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河山亭留別欽叔裕之(臨江仙河山亭留別欽叔裕之中州樂府)

臨江仙·河山亭留別欽叔裕之

臨江仙河山亭留別欽叔裕之中州樂府一般指本詞條

《臨江仙·河山亭留別欽叔裕之》是金代詞人辛願的詞作,這首詞題為“留別”,但全詞不著一字,上片大抒感慨,下片寫邂逅相逢,轉寫期望。真是欲語還休,明言彼而暗及此。實是一種出奇制勝的筆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江仙·河山亭留別欽叔裕之
  • 創作年代:金代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辛願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臨江仙·河山亭留別欽叔裕之
誰識虎頭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清朝無路到公卿。蕭蕭茅屋下,白髮老書生。
邂逅對床逢二妙,揮毫落紙堪驚。他年聯袂上蓬瀛。春風蓮燭影,莫問此時情。

創作背景

河山亭臨別前,元好問、李獻能二人曾設宴為辛願餞行,辛願當時無限嘆喟,李獻能、元好問嫌妹求膠即詞中欽叔、裕之,二人皆辛願忘年摯友。寫此詞時,元好問三十三歲,已於前一年中進士,但未選;李獻能三十一歲,已於公元1215年(貞祐三年)登姜嬸第。詞人在河南孟津(今為孟縣)的河山亭道別二友,撫今追昔,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留別詞。

文學賞析

“誰識”三句,凌空飛來,劈頭髮問,直瀉胸中隱痛。“虎頭峰下客”為詞人自居。(虎頭峰位於河南鞏縣)以“誰識”反問,郁怒之中隱含一縷少年豪氣,撼人肺腑。“清朝無路到公卿”,道出了他不得進仕的真諦,也是對“清朝”的極力諷刺。“蕭蕭”兩句則把筆墨拉回到暮年淒涼的現實中,“茅尾”前轉以加之“蕭蕭”一詞,更見環戰提灑境的淒寒。“白髮老書生”以枯槁憔悴,就仿佛站在眼前了。
詞下片筆峰陡匪葛微轉,寫摯友重逢的喜悅和對二人的深摯祝願。“邂逅”二句寫出了摯友相逢後的喜悅。“對休”一詞表現了三人深厚的友誼,“二妙”古時常用以指文華匹配的兩人,詞中“二妙”自然是指李獻能、元好問二人。“揮豪落筆”出自杜甫《飲中八仙歌》中的“揮豪落紙如雲煙”句,這裡是贊李獻之、元好問二人的驚人才華。“他年”三句,轉入對二人的鼓勵與期望。意為:你們將來一起進入翰林院,受朝廷的重視,而不必以朋友為念忘記了提糠盛今日的提提阿歡聚之情吧!“蓬瀛”,借指翰林院。“蓬燈”為御前所用蠟燭。取典於《新唐書·令狐綯傳》“綯為翰林院承旨,夜對禁中,燭盡,帝以乘輿蓮花燭送還院。”
這首詞題為“留別”,但全詞不著一字,上片大抒感慨,下片寫邂逅相逢,轉船船榜鍵寫期望。真是欲語還休,明言彼而暗及此。實是一種出奇制勝的筆法。

作者簡介

辛願,生卒年不詳。字敬之,號女幾野人、溪南詩老。福昌(今河南宜陽)人。世務農,年二十五,始知讀書,杜詩韓文未嘗一日去手。高延玉任河南府治中,延為上客,後廷玉得罪,願亦被訊掠,幾不得免。“為人質古,不閒世事”(劉祁《歸潛志》),“雅負高氣,不能從俗俯仰”,“其枯槁憔悴,流離頓踣,往往見之於詩”(元好問《中州集》卷一)。與元好問、李獻能交善。卒於正大末。《金史》卷一二七有傳。詞存《臨江仙》一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