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歌(羅大佑歌曲)

船歌(羅大佑歌曲)

《船歌》是電影《衣錦還鄉八兩金》的音樂主題歌。《船歌》由羅大佑作詞、譜曲、編曲,由齊豫演唱。其發行時間為1996年05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船歌
  • 外文名稱:barcarolla
  • 所屬專輯:自選輯
  • 發行時間:1996年05月
  • 歌曲原唱齊豫
  • 填詞羅大佑
  • 譜曲:羅大佑
  • 編曲:羅大佑
  • 演唱者:羅大佑
基本信息,歌詞,作者簡介,創作背景,歌曲賞析,

基本信息

歌名:船歌(電影《衣錦還鄉八兩金》主題曲)
船歌
演唱:齊豫&羅大佑
詞曲:羅大佑

歌詞

姐兒頭上戴著杜鵑花呀 迎著風兒隨浪逐彩霞
船兒搖過春水不說話呀 水鄉溫柔何處是我家
船兒搖過春水不說話呀 隨著歌兒劃向夢裡的他
嘴兒輕輕唱著不說話呀 水鄉溫柔象那夢裡的畫
嘴兒輕輕唱呀唱不休呀 年華飄過歌聲似水流
船兒搖過春水不停留呀 搖到風兒吹破天涼的秋
船兒搖過春水不停留呀 魚兒雙雙結伴水底游
誰的船歌唱得聲悠悠  水鄉溫柔來到天涼的秋
誰的船歌唱得聲悠悠  誰家姑娘水鄉泛扁舟
誰的夢中他呀不說話呀 誰的他呀何處是我的家

作者簡介

羅大佑(1954年7月20日-),台灣省苗栗縣的客家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是台灣地區的創作歌手、音樂人,有“華語流行樂教父”之稱。曾創作並演唱〈戀曲1980〉、〈戀曲1990〉、〈童年〉、〈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愛人同志〉、〈亞細亞的孤兒〉、〈野百合也有春天〉、〈皇后大道東〉、〈之乎者也〉、〈海上花〉、〈是否〉等國語、閩南語、粵語膾炙人口的歌曲,對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園民歌及整個華語流行音樂風格轉變有劃時代的影響,其歌曲也是許多歌手爭相翻唱的對象。
船歌

創作背景

,由齊豫演唱,羅大佑詞曲。電影描寫男主角“洪金寶”從美國打工歸來,到大陸的故鄉尋親,與女主角“張艾嘉”之間糾糾纏纏的愛戀故事。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張艾嘉一身嫁衣,戴著洪金寶用自己的八兩金打造的嫁妝,乘船遠嫁舊金山,洪金寶奔走在岸邊,騎車追逐,登上高坡遠望,此時響起主題歌《船歌》,年華如水,愛情似舟,歌曲悠揚飄蕩在水面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衣錦還鄉八兩金》是香港女導演張婉婷作品《移民三部曲》裡面的第三部。羅大佑為它作配樂,同時也撰寫了這首主題曲。
在羅大佑的音樂裡面,跟導演的心情一樣,都在探尋中國人的“根”,都在想從電影也好,或者音樂也好,不同的藝術形態裡面,來探尋中國人在離開家鄉以後,在海外渴望落葉歸根的這中間的許多心境。描述的是--似乎你在海面上漂浮,慢慢就要盪回去了。你不知道盪你回去的到底是船,還是海,還是命運,讓你在這段時間裡面悠悠蕩蕩地終於回到了故土,中間的渴望跟情緒不可言喻。這首歌同時也是羅大佑89年以後的作品裡面的一部分,他嘗試用了東方的曲調、情緒,來描述中國人的一些情結。(來自愛問知識人"突然的自我")
羅大佑的《船歌》在1986年就已經有初稿,並準備給張艾嘉演唱,後來因為“明天會更好”事件,羅大佑離開台灣去香港發展,直到90年他去安徽採風時期進行改編之後重新交給齊豫演唱,選自電影同名專輯《衣錦還鄉》。他後來出版的這首作品部分引用了黃梅調,並非根據某一首民歌改編。(來自愛問知識人"大林")

歌曲賞析

船歌聲悠悠[八兩金]
出品:中國香港 年代:1989 導演:張婉婷
文/落山風
縱貫線中兩位唱著痛定思痛的都會情歌,一位是已經過了叛逆年齡的“音樂雅痞”。只有羅大佑,從青春激越唱到家國鄉愁,他似乎是最應該在大球場裡被萬人膜拜的音樂教父,卻又最是不該在這樣鬧哄哄的場合,輕輕唱起那些“似是故人來”的望鄉旋律的大師。教父羅的故鄉情結,無奈多於懷念,凝望多於悲憤。“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地俗氣”,是對故土與異鄉二元對比的反思。不過,吟唱也改變不了後工業文明對家鄉農耕文化風物的蠶食。對於故土,他更多地表現家國與血脈的傳承,於是有了《鄉愁四韻》的臘梅香,有了《吾鄉印象》的潑墨畫,更有《原鄉I》“存亡向天影孤單”的飄零感。而他那首畫面感尤似浮凸在水鄉之上霧靄一般優美的《船歌》,卻不是一首聽過便知其中之意的歌曲。
需要一部電影為引子,才可能讀懂這一首聽上去哀婉的《船歌》,但那哀婉,又不單單是離愁別緒般的簡單。
二十年過去,想必電影中的“烏嘴婆”依然在舊金山唐人街相夫教子,小孩也該是剛剛成年的ABC一代了。當年“烏嘴婆”嫁給舊金山的中國餐廳老闆,也是屬於主流認可的“嫁得好”典範。如果硬要“為愛結婚”嫁給在紐約開出租的“猴子”,她可能會目睹讓她英語啟蒙的雙子塔的倒掉,又或者他們會回到台山老家生活……突然想起,他們是遠房表親,那種偶遇間萌發的情愫,也注定無緣。一個是繃著面子說“男人沒有八兩金怎么算男人”,並且死都要葬回老家,免得和洋鬼子講半吊子英文的紐約計程車司機,一個是夢想著嫁到美國過幸福日子的台山旋轉餐廳女服務員。“猴子”在1970年代初偷渡出境,到他回家的時候,改變還沒有翻天覆地。若是到現在,那才是乾坤大挪移。所以,張婉婷用這部背景人物在當年港片裡極為特別的電影,留下了一段尋找不回時代的殘本。
“船”是一個關乎“故鄉”與“鄉愁”的符號,尤其是對中國人來說,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的交融,靠著船,討生活的先民們漂流到世界各地。“猴子”當年離開故土時,大有壯士一去不復返的雄心,可是,當他16年後拿到了美國綠卡之時,第一件事卻還是想著衣錦還鄉。雖然回家是坐的飛機,但如此的空間擺渡,船與飛機,已是難以區別的交通工具概念的泛指了。
電影中第一次出現船的鏡頭前,有一段爆笑而流暢的飈車戲,因為“烏嘴婆”胡亂指路,在紐約大街上都能玩轉的“猴子”,在老家的鄉村公路上,卻要將別人的仔豬撞飛到田裡淹死。那場為了賠豬而爭吵的戲,看得人心裡一點都不為主人公捏把汗:那是一個大全景,三個說客家話的農民和說粵語的“猴子”、“烏嘴婆”及她的弟弟,在夕陽中雖然吵得驚心動魄,背景卻是一派寧穆的山水風景——吵架也能如此漁舟唱晚。
因為父母已經躲到鄉下去陪妹妹生第二胎,“猴子”心急火燎地想趕往台山,卻在路上撞了車,所以只好夜宿漁家。在這個點滿篝火的夜晚,小時候是冤家的表兄妹,才有了一次完整的交流。船即是“家”的意境,再一次發散出濃郁的故土芬芳。在畫面轉向清晨的時候,《船歌》輕輕地飄了出來:“嘴兒輕輕唱呀不說話呀,水鄉溫柔像那夢裡的畫……”歌者齊豫沒有用她那校園民歌時代高亢清冽的唱腔,卻將她聲音中的空靈和婉轉,唱得具有另外一種小調民歌的氣韻。當然,我也是先被這首歌迷醉,後來才在電影中,發現和故事、人物、心境是如此貼合。這是《船歌》第一次在電影中出現,幾乎聽不到伴奏,清唱的女聲,慢慢地就帶出了潮汕水鄉動人的晨曦景致。轉而,“猴子”在這艘船上,為“烏嘴婆”娓娓道來他少小離家時,在偷渡船上將自己的戶口本、工作證等等全部撕掉扔進大海。他還特彆強調,這些事情都是在船尾做的。
雖然這個故事講的是從美國來的歸鄉客回家探親,遇上將要嫁到美國的遠房表妹,產生情愫之後,忍痛揮別。但我覺得,有一股行船般的氣脈,拴著主人公來來去去的命運。中間的故事線拉成一體,卻又同樣附著了意味深長的感情線。“猴子”回家的第一個夜晚,等待他16年的愛犬“花花”老死了,在埋葬“花花”的地方,“猴子”挖出了一個貝殼化石。在他晚上和父親談話時,問及貝殼的事,父親說,山上還有一條刻著龍的木船,傳說家鄉以前是大海,船是從水裡冒出來的。
“猴子”和“烏嘴婆”漸生別樣的感情,雖然兩個人都知道會同去美國,但卻明白,紐約與舊金山的距離,可能比紐約與台山的距離更遙遠。“烏嘴婆”終究是找到一個能用做了一晚的木棉花環博她一笑的男人,這個男人為她放了她一直期盼的漫天煙火。但她卻發現,在煙火下能有心靈感應的,卻是“猴子”。“猴子”告訴她一個事實,嫁到美國,即便不會講英語,也可以在唐人街生活一輩子。活在異鄉,與活在故鄉又有何區別?不情願或沒有能力走入別人的文化氛圍之中,終究還是個漂在異國的孤獨靈魂。所以,他們就連討老婆,也要回到家鄉明媒正娶一回。
最後,“猴子”把自己東拼西湊的八兩金打了一副金飾給“烏嘴婆”作嫁妝。“烏嘴婆”的離開,同樣是登上一條滿載彩禮的大船。只是這一回,她是在船頭,將所有的證件扔向了水中。《船歌》此刻再次響起,“姐兒頭上戴著杜鵑花呀,迎著風兒隨浪逐彩霞……”多年前聽這首歌時,只覺得充滿東方式的羞澀,直到在電影中,才讀出了那份離鄉的哀婉。那時,羅大佑從美國到香港,自己開著工作室,在另外一個異鄉迎來他音樂的第二次巔峰期。只有那種天時與人和,他才可能為自己一直珍惜和憐愛的“小妹”張艾嘉,寫下這首《船歌》。事實上,張艾嘉曾是羅大佑音樂靈感的繆斯。而[八兩金]中那種“似是故人來”的聚散,又怎能不讓人將男女主角的感情,理解為羅大佑用電影音樂,升華自己對早已分手的“小妹”的情感呢?
“猴子”最終在追尋“烏嘴婆”遠嫁大船的路上,爬上山巔,找到了那艘刻著龍的木船。羅大佑接著齊豫唱道:“不如我歸去。不如我不理,愛恨中付出什麼。”古早的老船早已開不出港,對於“猴子”來說,到底何處是故鄉?
(選自《看電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