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平山

臨平山

唐時,臨平已為遊覽勝境,有景點14處。山頂有細礪洞,又稱龍洞。山上下有錢鏐磨劍石、白龍潭、藕花洲等數景。山西麓有安隱寺,唐宣宗時建,有名泉曰"安平"。蘇軾曾有詩詠泉。寺前有唐經幢(已毀)、古羅漢松、古黃楊樹、唐梅等。臨平依山傍湖,舊有"臨平十景"。

基本介紹

  • 景點名:臨平山
  • 所屬地區:杭州臨平北部
  • 性質:文化名山
  • 門票:免費
名稱起源,歷史,相關詩詞,

名稱起源

臨平山,在臨平北,孤獨無依。山前古有臨平湖,山因湖名。臨平山,平曠逶迤、邱壑姘美,沿山之古蹟名勝,紀述頗多。吳景奎有“舟過臨平後,青山一點無”的佳句。顧況有詩名《臨平塢雜題》,以臨平山徑柳、石上藤、薜荔庵、芙蓉榭、焙茶塢、欹松漪、彈琴谷白鷺汀等命題,作詩!"首記下該山絕佳處。唐詩僧邱丹曾隱居於此煉丹學道,故臨平山又名邱山

歷史

宋時臨平為杭州水路東向北行第一站,山上原有塔,山和塔均為行旅接近杭城之標誌,故蘇東坡有:“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之句。
元詩人吳景奎說:“舟過臨平後,青山一點無,大江吞兩浙,平野入三吳。”
全唐詩:卷189_55

相關詩詞

重送丘二十二還臨平山居
(唐)韋應物
歲中始再覯,方來又解攜。才留野艇語,已憶故山棲。
幽澗人夜汲,深林鳥長啼。還持郡齋酒,慰子霜露淒。
全唐詩:卷267_7
山徑柳(以下十四首一作臨平塢雜題)
(唐)顧況
宛轉若遊絲,淺深栽綠崦。年年立春後,即被啼鶯占。
卷267_8 石上藤
空山無鳥跡,何物如人意。委曲結繩文,離披草書字。
卷267_9 薜荔庵
顧況
薜荔作禪庵,重疊庵邊樹。空山徑欲絕,也有人知處。
卷267_10 芙蓉榭
顧況
風擺蓮衣乾,月背鳥巢寒。文魚翻亂葉,翠羽上危欄。
卷267_11 欹松漪
顧況
湛湛碧漣漪,老松欹側臥。悠揚綠蘿影,下拂波紋破。
卷267_12 焙茶塢
顧況
新茶已上焙,舊架憂生醭。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
卷267_13 彈琴谷
顧況
谷中誰彈琴,琴響谷冥寂。因君扣商調,草蟲驚暗壁。
卷267_14 白鷺汀
顧況
靃靡汀草碧,淋森鷺毛白。夜起沙月中,思量捕魚策。
卷267_15 千松嶺
顧況
終日吟天風,有時天籟止。問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
卷267_16 黃菊灣
顧況
時菊凝曉露,露華滴秋灣。仙人釀酒熟,醉里飛空山。
卷267_17 臨平
顧況
采藕平湖上,藕泥封藕節。船影入荷香,莫沖蓮柄折。
卷267_18 山春洞
顧況
引燭踏仙泥,時時亂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靈書卷。
卷267_19 石竇
顧況
吹沙復噴石,曲折仍圓旋。野客漱流時,杯粘落花片。
卷267_20 古仙壇
顧況
遠山誰放燒,疑是壇邊醮。仙人錯下山,拍手壇邊笑。
卷267_21 題山頂寺
顧況
遙聞林下語,知是經行所。日暮香風時,諸天散花雨。
過臨平
(元)吳景奎
舟過臨平後,青山一點無。
大江吞兩浙,平野人三吳。
逆旅愁聞雁行庖只膾鱸。
風帆如借便,明日到姑蘇。
臨平道中①
(宋)道潛
風蒲獵獵弄清柔②,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州。
【注釋】
臨平:即臨平山,在今杭州市東北。
風蒲:被風吹著的蒲葦。獵獵:風聲。
南鄉子
送述古
(宋)蘇軾
回首亂山橫,
不見居人只見城。
誰似臨平山上塔,
亭亭,
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
一枕初寒夢不成。
今夜殘燈斜照處,
熒熒,
秋雨晴時淚不晴。
詠湖
過臨平湖
(唐)張佑
三月平湖草欲齊,綠楊分影入長堤。
田家起處烏猶吠,酒客醒時謝豹啼。
山檻正當連葉渚,水塍新築稻秧畦。
人間漫說多歧路,咫尺神仙路欲迷。
過臨平湖
(元)張昱
船過臨平欲住難,藕花紅白水雲間。
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
臨平泊舟
(元)黃庚
客舟系纜柳陰旁,湖影侵篷夜氣涼。
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
臨平山下
三吳都會臨平山,良諸河畔桃花庵;
半醉半醒隱於世,又摘琵琶換酒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