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薄荷(興安薄荷)

興安薄荷(興安薄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興安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常用薄荷品種。有清涼香味,根狀莖細長,白色或白綠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興安薄荷
  • 拉丁學名:Mentha dahurica Fisch
  • 別稱:野薄荷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又稱木蘭綱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唇形目(Lamiales)
  • :唇形科(Labiatae)
  • 亞科:野芝麻亞科
  • :塔花族、薄荷亞族
  • :薄荷屬(Mentha)
  • :興安薄荷
  • 分布區域: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東北;蘇聯遠東地區,日本北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60厘米,單一,稀有分枝,向基部無葉,基部各節有纖細鬚根及細長的地下枝,沿棱上被倒向微柔毛,四稜形,具槽,淡綠色,有時帶紫色。葉片卵形或長圓形,長3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在基部以上具淺圓齒狀鋸齒或近全緣,近膜質,上面綠色,通常沿脈上被微柔毛,餘部無毛或疏生微柔毛,下面淡綠色,脈上被微柔毛,餘部具腺點;葉柄長7-10毫米,扁平,上面略具槽,被微柔毛。輪傘花序5-13花,具長2-10毫米的梗,通常莖頂2個輪傘花序聚集成頭狀花序,該花序長超過苞葉,而其下1-2節的輪傘花序稍遠隔;小苞片線形,上彎,被微柔毛;花梗長1-3毫米,被微柔毛。花萼管狀鐘形,長2.5毫米,外面沿脈上被微柔毛,內面無毛,10-13脈,明顯,萼齒5,寬三角形,長0.5毫米,具微尖頭,果時花萼寬鐘形。花冠淺紅或粉紫色,長5毫米,外面無毛,內面在喉部被微柔毛,自基部向上逐漸擴大,冠檐4裂,裂片長1毫米,圓形,先端鈍,上裂片明顯2淺裂。雄蕊4,前對較長,等於或稍伸出花冠,花絲絲狀,略被鬚毛,花葯卵圓形,紫色,2室。花柱絲狀,長約5毫米,先端扁平,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花盤平頂。子房褐色,無毛。花期7-8月。
興安薄荷興安薄荷

生長環境

生於草甸上,海拔650米。喜生於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土壤濕潤,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種在油沙土和雞糞土較理想,且在種後2—3年必須倒茬換地重栽,否則植物生長不良、病蟲害多,產量低、質量差。

分布範圍

產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東北;蘇聯遠東地區,日本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我國東北興安嶺。

主要價值

薄荷有祛諸熱,散風發汗,清頭目,利咽喉。治傷風頭痛,失音,咽喉不利,小風驚風隱疼等。
【來源】唇形科興安薄荷Mentha sachalinensis Kudo,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東北。
【性味】辛,涼。
【功能主治】驅風解熱。主治外感風熱,頭痛,咽喉腫痛,牙痛。
【用法用量】 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侗藥】巴哈:葉或全草治風寒感冒《桂藥編》。【瑤藥】棵嘎帕:葉或全草治小兒驚風《桂藥編》。【苗藥】功用同薄荷《苗醫藥》。

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主要用根莖繁殖,亦可扦插繁殖 
1、根莖繁殖:宜選在冬末大寒栽種較好。首先,在選好的地上撒施廄肥,每畝1500千克左右犁入土中作底肥,犁地深約0.8—1尺,整細、耙平,開4尺寬的墒,8寸深的排水溝。然後,選擇生長健壯,肥大色白的根莖,截成8寸左右的節子,每節先端必須留有新芽。在已準備好的墒上開條播溝,溝深6寸,溝距0.8—1尺。按6—8寸株距,把截好的節子直放於條播溝內,注意每節的先端必須露土1寸余,每放完一溝,即覆土壓實,再開第二條插溝,栽後立即澆水或放水灌溉,半月左右即可生根,開始萌發新芽。每畝用種75千克。 
2、扦插繁殖:一般在5—6月份選擇粗壯的地上莖,去掉尖端,切成8寸長的節子,按株距6寸,行距8寸,斜插於整好的墒上,及時灌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約15天左右即可成活。此法繁殖成活率低,產量及質量均不如根莖繁殖好。因此,一般不採用。 
3、田間管理:在苗出土到封壟前,應經常除草,如遇天旱要適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土壤塊結要隨時鬆土,苗長至5—6寸時可施第一次肥料,每畝用尿素 8千克 ,大糞1500千克,並結合灌水以利吸收,到立夏節令可收割第一次薄荷。收後立即施肥,每畝用尿素12千克撒於植株下邊,然後灌水、除草,待新苗長至3—4寸高時,再施沖細的油餅,並適時澆水(若遇雨季可不澆水),到立秋前後收穫第二次薄荷。收後仍照上法適當增施肥料,到霜了降後收穫第三次,此時應施農家肥,以保護宿根過冬,來年開春易出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