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暮春

《臨江仙·暮春》是宋代詞人趙長卿創作的一首詞。這是一篇思鄉抒懷之作。上片以景開筆,鴻去燕來,已寓詞人客居思歸之情。結聯寒食思家,對花醉酒,虛實相映,哀麗雋永。下片轉筆寫歸鄉。春水有情送歸船而又有不忍離別之情,結尾又構想人已在舟,煙雨過斷橋,踏上了歸途。全詞表現了詞人思念故園,急切渴望歸去的情感。寓情於景,寫欲歸難捨之矛盾心態,起伏有致,語言自然流暢,含蓄雋永,富有韻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江仙·暮春》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趙長卿
  • 詞牌:臨江仙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臨江仙·暮春
過盡征鴻來盡燕,故園訊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誰憐?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見說江頭春浪渺,殷勤欲送歸船。別來此處最縈牽。短篷南浦雨,疏柳斷橋煙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此詞上下片共六十字,平韻格。
⑵征鴻:遠飛的大雁。
⑶茫然:模糊不清的樣子。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⑸中(zhòng)酒:醉酒。
⑹見說:告知,說明。
⑺殷勤:熱情。
⑻縈牽:牽掛。
⑼短篷:指小船。南浦:水邊的送別之所。
斷橋:在杭州西湖東北角,與白堤相連。或言本名寶祐橋 ,又名段家橋。

白話譯文

多少次征鴻經過,梁燕歸來。望眼欲穿,卻沒有一點家鄉的訊息。從春分到春社,在思鄉煎熬中消瘦了,有誰同情?常常懷念家鄉的寒食節夜晚,可以醉酒在落花時節。
忽然聽說錢塘江春潮高漲,似乎殷勤地想送我回去,說到離別,還是這個地方令我魂牽夢繞。南浦的雨敲打著低矮的船篷,只見斷橋邊的楊柳如煙。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作者趙長卿是宋朝宗室。靖康之變後,北宋亡於金人,宗室紛紛南遷,定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一帶。有的人苟安一隅,整天歌舞昇平,醉生夢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忘故國,時時通過他們的詩詞抒發懷念故國的感情,表達收復失地的願望。這首詞很可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上闋寫思家,起首二句用的是比興手法,以征鴻比喻飄泊異鄉的旅客,以歸燕興起思家的情感。在南宋詞人心目中,鴻雁似乎具有特定的意義。在它身上不僅具有傳統的捎信使者的特徵,而且簡直就是戰亂年頭流亡者的形象。朱敦儒卜運算元》(旅雁向南飛)寫一群孤雁,饑渴勞累,令仃悽慘,其中體現著作者南渡以後流離失所的苦楚。李清照聲聲慢》也說:“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則與此詞表達了同樣的心情。他們之所以把感情寄托在鴻雁身上,是因為自己的遭遇同鴻雁相似。
然而鴻雁秋去春來,離鄉後猶能回到塞北;而這些南來的詞人卻永遠遠離故土。因而他們看到北歸的鴻雁,總有自嘆不如的感覺。此詞雲“過盡征鴻來盡燕,故國訊息茫然”,就帶有這樣的思想因素,它把詞人鬱結在胸中的思鄉之情,一下子傾吐而出,猶如彈丸脫手,自然流暢,精圓迅速,深深地擊中讀者的心靈。
至第二句便作一頓挫,把起句的迅發之勢稍稍收束,使之沉入人們的心底。細玩詞意,詞人望征鳴,看歸燕,可能經歷了好長時間。他可能從它們初來時就開始望,不知有多少次片鴻經過,梁燕歸來,但詞中卻把這個長長的過程略去,僅是截生活中的一個橫斷面,加以盡情的抒寫。這裡兩個“盡”字用得極好,不僅表現了生活中這一特定的橫斷面,而且把詞人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望眼欲穿的神態概括在內。可以想像,其中有過多少希望與失望,有過多少次翹首雲天與茫然四顧。詞筆至此,可稱絕妙。第三句表達了惆悵自憐的感情,很像是宋玉九辯》中的辭句:“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從章法上講,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按照常情,鴻雁秋分後由北飛南,春分後由南回北;燕子則是春社時來到,秋社時飛去。這裡說“一春憔悴有誰憐”,則總括上文,說明從春分到春社,詞人都處於思鄉痛苦的煎熬之中,因而人也變得消瘦了,憔悴了。在它樣悽苦的境遇中,竟然一個理解他的人也沒有。一種飄零之感,羈旅之愁,幾欲滲透紙背。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推想,其中不無對南實的投降派發出委婉的譏諷。是他們同金人簽訂了屈辱的“紹興和議”,置廣大離鄉背井的人民於不顧。在這樣的形勢下,還有誰來體諒象趙長卿這樣的貴族子弟?寥寥七字,真是意蘊言中,韻流弦外。
四、五兩句,愈覺韻味濃醇,思致渺遠。“寒食夜”系承以上三句而來。詞人懷念家鄉,從春分、春社,直到寒食,幾乎經歷了整個春天,故云“一春”;而詞中所截取的生活橫斷面,恰恰就在這寒食節的夜晚。古代清明寒食,是給祖宗掃墓的時候。趙氏先塋都在河南,此刻已淪入金人之手,欲祭掃而不能,更增添了詞人思鄉的情懷。這兩句是一實一虛。吳可藏海詩話》:“卻掃體,前一句說景,”這裡也是前一句敘事,後一句敘事,後一句說景,因而化質實為空靈,造成深邃悠遠的意境。值得提出的是“中酒落花天”一句,乃從杜牧睦州四韻》詩變化而來。小杜原句是“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詞人只換其中一字,以“天”代“前”,便發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其實“天”和“前”同屬一個韻部,不換亦無妨。換的原因,一是為了對仗工整,上句末字是表示時間的名詞“夜”,此句末字也必須用表示時間的名詞“天”;二是“天”字境界更為闊大,且能與起句“過盡征鴻來盡燕”相呼應,從而構成一個藝術整體。把思家意緒,中酒情懷,便表現得迷離惝恍,奕奕動人。
詞的下闋一轉,由思家轉入歸家。過片二句情略一揚起。詞人本已沉醉在思家的境界中,幾至不能自拔;然而忽然聽說江上春潮高漲,似乎聽到了要回故鄉的訊息,精神為之一振。這與前片起首二句恰好正反相成,遙為激射。前片說“故園訊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此處則借江頭春汛,激起一腔回鄉的熱望,是一揚。錢塘江上浩渺的春浪,似乎對人有情,主動來獻殷勤,要送他回家。江水有情,正暗暗反襯出人之無情。詞人曾慨嘆“一春憔悴有誰憐”,在人世間無人理解他思鄉的痛苦,而江水卻能給以深切的同情,兩相對照,托諷何其之深。下面“別來”一句,纏綿不盡,撩人無那。春浪來了,船兒靠岸了,詞人即將告別臨安了,卻又捨不得離開。
這種感情是特定的時代,特定的條件下產生的,也是極為矛盾、複雜的。南宋定都臨安,經過較長時間的經營,物質上已相當豐裕,生活上也相對地安定下來。
趙長卿作為宗室之一,他的處境自然較好,何況在這裡還有許多南下的親朋友好友,因而臨別之時他又依依不捨,情不自禁地說了一聲“別來此處最縈牽”。詞人就是在這種欲去又流連、不去更思歸的矛盾狀態中來刻畫內心的痛苦,從中我們窺見到南宋時代上層貴族中一個現實的人,一顆誠摯而又備受折磨的心。
詞的最後以景作結,寄情於景,富有餘味。這很像賀鑄橫塘路》詞中吟愁的名句:“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然也不盡相同。賀詞重在閒愁,趙詞重在離情。“短篷南浦雨”,詞境似韋莊《菩薩蠻》的“畫船聽雨眠”,更似蔣捷虞美人》詞的“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南浦,暗用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斷橋是實指,地處杭州西湖東北角,與白堤相連。詞人此時構想,他已登上歸船,正蜷縮在低矮的船篷下,聆聽嘩嘩撲撲敲打著船篷的雨聲,其心境之淒涼,令人可以想見。他又從船艙中望去,只見斷橋一帶的楊柳,迷迷瀠瀠,似乎籠罩著一層煙霧。詞人不說他的胸中離情萬種,而只是通過景物的渲染,來賦諸讀的視覺或聽覺,留下體會、品味的空間。這就叫做含蓄雋永,意在言外,比之用情語,更富有感人的魅力。

名家評價

近代·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長卿以宗室之貴,而安心風稚,其詞以春、夏、秋、冬四景,編成六卷,為詞家所希有。殆居高聲遠,較易流傳。錄其春景一首,上、下闋結句皆能情寓景中。《惜香集》中和雅之音也。

作者簡介

趙長卿,自號仙源居士,宋宗室,居南豐(今屬江西 )。有《仙源居士樂府》九卷。又有詞集《惜香樂府》,按春、夏、秋、冬四季,編為六卷。趙長卿詞作甚多,遠師南唐,近承晏、歐,模仿張先、柳永,頗得其精髓,能在艷冶中復具清幽之致,為柳派一大作家。詞風婉約,“文詞通俗,善抒情愛”,頗具特色,耐讀性強,享譽南宋詞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