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地理環境因素

致病地理環境因素,地理環境中能引起或促進人體發生疾病的因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致病地理環境因素
  • 釋義:地理環境中能引起或促進人體發生疾病的因素
分類,直接因素,間接因素,

分類

根據它們的致病功能,可分為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

直接因素

 直接引起人體疾病的地理環境因素。主要有如下幾種類型:①極端地理環境因素,如嚴寒、酷熱、缺氧等。它們直接對人體起物理刺激作用,使人體產生應激效應,從而引起各種非傳染性疾病。在高緯度和極地地區,以及高山高原地區,嚴寒的氣候,可以直接使人體發生凍傷性疾病。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地區,空氣稀薄、氣壓低、氧氣不足等極端的地理環境條件,容易使初上高原的人發生急性高山病(見高山病分布)。②化學元素的地理分布異常。由於地質、生物、氣候、土壤等因素的綜合作用,造成化學元素在地表分布的區域分異。在山地,化學元素呈淋失趨勢,當地居民容易發生化學元素缺乏性地方病,如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地方性克汀病。乾旱半乾旱的平原地區有利於化學元素的濃縮富集,居民容易發生化學元素中毒性地方病,如地方性氟中毒。被工業“三廢”所污染的地理環境會發生和流行污染病,如鎘污染引起骨痛病,汞污染引起水俁病(見地方病分布)。③病原生物群落。在地理環境中,生物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致病因素,其中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可直接引起各種傳染病。各種自然疫源地是特殊的地理環境,由病原體、中間宿主和媒介昆蟲等組成病原生物群落。病原生物群落決定著各種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發生和流行(見自然疫源地)。④精神因素。在人文地理環境中,精神因素與人體健康關係極大。長期的精神緊張或精神負擔可引起高血壓症。過度憂慮、精神壓抑或強度的精神刺激會導致精神陰鬱症、精神病等。

間接因素

 在人體疾病的發生和流行過程中起間接作用的地理環境因素。它們往往是疾病發生的條件或誘發因素,在致病地理環境因素中,大部分都屬於間接因素,如地形、地貌、氣候、生物、土壤、水等。間接因素主要在兩方面起作用:①影響直接致病因素,促進疾病的發生。炎熱多雨的地理環境,有利於各類蚊蟲的孳生繁殖,所以熱帶亞熱帶地區盛行諸如瘧疾等各種熱帶病(見熱帶病分布)。水、空氣(風)和某些昆蟲是傳染病的傳播媒介,在人體疾病的發生中起著“橋樑”作用。沒有這些傳播媒介,傳染病就無法蔓延流行。土壤、水體、草叢是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生長、繁殖的場所,向外輸送各種病原體,導致人體疾病的發生。②影響人體對疾病的敏感性,誘發疾病的發生。氣候變化,寒冷和炎熱的刺激,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貧窮落後、文化教育低下、衛生狀況不良、營養差等人文地理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會降低人體的體質和抗病的能力,容易發生各種疾病。戰爭、自然災害等也可促進某些傳染病的大流行。疾病的發生有時是由單一致病因素引起的,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於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多種因素稱為複合因素。克山病的發生,除了環境中低硒這一基本因素之外,尚有其他因素,如微量元素失調和營養狀況不良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