艏尖艙

艏尖艙

艏尖艙是指位於船舶最前端的小艙。通常盛放壓載水,用來幫助平衡船舶,即調整艏艉吃水差。縮寫為f .p .t .。艏尖艙位於艦船防撞艙壁前,可防止船首破損進水而漫及其他艙室。常用做壓載水艙,以便調整船舶縱傾。最小艙長(防撞艙壁至艏柱垂線距離)應符合船舶建造規範要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艏尖艙
  • 外文名:Fore peak tank
  • 實質:船舶最前端的小艙
  • 作用:通常盛放壓載水,幫助平衡
  • 位置:艦船防撞艙壁前
  • 特點:形狀尖瘦、單層底結構、橫骨架式
簡介,結構,艏尖艙的加強,艏尖艙區域,艏尖艙後舷側,

簡介

艏尖艙形狀尖瘦,多為單層底結構,且常採用橫骨架式,其肋骨間距較小,設升高肋板,舷側設加強尖艙肋骨、舷側縱桁。航行於冰區的還要做冰區加強。對於艙內無法清除積水或難於進行油漆保養的部位,一般應灌以水泥,防止腐蝕。較寬的艏尖艙在中縱剖面處設定制盪艙壁以減少自由液面對穩性的影響和船舶搖盪時壓載水對船體的衝擊。艏尖艙的出入口設在甲板或水密平台甲板上。艏尖艙後面的防撞艙壁也很堅固。由於碰撞事故常會導致船首被破壞、為使船首被破壞後,船舶其餘部分不繼續破壞進水。規範視定,這種艙壁設於艏柱後、至艏柱要有一定的距離。考慮到艏尖艙進水後繼續航行時,衝擊作用增大、因而與一般水密艙璧相比,要求其上的板和扶強襯的尺寸較大,且不允許有任何開口。

結構

在艏尖艙區域,肋骨常延伸到上甲板,其間距比船中部小(一般不超過600mm)。當艏尖艙深度較大時,一般還用強胸橫樑支撐兩船舷的肋骨,沿每列強胸橫樑必須裝置尺寸很大的舷側縱桁。該區域底部通常為橫骨架式結構,並在每一肋骨上設定實肋板,其高度向船首逐漸升高,故又稱升高肋板。艏尖艙作為水倉用時,一般在中線面上裝置水板,以防止水動盪。圖示為一具有球鼻艏的艏尖艙結構。
艏尖艙

艏尖艙的加強

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時,艏部甲板上浪、舷側和底部受波浪的衝擊,波浪對船體產生動壓力,這些力的作用部位約在1/4船長範圍內。波浪衝上甲板和對船底的衝擊作用常對艏端結構造成嚴重損害,必須採取加強措施。

艏尖艙區域

艏尖艙加強的範圍從艏柱至防撞艙壁。艏尖艙底部每一肋位上均設升高肋板,其高度向船首逐漸升高。升高肋板之間設定間斷的中內龍骨作為防撞艙壁後面船底中底桁的延伸。艏尖艙內的肋骨要求延伸至上甲板,肋骨閱距不超過600 mm。每隔一檔肋位設定上下間距不大於2 m的強胸橫樑,沿每列強胸橫樑必須設定舷側;也可用開孔平台代替強胸橫樑和舷側縱桁,開孔平台上下間距應不大於2.5 m。當艙深超過10 m時,在艙深中點處必須設定開孔平台。艏尖艙中線面上設定開孔的制盪艙壁,其作用是防止艏尖艙內的壓載水左右搖盪並緩和衝擊。圖1所示是橫骨架式艏端結構。圖中艏尖艙內防撞艙壁前設定錨鏈艙。中線面上有縱向制盪艙壁、艙壁板上開有圓形的減輕孔。沿著舷側設定三道舷側縱桁和強胸橫樑。
圖1 艏尖艙加強的範圍圖1 艏尖艙加強的範圍

艏尖艙後舷側

艏尖艙後的舷側加強加強範圍從防撞艙壁後至距艏端0.15L(L為船長)區域。橫骨架式的舷側,當肋骨跨距小於9 m時,該區域舷側外板需加厚5%~15%;當肋骨跨距大於9 m時,該區域必須設定延伸的間斷舷側縱桁,位置在艏尖艙每道舷側縱桁或開孔平台向後的延長線上,腹板高度同艙內肋骨;並在防撞艙壁處設寬度等於艏尖艙內舷側縱桁的艙壁肘板,肘板延伸的長度不小於兩檔肋距,見圖2。防撞艙壁後至首垂線0.2L舷側加強區的肋骨間距不大於700 mm。
圖2圖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