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濟鎮(興濟)

興濟鎮

興濟一般指本詞條

興濟鎮位於河北省東南部,東臨渤海,是全國著名的毛鬃加工基地。總面積111.4平方公里。轄27個村街,總人口47168人。據史料記栽,興濟鎮在唐朝時名范橋鎮,明朝以後稱興濟鎮,1963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建制鎮,隸屬滄縣。轄區內京滬鐵路,京福公路縱貫南北,市級“李杜路”橫跨東西,縣、鎮、村級公路縱橫相連。南距黃驊港100公里,滄驊路直通海運港口,北距天津飛機場100公里,水陸交通便利。可利用土地110000畝,耕地面積90788畝,林木覆蓋率為22%,京杭大運河橫縱鎮區南北,供電設施完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濟鎮
  • 地理位置:滄縣人民政府駐地北22公里處
  • 所屬地區:中國 河北省滄州市滄縣
  • 面積:111.4平方公里
  • 人口:47168人
  • 耕地面積:90788畝
  • 車牌代碼:冀J
  • 電話區號:0317
  • 火車站:滄州站
興濟鎮簡介,近年,宗旨,

興濟鎮簡介

興濟縣故城,在今興濟鎮.宋為清州范橋鎮,1107年,宋徽宗大觀初置興濟縣.此時正值宋王朝微弱遼金交侵之際,取”興復王室,兼濟天下”之意故名. 明弘治年代,興濟以孝康張皇后貴而興旺,諸多文人墨客著文吟詩,頌乾寧八景之美。現在八景幾乎都已不復存在了。
據<興濟縣誌>載,明嘉靖三十年(1551)築興濟縣城,度闊步前進1.5丈,高1.8丈,頂闊0.9丈;建有東西門樓兩座,東曰海宴門,西曰河清門(因東望海,西鄰河)故名;並建有角樓四座,敵台六座.興濟縣城今已無存. 清順治十六年(1659)興濟縣廢,入青縣.
1947年,解放興濟後劃屬滄縣轄.1963年經國務院批准建興濟鎮.隨著經濟的發展,興濟鎮成為全縣最大的集貿市場.
鎮情簡介
興濟鎮位於滄縣人民政府駐地北22公里處,東鄰黃驊市齊家務鄉,南接本縣薛官屯鄉和姚官屯鄉,西接青縣陳嘴鄉,北靠青縣上伍鄉。鎮政府駐興濟鎮建國街。
1968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建制鎮。1986年時分為北桃杏鄉和興濟鎮。原北桃杏鄉轄前羅屯、後羅屯、小付莊、興旺莊、小呂莊、趙莊子、北桃杏、南桃杏、西姜莊、東姜莊、順昌屯、町疃、廣昌屯、寺莊、港西、東槐莊、小魯莊、大王官、小王官、南堤20個行政村。興濟鎮轄南街、建國街、民主街、北街、餘慶屯5個行政村(街)。
1991年1月19日滄縣人民政府滄政通字[1989]4號檔案批准:原屬薛官屯鄉所轄的宋官屯、陸官屯和北桃杏鄉所轄的前羅屯、後羅屯、小付莊五個村劃歸興濟鎮管轄。
1991年,原北桃杏鄉轄南堤等17個村,原興濟鎮轄南街等10個村。1996年2月合鄉並鎮,北桃杏鄉撤消併入興濟鎮。
2004年興濟鎮轄原興濟鎮10個村和原北桃杏17個村,總計27個行政村(街)。轄南街、建國街、北街、民主街4個居民委員會。其中南街、宋官屯、北桃杏、廣昌屯四個村是回漢雜居村,南街、宋官屯、廣昌屯建有清真寺。
全鎮總面積105平方公里,耕地90788畝。2004年全鎮共13892戶,總人口4706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032人,勞動力達22422人。
興濟鎮北桃杏村概述
北桃杏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10公里處,東與本鎮西姜莊村相望,南與本鎮南桃杏村相連,北與青縣金牛鎮羅莊子村相接,西與本鎮趙莊子村相臨。
該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山西洪洞縣移民奉詔遷入,始遷者主要是郭、張、楊、宋、倪四姓。因該村建在一片桃杏林中間故名桃杏村,後分為村而得名,因該村位於北面而得名為北桃杏村,一直沿用至今。村民現主要為、王、孫、劉幾大姓。
該村共有人口2482人,618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東、南、北 等部位。現有耕地5400畝,人均耕地1.9 畝。該村有深機井2眼,該村農業以主要以種植為主,農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和小雜糧為主。
北桃杏村二三產業繁榮,工業主要為私營企業,共20餘家,生產產品主要是商標、印刷、化工等。較大的企業主要有:文海濕紙巾廠、德春彩印廠、金龍機械廠、渤海商標廠、滄縣中天日化廠等。服務行業主要以臨街門市為主,餐飲業主要有昌隆美食城、馬家飯店、萬福順飯店等。
興濟鎮大王官村概述
大王官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偏北20公里處,東與黃驊市官莊鄉寨里村相望,南與本鎮南堤村相連,北與本鎮小魯莊村相接,西與本鎮港西村相臨。
該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山西移民崔、魯兩姓奉詔遷此建村,因王氏家族有人在外為官,遂定村名為八范里橋王官村,後分為兩個村,因該村較大,故名為大王官村,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種說法是清順治元年,滿族人入關後,派旗人在此督統建村,漢人稱旗人為王爺,在此屯田的稱大王爺,故得名為大王官村。村民現主要為宋、崔兩大姓
該村共有人口1838人,438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東南、北、西南等部位。現有耕地4706畝,人均耕地 2.56畝。該村有深機井2眼,該村農業以種植為主,種植品種主要是玉米、小麥和雜糧等。該村養殖業發達,主要為養殖市場肉雞,共有養殖戶20餘戶,年存欄約在35200隻,年出欄約為150000隻。養殖大戶為宋維華,除自己養殖外,還兼作養殖經紀人,經銷成品雞、雞苗和飼料、疫苗,2003年被縣政府評為“農民示範戶”。
大王官村第二產業主要為化工行業,有興華塗料廠、津滄化工助劑廠、化鋒鉚釘廠、滄州市鑫豐電子有限公司、滄州津滄化工有限公司等。
2004全年工農業產值約10091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589 元。
興濟鎮町疃村概述
町疃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15公里處,東與本鎮南堤村相望,南與滄縣薛官屯村新開路村村相連,北與順昌屯村相接,西與南桃杏村相臨。
該村始建於明宣德年間,關、董兩姓村民從山東遷入在此建村,現村民主要為馮、秦、楊三姓,馮姓村民從黃驊市閻台村遷入,秦姓村民從黃驊市老虎莊遷入,楊姓村民從風化店遷入。村名得來一說是此處是草場,旗人在此圍場打獵,因而得名町疃,另一說法是山西移民建村較晚,周邊村已占產立莊,所剩田舍空地不多,故得名町疃。四清時期更名為新四村,後又改為町疃村,一直沿用至今。
該村共有人口863人,201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東南、東北、西南等部位。現有耕地2380畝,人均耕地 2.75畝。該村有深機井1眼,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村民有種植棉花的傳統,2004年全村種植棉花1100畝。
町疃村工業主要以私營企業為主,有寶利膠印廠、森旺膠印廠、元田膠印廠。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4534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520元。
興濟鎮東槐莊村概述
東槐莊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北21公里處,東與黃驊市管莊鄉三韓村相望,南與本鎮小魯莊村相連,北與青縣金牛鎮勃留村相接,西與本鎮港西村相臨。
該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村民原從山西洪洞縣 遷入,姜、常、柳三姓村民在此占產立村,因從山西大槐樹下遷來,遷移的方向是向東,為了不忘故鄉,故而取名東槐莊村,一直沿用至今。
該村共有人口3176人,786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東南、西南、西北等部位。現有耕地6659畝,人均耕地2畝。該村有深機井2眼,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近年來種植棉花較多。
東槐莊村工業發達,已經形成了以 印刷、塑膠、食品為主產業的良好的工業群。主要企業有哲明、日用、興悅、天恆等塑膠加工廠,昌盛、永恆、華鑫、鵬程、北方等膠印廠,樂寶食品廠。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11962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81元。
興濟鎮東姜莊村概述
東姜莊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12公里處,東與本鎮順昌屯村相望,南與本鎮南桃杏村相連,北與青縣金牛鎮羅莊子村相接,西與本鎮北桃杏村相臨。
東姜莊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姜、龐兩姓村民原從山東遷入,村名原為小姜莊,因為了區分姚官屯鄉姜莊子村 而得名,後更名為了區分西姜莊而取名為東姜莊村,一直沿用至今。也有一說是姜、龐村民立村時,姜姓村民居多,故而得名姜莊,後分為兩村,為區分西姜莊村而名東姜村。現村民主要為黃、李、許等姓氏村民。
該村共有人口1384人,344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西南、東北、西北等部位。現有耕地2792畝。該村有深機井1眼,主要為吃水井。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
東姜莊村私營企業較多,主要以塑膠回收加工為主,企業有家升、東勝、玉忠、子樹、紹嶺、清池塑膠加工廠,從事廢舊塑膠回收加工顆粒。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6053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574元。
興濟鎮港西村概述
港西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16公里處,東與本鎮小王官村村相望,南與滄縣薛官屯新開路村村相連,北與本鎮小魯莊村相接,西與本鎮順昌屯村相臨。
港西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劉姓、石姓村民從山西遷此建村,因該村與小王官村之間有一古河,常有船舶停泊與此,該村建在古河西岸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現村民主要為王、李、劉、仁、石等姓氏村民
該村共有人口1820人,435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西南、東南、東北等部位。現有耕地5437畝,該村有深機井1眼,主要是吃水井。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種植果樹主要以棗樹為主。
港西村私營企業較多,主要有塑膠加工和調料兩大類。塑膠加工主要有振祥、升旺加工廠。調料加工企業主要有津港、津南調料廠。2003年,新建宏升棉業有限公司,延伸了農產品的深加工產業鏈條。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5716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716元。
興濟鎮廣昌屯村概述
廣昌屯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北13公里處,興遠公路穿村而過。東與本鎮東槐莊村相望,南與本鎮順昌屯村相連,北與本鎮寺莊村相接,西與本鎮東姜莊村相臨。
廣昌屯村始建於明朝洪武28年(公曆年1404),仁、候兩姓村民從山西汾陽遷入,取昌盛廣大之意,取村名為廣昌屯一直沿用至今,現該村已無仁、候姓的村民,主要為王、代、孟、李姓村民。
該村共有人口1012人,266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東南、東、南等部位。現有耕地2200畝。該村有深機井1眼,主要為吃水井。訪村農業主要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種植果樹主要以棗樹、蘋果樹為主。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4500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90元。
興濟鎮後羅官屯村概述
後羅屯村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0.7公里處,東與本鎮陸官屯村相望,南與本鎮前羅屯村村相連,北與本鎮小付莊村相接,西與本鎮建國街相臨,興遠公路穿村而過。
該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一說為清朝時期,羅姓村民從山西洪洞縣遷入,以姓氏取名為羅官屯村而得名,1960名羅官屯村分為兩村,因該村位於北面而得名後羅官屯村,一直沿用至今。現該村已無羅姓村民,沈姓村民從黃驊市沈家莊遷入,賈姓村民從黃驊市大韓村遷入。
該村共有人口356人,92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南部。現有耕地1000畝。該村有深機井1眼,水澆地200畝,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種植果主要為棗樹,其中有冬棗樹苗40餘畝。另外還有少量的葡萄。該村有種植花卉的習俗。2003年,該村賈兆坤被縣政府評為“農民示範戶”。
2004全年工農業產值約3620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87元。
2004年支部書記賈榮祥被縣委評為“先進支部書記”榮譽稱號。
興濟鎮前羅官屯村概述
前羅官屯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南2公里處,東與本鎮陸官屯村相望,南與本鎮宋官屯村相連,北與本鎮小付莊村相接,西與本鎮南街相臨。
該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一說為清朝時期,羅姓村民從山西洪洞縣遷入,以姓氏取名為羅官屯村而得名,1960名羅官屯村分為兩村,因該村位於南面而得名前羅官屯村,一直沿用至今。現該村已無羅姓村民,苟姓村民從青縣苟王莊村遷入。
該村共有人口372人,92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東南、東北、西南等部位。現有耕地640畝。該村有深機井1眼,水澆地100畝,主要為吃水井,另外可以灌溉部分農田。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
2004全年工農業產值約3607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66元。
興濟鎮陸官屯村概述
陸官屯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4公里處,東與本鎮趙莊子村相望,南與薛官屯鄉沙官屯村相連,北與本鎮趙家莊村相接,西與本鎮宋官屯村相臨,李杜路臨村北而過。
該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車、梁、姜三姓村民從遷入占產立村,村名原為車梁姜,取占產立村的三姓村民姓氏為村名,後更名為陸官屯村,因陸氏家族中有人在外為官,遂改村名陸官村,俗稱陸官屯村,一直沿用至今。
該村共有人口1756人,396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西南、東北、東南等部位。現有耕地4225畝。該村有深機井1眼,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種植果樹以蘋果為主。近年來,該村種植棉花的較多
陸官屯村近年來私營企業發展勢尖迅猛。全村形成了以塑膠回收加工為主導的產業。全村有塑膠回收加工企業12家,從事塑膠加工的從業人員達到200餘人,從事廢舊塑膠收購的人員達到100餘人,生產的塑膠顆粒銷往溫州等地。
2004全年工農業產值約6228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99元。
興濟鎮南桃杏村概述
南桃杏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南10公里處,東與本鎮町疃村相望,南與滄縣薛官屯鄉東秀女村相連,北與本鎮北桃杏村相接,西與本鎮陸官屯村相臨。
南桃杏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張、楊、宋、倪四姓村民從山西洪洞縣遷入,因該村建在一片桃、杏樹林中間而得名桃杏村,後分為兩村,因該村位於桃、杏園的南面,根據方位而取名為南桃杏,一直沿用至今。現村民主要為宋、張、姜等幾大姓
該村共有人口2966人,799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東南、東北、西南等部位。現有耕地7746畝。該村有深機井2眼,主要為吃水井。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種植果樹主要以蘋果為主。
南桃杏要私營企業發展迅速,主要有塑膠、面板兩大行業。面板行業主要有立昌、通達、宏達、恆通等企業。塑膠主要有金河、興隆等企業。
2004全年工農業產值約7777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80元。
1996—2001年,連續5年被滄縣政府命名為“兩個文明先進村”。2002年—2003年被滄州市政府命名為“文明村”。2003、2004年該村被縣政府命名為“兩個文明先進村”。2001年支書記宋吉泉被滄州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4、2005年支部書記宋吉泉被縣委評為“滄縣十佳支部書記”榮譽稱號並頒發了獎狀。
興濟鎮南堤村概述
南堤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南21公里處,東與黃驊市管莊鄉呂郭莊村相望,南與滄縣薛官屯鄉新開路村相連,北與本鎮小王官村相接,西與本鎮町疃村相臨。
南堤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李姓村民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到此地,因占產立村時與北面的小王官村之間有一古河,該村位於古河堤南而取名南堤,一直沿用至今。現村民主要有王、高、霍、劉幾大姓。高姓村民從山東昌邑於明朝景泰年間遷入。
南堤村共有人口2971人,738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東南、西南、西北等部位。現有耕地7628畝。該村有深機井2眼,主要為吃水井。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種植果樹共390畝,主要以鴨梨、金華梨、蘋果、棗樹為主。南堤村以前有種植甜瓜的傳統,該村種植的甜瓜個大、汁甜而聞名遠近,但近年來因天氣乾旱種植面積呈現下降趨勢。
南堤私營企業近年來發展較快,主要以化工產品為主。有津滄化工助劑廠、新興助劑廠、大洋玉米芯廠、昆仲鞋底廠。
2004全年工農業產值約6263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09元。
2004年南堤村支部被滄縣縣委評為“優秀黨支部”並頒發了獎狀。
興濟鎮順昌屯村概述
順昌屯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14公里處,東與本鎮港西村相望,南與本鎮町疃村相連,北與本鎮廣昌屯村相接,西與本鎮東姜村相臨。興濟至大王官村鄉級公路穿村而過。
順昌屯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任姓村民從山西汾陽遷入,在此占產立村,取昌盛順達之意而得名順昌屯村,一直沿用至今。現村民姓氏較雜,主要有趙、葉、石、謝、張等姓氏。
順昌屯村共有人口2031人,470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東南、西南、西北等部位。現有耕地3856畝。該村有深機井1眼,主要用途為吃水井。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近年來種植棉花面積增多,2004年達到1100畝。種植果樹主要以蘋果為主。
順昌屯村私營企業發展良好。主要有通達塑膠廠、恆達調料廠、宏勝玻璃廠、桃杏第二磚廠、滄州市榮華彩印包裝廠、滄州市信德電子機箱面板有限公司等企業。
2004全年工農業產值約8011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718元。
興濟鎮寺莊村概述
寺莊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北14公里處,東與本鎮東槐莊村相望,南與本鎮廣昌屯村相連,北與青縣金牛鎮集屯村相接,西與本鎮東姜村相臨。市級公路李杜路臨村南而過。
寺莊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任姓村民從山東奉詔遷入,在此占產立村。村名原為寺院,因占產立村時村北有和尚廟和尼姑庵而得名,後逐漸念成寺莊,一直沿用至今。現村中張、宋、趙、王從山東遷入,范、李等其他雜姓村民從周圍村遷入。
寺莊村共有人口2237人,575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東南、東北、西南等部位。現有耕地5867畝。該村有深機井2眼,水澆地500~600畝,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種植果樹共422畝,主要以蘋果、鴨梨為主。
寺莊村私營企業發展迅猛,企業較多,形成了塑膠、包裝、印刷三大行業。主要企業有:寺莊塑膠彩印廠、滄州市華冠紙呂包裝廠、方正印刷廠、寺莊表套廠、寺莊塑膠廠等企業。
2004全年工農業產值約6013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51元。
2003年該村被滄縣政府命名為“兩個文明先進村”榮譽稱號並頒發了獎狀,2003年7月支部書記紀執權被滄縣縣委評為“優秀支部書記”。榮譽稱號。
興濟鎮宋官屯村概述
宋官屯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南2.5公里處,東與本鎮陸官屯村相望,南與滄縣薛官屯鄉殷官屯村相連,北與本鎮前羅官屯村相接,西與本鎮南大街村相臨。
宋官屯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宋、趙、王、李、代姓村民原從山西洪洞縣遷入,在此占產立村。因宋氏家族中有人在外為官,遂定名為宋官屯,一直沿用至今。現村民仍為以上幾大姓,宋官屯村為回漢雜居村,回族占全村的五分之一,村中建有清真寺。
宋官屯村共有人口829人,212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西北、東南、西南等部位。現有耕地2805畝。該村有深機井1眼,主要為吃水井。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近年來該村種植棉花面積逐年擴大,2004年達到1000畝。
2004業產值約3875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30
2004年支部書記王吉發被滄縣縣委評為“優秀支部書記”榮譽稱號並頒發了獎狀。
興濟鎮西姜莊村概述
西姜莊村位於興濟鎮政府以東10公里處,東與本鎮東姜莊村相望,南與本鎮南桃杏村相連,北與青縣金牛鎮羅莊子村相接,西與本鎮北桃杏相臨。縣級公路李杜路臨村北而過,興遠公路穿村而過。
西姜莊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姜姓村民從山東遷入,因姜姓村民在移民占多數而得名,後分為兩村,因該村位於西部而得名西姜莊村,一直沿用至今。現村民主要是李、代兩大姓,還有劉、董等姓氏。
西姜莊村共有人口708人,179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西、北、東等部位。現有耕地1667畝。該村有深機井2眼,水澆地畝,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種植果樹共50畝,主要以梨、蘋果為主。
西姜莊村個體私營企業較多,主要形成了塑膠、化工、金屬製造三大行業。主要私營企業有金國塑膠廠、金世塑膠廠、天勝農藥化工廠、龍騰電路板有限公司、滄縣英特鋁塑門窗廠、開元金剛砂廠、滄縣盛鑫金屬製品廠等。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5287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34元。
興濟鎮小付莊村概述
小付莊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北2.5 公里處,東與本鎮小呂莊村相望,南與本鎮宋官屯村相連,北與青縣上伍鎮小蘇莊村相接,西與本鎮建國街相鄰。興遠公路臨村南而過。
小付莊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付姓村民從山西洪洞縣遷此立莊,因付姓村民在此占產立村故取姓氏得名小付莊村,一直沿用至今,現該村主要為王、潘兩姓村民。王姓村民從孟村縣王家帽村遷入,潘姓村民從青縣潘家河遷入。
小付莊村共有人口911人,226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西南、西北、東北等部位。現有耕地2350畝。該村有深機井1眼,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種植果樹主要以棗樹為主。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4473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38元。
興濟鎮小魯莊村概述
小魯莊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22公里處,東與黃驊市齊家務鄉寨里村村相望,南與本鎮大王官村相連,北與本鎮東槐莊村相接,西與本鎮港西村相鄰。
小魯莊村始建於明朝永東四年(公曆1406年),村民原從山西洪洞縣大槐莊下遷入,魯莊村民和崔姓村民在大王官建村,魯姓村民因打麥場在此,後遷至此而形成村莊,因姓氏而得名小魯莊,一直沿用至今。也有一說清朝順治6年,魯姓村民從大王官村遷至此建村。
小魯莊村共有人口728人,179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東南、西南、東北等部位。現有耕地1784畝。該村有深機井1眼,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種植果樹共220畝,主要以梨樹、蘋果樹為主。
小魯莊私營企業較少,主要為塑膠加工,包括滄縣新力再生塑膠廠、滄縣世東塑膠廠、寶華塑膠廠、滄州市津滄化工有取公司。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3770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541元。
興旺莊2004年支部書記魯振宇被縣委命名為“優秀支部書記”榮譽稱號並頒發了獎狀
興濟鎮小呂莊村概述
小呂莊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北6公里處,東與本鎮北桃杏村相望,南與本鎮趙莊子村相連,北與青縣金牛鎮大王莊村相接,西與本鎮小付莊村相鄰。
小呂莊村始建於清朝順治元年,呂姓村民從青縣歐辛莊遷入,因呂氏村民占產立村而因姓氏得名小呂莊村,一直沿用至今。現該村主要為楊、韓兩大姓村民。
小呂莊村共有人口391人,115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西南、西北、東北等部位。現有耕地1788 畝。該村有深機井1眼,水澆地150畝,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種植果樹主要以棗樹為主,村民外出務工較多,主要在天津大港地區。
小呂莊村私營企業主要為廢舊金屬回收,有玉江拔絲廠、寶興拔絲廠。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3944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453元。
興濟鎮小王官村概述
小王官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21公里處,東與黃驊李村鄉呂郭莊村相望,南與本鎮南堤村相連,北與本鎮大王官村相接,西與本鎮港西村相鄰。興遠公路穿村而過。
小王官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山西移民奉詔遷此建村,因王氏家族有人在外為官,遂定村名為八范里橋王官村,後分為兩個村,因該村較大,故名為大王官村,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種說法是清順治元年,滿族人入關後,派旗人在此督統建村,漢人稱旗人為王爺,在此屯田的稱小王爺,故得名為小王官村。村民現主要為張、劉、趙三大姓
小王官村共有人口821人,196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西北、東南、東北等部位。現有耕地2042畝。該村有深機井3眼,水澆地600畝,該村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和雜糧為主,種植果樹共270畝,主要以蘋果和棗樹為主。
小王官村私營企業發展迅速,形成了造紙為主的一大行業。主要有滄縣慶龍紙業有限公司、宏達紙廠、希林泡花鹼廠。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 5230 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583元。
興濟鎮興旺莊村概述
興旺莊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北6公里處,東與本鎮北桃杏村相望,南與本鎮趙莊子村相連,北與青縣金牛鎮大王莊村相接,西與本鎮小呂莊村相鄰。
興旺莊村始建於清朝順治元年,村民原從青縣大王莊村遷入,村名原為桃王莊村,因躲避滿族人從大王莊逃亡至此並在此占產立村而得名,“桃”與“逃”諧音,後因村名不雅而更名為村,一直沿用至今。興旺莊村村民主要為楊、張、劉三大姓。
興旺莊村共有人口895人,232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東北、東南等部位。現有耕地2374畝。該村有深機井1眼,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近年來,該村種植棉花面積有所增加,2004年全村種植棉花1000畝。
興旺莊村二三產業較薄弱。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4290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81元。
興濟鎮餘慶屯村概述
餘慶屯村位於興濟鎮政府南2公里處,東與本鎮宋官屯村相望,南與姚官屯鄉高官屯村相連,北與本鎮南街村相接,西與青縣陳嘴鄉相鄰。該村交通發達,104國道、京滬鐵路穿村而過。
餘慶屯村始建於清朝乾隆46年,高、鄧、董三姓村民遷此建村,村名原為小康莊村,乾隆58年更名為餘慶屯村,取吉慶有餘之意,一直沿用至今。現村民主要為劉姓村民,從青縣王皇馬遷入,張姓村民從薛官屯東秀女村遷入。
餘慶屯村共有人口1067人,284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西北、西南、東南等部位。現有耕地2398畝。該村有深機井2眼,水澆地200畝,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種植果樹共73畝,主要以蘋果、梨和棗樹為主。該村近年來種植棉花面積增多,2004年達到800畝。該村村民有種植樹木的習慣,村中房前屋後種植大量的榆樹、柳樹、楊樹。
餘慶屯村私營企業較多,主要有天龍紙業包裝有限公司、瑞昌鞋底廠、全興包裝製品有限公司、華興磚廠、津聯水箱廠等企業。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5314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32元。
興濟鎮趙莊子村概述
趙莊子村位於興濟鎮政府東6公里處,東與本鎮北桃杏村相望,南與本鎮陸官屯村相連,北與本鎮興旺莊、小呂莊村相接,西與本鎮小付莊相鄰。縣級公路興遠公路穿村而過。
趙莊子村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公曆1404年),村民原從山西洪洞縣遷入,村名原為趙家莊村,因趙氏攜家族在此占產立村取姓氏為村名而得名,俗稱趙莊子,一直沿用至今。
趙莊子村共有人口2147人,532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東南、西南、東北等部位。現有耕地6093畝。該村有深機井2眼,水澆地500畝,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種植果樹共80畝,主要以蘋果、梨為主。近年來,該村棉花種植面積增長很快,2004年達到2000畝。每年種植朝天椒50餘畝,為該村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提供了範例。
趙莊子村私營企業發展一般,主要形成了塑膠回收加工為主的產業。企業有從軒塑膠廠、家海飲料廠。2005年宏勝玻璃製品廠投資320餘萬元引入北京項目在此建成投產。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5395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59元。
2003年該村被縣委命名為“優秀黨支部”榮譽稱號並頒發了獎狀。
興濟鎮南大街村概述
南大街村位於興濟鎮政府南1公里處,東與本鎮宋官屯村相望,南與本鎮餘慶屯村相連,北與本鎮建國街村相接,西與青縣陳嘴鄉陳嘴村相鄰。南大街村交通發達,104國道、京滬鐵路穿村而過。
南大街村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村民原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此,1947年解放時,興濟鎮名為興隆村,1949年時,興濟鎮分為建國街、民主街、南大街、北大街四個行政村。因南街位於鎮區的最南端,由地理位置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
南大街村共有人口2246人,598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西南、西北等部位。現有耕地1755畝。該村有深機井2眼,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
南大街地理位置優越、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較快,企業數量較多,形成了塑膠製品加工、箱包製品、鞋底、農藥化工為支柱產業的各類企業。工業產值達到22012萬元。較大企業有:華興塑膠廠、天星包裝製品有取公司、大方新型建築廠、天馬綠化農藥公司、科潤化工有限公司、滄州市玻璃製品有限公司等大小42家企業。年上交利稅達到150餘萬元。南大街服務行業發達,臨街門市較多,從事餐飲業的人中較多。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22245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765元。
2002—2003年該村被縣政府命名為“文明村”榮譽稱號並頒發了獎狀。2004年支部書記邵計春被縣委評為“優秀支部書記”榮譽稱號。
興濟鎮建國街村概述
建國街村是興濟鎮政府所在地,東與本鎮後羅屯村相望,南與本鎮南大街村相連,北與本鎮民主街村相接,西與青縣陳嘴鄉鄧莊子相鄰。建國街村交通發達,104國道、京滬鐵路穿村而過。
建國街村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村民原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此,1947年解放時,興濟鎮名為興隆村,1949年時,興濟鎮分為建國街、民主街、南大街、北大街四個行政村。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取名為建國街村,一直沿用至今。
建國街村共有人口1305人,458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西南、西北等部位。現有耕地1632畝。該村有深機井3眼,水澆地800畝。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水果主要棗樹為主,共有200畝。建國街在青縣陳嘴鄉蠻子營村東有一片耕地,承包給牛寶君、謝洪岐,形成了兩個種植園區,主要種植各種經濟林木、花卉和棉花。
建國街地理位置優越、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較快,企業數量較多,形成了化妝刷、農藥化工、精細化工為支柱產業的各類企業。工業產值達到15228萬元。較大企業有:新興塑膠廠、福利化工廠、和新制刷有限公司、三美制刷有限公司、華雨灌溉設備公司、泰興精細化工廠、興濟動物藥廠等大小31家企業。年上交利稅達到300餘萬元。建國街服務行業發達,臨街門市較多,從事餐飲業的人中較多。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15411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706元。
興濟鎮民主街村概述
民主街村位於興濟鎮政府北0.5 公里,東與本鎮小付莊村相望,南與本鎮建國街村相連,北與本鎮北大街村相接,西與青縣陳嘴鄉相鄰。同產街村交通發達,104國道、京滬鐵路穿村而過。
民主街村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村民原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此,1947年解放時,興濟鎮名為興隆村,1949年時,興濟鎮分為建國街、民主街、南大街、北大街四個行政村。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封建剝削制度被子推翻,人民取得民主而取名為民主街村,一直沿用至今。
民主街村共有人口1650人,510戶,主要居住於該村的西南、西北等部位。現有耕地1938畝。該村有深機井2眼,水澆地600畝。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
民主街地理位置優越、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較快,企業數量較多,形成了塑膠加工、鬃毛加工、冷飲加工為支柱產業的各類企業。工業產值達到20589萬元。較大企業有:盛禾塑膠編織廠、鑫星塑膠製品廠、誠信塑膠廠,鑫新、宏發、玉芬、壽海等鬃毛加工企業,有維康、良格等冷飲企業。大小企業共25家。年上交利稅達到200餘萬元。民主街服務行業發達,臨街門市較多,從事餐飲業的人中較多。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20750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56元
興濟鎮北大街村概述
北大街村位於興濟鎮政府北1.5公里處,東與青縣周官屯鄉上伍村相望,南與本鎮民主村相連,北與青縣周官屯鎮馮官屯村相接,西與青縣陳嘴鄉相鄰。北大街村交通發達,104國道、京滬鐵路穿村而過。
北大街村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村民原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此,1947年解放時,興濟鎮名為興隆村,1949年時,興濟鎮分為建國街、民主街、南大街、北大街四個行政村。因北大街位於鎮區的最北端,由地理位置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
南大街村共有人口2246人,598戶,【出現錯誤把南街安到北街啦】主要居住於該村的西南、西北等部位。現有耕地1755畝。該村有深機井2眼,該村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和雜糧為主。
北大街地理位置優越、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較快,企業數量較多,形成了塑膠加工、機箱面板、鬃毛加工、化妝刷為支柱產業的各類企業。工業產值達到18272萬元。較大企業有:洪軍紙製品廠,利新、振剛等塑膠製品企業,鼎新、利群機箱等面板企業,新聯、興祥、鳳海、培利、永利等鬃毛加工企業,三星、泰林、天昊、永豐、宏德等化妝刷製造企業。全村大小企業共47家。年上交利稅達到200餘萬元。北大街服務行業發達,臨街門市較多,從事餐飲業的人中較多。
2004年工農業產值約18370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670元。
2004年支部書記竇金鵬被縣委評為“優秀支部書記”榮譽稱號。

近年

近年來,興濟經濟發始終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勢頭。目前,全鎮已形成以毛鬃加工、化工、塑膠、印刷包裝、生物高科技等特色產業為主導的鎮域經濟格局。毛鬃加工——現有大型毛鬃加工外資企業6家,內資企業5家,能夠生產多種化妝用品,產品銷往日、韓、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塑膠——現有塑膠製品加工生產廠103家,主要產品為塑膠顆粒,各種瓶蓋,農用地膜等,達到十萬級淨化能力的企業兩家;印刷——現有印刷廠80家,印刷各種規格的商標、宣傳品、掛曆、產品製作精良,送貨及時,銷售覆蓋京津及周邊縣市;包裝——現有大中型塑膠、玻璃、紙類包裝企業30多家,生產的各類包裝製品,為京津等地企業提供了優質的產品包裝;生物添加劑——滄州華雨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554.99萬元的興濟動物藥廠益生素項目已在工業園區建設,其主導產品益生素是國內最新研製的新一代綠色飼料添加劑,是國家重點扶持的綠色環保產品,益生素項目的產業優勢,帶動了該鎮綠色生物工程的發展,現已有韓國、台灣和北京的客商聯繫在興濟建立各類添加劑分廠。
近幾年來,該鎮教育教學條件,鎮村醫療條件,農田水利建設、農村電網改造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不斷投入資金拓修村級公路,通公路村達到100%。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鎮區主幹道兩側全部按規劃批建統一的兩層以上歐式建築,工業園區實現“六通一平”具備了良好的投資基礎。

宗旨

興濟鎮黨委政府將以發展第一要務為宗旨,以開放統攬全局。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竭誠歡迎國內外工商界朋友到興濟投資,興實業,辦實體、以求互利互惠,共同發展。
2004年,興濟鎮引入縣外資金項目40個,資金1.14億元,其中:100萬元以上項目36個;爭取無償資金739萬元;引外資20萬美元。排名全縣第三。2005年,興濟鎮引入縣外資金項目48個,資金1.65億元,其中:100萬元以上項目46個;爭取無償資金368萬元;引外資30萬美元。排名全縣第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