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

臨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

《臨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是五代詞人和凝所寫的一首閨思詞,被收入《全唐詩》。此詞抒寫一個吳越王宮人漂泊他鄉、遙戀故國的情思。全詞今昔交織,情景交融,情景相比,清詞麗句,含意深遠,將春日閨情與懷古之思融合在一起,意象開闊深沉,耐人尋味。不勝身世之憐、故國之思。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
  • 創作年代五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
  • 作者和凝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臨江仙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樓霧縠涳濛。翠鬟初出繡簾中,紋抹漏麝煙鸞佩惹苹風。
碾玉釵搖鸂鶒戰,雪肌雲鬢將融。含情遙指碧波東,越王台殿蓼花紅。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⑴臨江仙——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此詞使用的格律是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⑵老——殘。
⑶霧縠(hú)——輕紗般的薄霧。
⑷涳濛(kōngméng )——縹緲迷茫。
⑸翠鬟——女子烏黑的髮髻,此處代指女子。
⑹麝(shè)煙——火爇(擊紙櫻ruò)麝香所散發出的香氣。
⑺鸞佩——雕有鸞鳳的玉佩。
⑻苹風——掠過苹花的風。這裡比喻女子如初開苹花惹人注意。
⑼碾玉釵——研磨製成的玉釵。
⑽鸂鶒(xī chì)——此指釵上鸂墊背迎墊鶒鳥型的花飾。
⑾戰——顫動。
⑿越王台殿——指幾辣主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王的亭台應芝跨宮殿,亦即女子故國宮殿。
⒀蓼(liǎo)——一種生長在水邊的草本植物,花色或紅或白。

白話譯文

海棠花的馨香已經殘盡,春江正臨日暮時分,小樓籠罩在輕紗一般的薄霧裡,那么縹緲迷濛。當年在珠繡的帘子中,美麗的髮鬢剛剛束成,麝香的煙氣和鸞鳳的玉佩,引來陣陣吹拂苹花的春風。
寶玉髮釵一步一搖,釵上的鸂鶒花飾相隨顫動。雪的肌膚和如雲的髮髻就像要化解消融,她滿懷深情遙指綠水的東面,那裡是越王的亭台宮殿,蓼花開的正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名家點評

徐士俊雲——是採珠拾翠一家人。 ——卓人月《古今詞統》
結局構想,出人意表。 ——李冰若《栩莊漫記》

作者簡介

和凝(898—955),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東平)人。幼聰敏好學。年十七舉明經,十九登進士第。歷仕五代,後晉天福五年(940),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帝即位,加右僕射。後漢時,拜太子太保,封魯國公。後周時官終太子太傅。凝好延納後進,頗有時譽。善文章,尤長於短棕轎歌艷曲,有“曲子相公”之稱。《花間集》錄20首,《全唐詩》錄24首。近人劉毓盤輯得29首,編為《紅葉汗匙承狼稿》1卷。事跡見新、舊《五代史》本傳。
和凝和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