這可能是在涼爽的夜晚,保護身體免受蚊子和蜱等寄生蟲的叮咬。寄生蟲在鬆散的土壤塵浴中也可被消滅。
是食草動物,飲食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島仙人掌,草,樹葉,苔蘚,地衣和漿果。有記錄在案也食用番石榴,水蕨類植物,鳳梨科鐵蘭,每天進食平均32-36千克,但低效的消化系統使營養吸收很有限。它們體內的水份吸取主要來自露水和植物汁液,特別是仙人掌植物。可以長時間不飲水,如果在剝奪所有的食物和水時,仍然能堅持生存18個月。在口渴時,它們會非常快的喝大量的水,儲存在其膀胱或脖子上的“心包”上,這兩個地方是該物種蓄存的水源。

分布範圍

僅分布於南美國家厄瓜多的科隆群島艾斯潘諾拉島,也稱胡德島

亞種分化

曾經是加拉帕戈斯象龜亞種之一,2014年劃分為獨立物種。

種群現狀

象龜迭戈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最年長的雄性象龜。在迭戈到來之前,艾斯潘諾拉島上只有2隻雄性和12隻雌性的艾斯潘諾拉島加拉帕戈斯象龜,瀕臨滅亡。短短50年間迭戈在此繁育了800頭小龜,使得這一物種種群得以壯大,整個小島也重新煥發了生機。迭戈生活在聖克魯茲島的象龜繁殖中心,在那裡,它與6頭雌龜進行交配。
直到2010年,科學家們才意識到,迭戈對它的種群造成了如此大的影響,有望使艾斯潘諾拉島加拉帕戈斯象龜這一種群脫離極瀕危狀態。通過調查發現,這一島上將近40%的新生動物都是它的後代,而所有象龜基本都流淌著它的血液。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