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探梅

《臨江仙·探梅》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先表明了作者近來的心境和態度,後寫梅在冰雪嚴寒中的風骨和姿態,詠梅而又詠己,於雪梅中可見人的精神品格。下片寫梅傲霜雪只能獨守空寒,實際上是說自己處江湖之遠無法為朝廷效力,最後歸於寫景,一種忘情忘懷的境界悄然而出。這首詞最大的藝術特色是不取常徑,運用對照、比喻、暗示等手法,把梅花的絕塵之美與自己的無比賞愛之情融會在一起,使梅花成為作者內心情懷的映照,和作者精神品節的象徵。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江仙·探梅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臨江仙·探梅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雲。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注釋譯文

語句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唐教坊曲,雙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⑵老去:謂人漸趨衰老。心已懶:情意已減退。
⑶一枝先破:春天梅花先開。一枝,指梅花。破,綻開,開放。玉溪:水名,即江西信江,信江在玉山縣境叫玉溪。
⑷花態度:謂花的柔媚之態。態度,姿態。
⑸雪精神:如雪一樣高潔的精神。
⑹剩向:盡向。餐秀色:秀色可餐,極贊婦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麗,此取後義。
⑺渠:他(方言),此即指梅。著句清新:寫清新的詞句。
⑻渾:簡直,全。

白話譯文

老來惜花之心雖已減,愛梅還繞江村去探尋。玉溪梅花一枝先報春。毫無花兒柔媚嬌艷的姿態,潔白雅淡全然是雪精神。
欣賞青山秀色已嫌多餘,只為梅花寫下清新詞句。竹林下流水帶走水上雲。酒醉中全然記不得,回家路上月出天黃昏。

創作背景

神宗淳熙九年(1182)至光宗紹熙三年(1192),稼軒落職閒居,在江西上繞北靈山下的帶湖十易寒暑。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這首《臨江仙》即作於此時。稼軒文武全才,慷慨負氣,可惜困於遭際,不得施展抱負。他又是極有性情的人,對恢復大業的無成、朝廷的失計,一直耿耿於懷。此時他正值壯年,卻居於帶湖之上,與鷗鷺為伴,銷磨壯志,無補國家。因而磊石可不平之氣隨處觸發,往往流露於不自覺。這首詞所表現的,就是這樣一種情緒。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題旨在次句“愛梅”二字。故全篇將人與梅層層夾寫,寫出梅之幽姿逸韻,及詞人對梅花的鐘情留連,也就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
起句:“老去惜花心已懶”,用筆逆入,以掃為生。次句“愛梅猶繞江村”,“猶”字與“已”字相對,突出梅花與眾卉之不同。年齒老大,無意賞花,乃人情之常,然而不能忘情者,唯梅而已。陸游詠梅詞雲“幽姿不入少年場”,把少年繁華與爛漫花事並提,可見烈士暮年,偏賞梅花,有同嗜焉。下三句寫所見梅花。“一枝先破玉溪春”,言眼前梅花一枝斜出,打破了春色閉鎖的局面,透露了春之訊息。“玉溪”,寫出溪水清澈,有碧玉之色,水流垮琮,亦有濺玉之聲。“更無”兩句,仍以梅花與一般花卉對比來寫。眾花開時,奼紫嫣紅,千嬌百媚,招蜂引蝶。所謂“花態度”,乃嬌媚俗艷之品。自來審美鑑賞中,有冰清玉潔、骨冷神清、風清骨峻等語,所謂“雪精神”,即包含清、冷、峻、潔多種審美因素。“花態度”與“雪精神”之別,實為雅俗之辨,志士與庸人之分。
上片寫梅之高潔可愛,下片寫詞人對梅花的鐘情留連。過片承“愛梅猶繞江村”句,謂尋梅直至溪山深處。“勝向空山餐秀色”,隱用前人詩句。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詩:“鮮膚一向潤,秀色若可餐。”杜甫佳人》詩:“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此句是說梅花比佳人秀色更可愛。這兩句意謂:我最愛到這山水幽靜處,飽餐梅之秀色,為它寫下新詩佳句,沉吟細品,覺沆瀣生牙頰間。“竹根流水帶溪雲”,是寫梅之周圍景物,也是詞人醉臥之境。宋人詠梅,往往以水雲縈拂,以幽篁相伴,其他俗艷之物,皆不得濫入。結尾兩句,見詞人之忘情。醉來與梅花晤對,愜意舒心,留連忘返。臥枕竹根,仰觀流雲,耳邊溪水濺濺,梅花清香沁人,人間是非,一時淨盡。可以說,這既是一首詠梅詞,也是一首記游詞。詞人乘興而來,踏月而歸,一日清賞,可抵十年塵夢。而空山寒梅,得此人相對,亦可免寂寞矣。

名家點評

中國詞學研究會理事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起首二句總起,用“襯跌”(劉熙載《藝概》卷四)之法突出表現愛梅之心之切。“一枝”三句承此作答,正面詠梅:霜雪猶勁,群芳未開,冰肌玉骨,獨立不阿。取其精神內質,不重形態特徵,詠梅自喻,自抒孤懷。下片記賞梅之事。獨向空山清幽之境,飽賞寒梅秀色,若迷似痴,因歌以詠之。結末二句語意雙關,心醉於梅,以致不知不覺中時已向晚,足見探梅之久。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年),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