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在新

臧在新(1882一1916年2月9日),字與鹹,又名再興。阜寧縣北沙鎮(現濱海縣天場鄉吉崗村)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結識林述慶冷遹熊成基等革命黨人,參加反清革命活動。先後參與武昌起義、二次革命、護國運動。1916年,因反對袁世凱復辟被捕。同年三月在南京雨花台就義。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追贈中將銜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臧在新
  • 別名:再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江蘇省阜寧縣
  • 出生日期:1882年
  • 逝世日期:1916年2月9日
  • 畢業院校:江南講武學堂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
  • 出生地:江蘇省阜寧縣
  • 軍銜:中將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投筆從戎,武昌起義,倒袁護國,犧牲殉國,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臧在新1882年出生於阜寧縣北沙鎮郊。他的父親臧國乾是一個普通農民,靠給陳姓船民代種田為生,家庭生計非常艱難。兄妹六人,臧在新排行第二,父親按輩份給他取名叫登高。從十一、二歲起,就下地幫父親幹活。因家貧念不起書,常於幹活之餘站在整館外聽先生講課。一次,他聽得入了神,情不自禁地隨館內的王先生一起朗誦起來。王先生生地氣說:“你要聽就進來”。臧在新不知道這是先生的氣話,便走進館內。王先生打開《論語》,要他背書,臧在新背得幾乎一字不漏。王先生認為臧在新聰明好學便找他父親臧國乾,免費收他上學。就這樣,臧在新才入墊讀書。後來,臧在新考取了阜寧縣城學堂,接受趙厚徽先生的教導,改名在新,字與鹹。趙先生名貼第,字厚微,丹徒大港人,是趙聲的族叔。他常給臧在新及其同學戴以鑒等講析屈原、陸游,文天祥的詩篇。這些愛國者的詩詞以及他們的形象給減在新以良好的啟迪。當時,在西太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賣國方針指導下,《辛丑條約》簽定了,滿目瘡痍的中國已被列強瓜分完畢中華民族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臧有新“自接千里傷春心”,萌發了對滿清政府勾引外賊,欺凌百姓的仇恨,並使他在以後的歲月中,積極追隨孫中山先生,為推翻封建統治而奮鬥不息。

投筆從戎

1904年秋,臧在新經趙厚徽先生介紹投趙聲,參加了新軍,“隸陸軍第九鎮三十三標趙標統聲部下”。不久、“考入第九鎮隨營學校”,畢業後“充三十三標學習官。”臧在新結識了三營管帶林述慶、二營右隊隊官冷遹及炮兵排長熊成基等革命志士,並參加他們的秘密反清活動。趙聲常與臧在新等談及國家和民族的危亡,講述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帶士兵游明孝陵,借元、明故事啟發他們的民族革命意識。”在趙聲的教導下,臧在新明白了很多革命道理,並加入了同盟會。他與韓恢、伏龍、劉敵盡等人,為救國圖存,在營中“創立文社、書報社,灌輸革命主義,”“以文字語言,鼓吹下級幹部”,團結了一批愛國志士,“全軍革命種子,實播於此”。
三十三標的革命活動漸漸被兩江總督端方偵悉。為了撲滅革命火種,端方撤了趙聲標統的職務,以親信余大鴻接任。趙聲被迫去廣東。
1908年11月,臧在新隨部隊由水路出發秋操(指集中於安徽太湖的第九鎮和第八鎮聯合舉行的軍事大演習),準備於安慶發難。由於端方對秋操十分警惕,而前來與九鎮聯絡的范傳甲走漏了風聲,致使已任三營管帶、回響安慶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冷遹被突然調回南京,投入監獄,臧在新等措手不及,獲悉訊息時,起義已告失敗。
安慶舉義失敗,革命黨人死者甚眾。為給死難烈士復仇,秋操結束後,臧在新等革命志士“回寧在炮營謀轟督署,又未成”,而他們頻繁往來的蛛絲馬跡已為標統余大鴻等察覺。臧在新不便再留營中,便潛回家鄉。在家奉父母之命,與陳氏完婚。叔伯內弟陳法友等人問及外面形勢,臧在新僅說了四個字:“會光復的”。駐紮在阜寧的清軍知悉,派人前去抓他。臧在新逃亡上海,後又前往廣州。

武昌起義

辛亥秋(1911年),臧在新棄職走京口,積極鼓吹革命。十月十日,武昌首義,宣告中國封建王朝的末日即將到來。新謀回響,呼號尤力。京口反正,卅五、卅六兩標,遂宣告獨立,攻金陵。是時林述慶任鎮軍司令,任命臧在新為營長及炮台司令,旋任第五團團長,率師駐準,為江南屏障,清、江兵變,而淮幹得保全者,唯新之力也。後任北伐第四支隊長,率兵一旅北伐,遇清軍,大戰高作鎮,血戰克之,復清淮,規宿邱,歷三月,屢立戰功,旋進駐徐州。一九一二年初,民國成立,建第九師升以旅長職。在新謙辭,退充卅五團團長兼徐東剿匪司令,勳勞卓著。然而袁世凱竊取大總統職,革命失敗。

倒袁護國

民國二年夏(1913年),北逆南犯,黃興在南京獨立,二次革命開始,在新任前敵總指揮,曾揮軍大戰於柳泉韓莊間,只因北逆勢強,嗣奉命回師,引為奇恥。二次革命失敗,與孫中山、黃興等國民黨領袖走亡海外,至日本繼續聯絡同志,購買槍械,準備和竊國大盜袁世凱繼續鬥爭。

犧牲殉國

民國四年(1915年)歸國,新居上海謀舉義。慷概激昂。以討袁為責志,比革命作春光,曾奮筆書寫“春光何時到,萬物待新新,大刀何時用,殺它血淋淋”等詩句,中山先生壯之,委以淮上司令職,積極圖準,時袁世凱覺在新是一大患,必欲除之而後快,購緝甚急。時有偽營長張寶華駐阜寧,張原是在新舊部,後分道揚罐,先忠於清庭,後追隨袁氏,為邀功請賞受計與袁,設下誘捕圈套,知在新圖淮心切,責書遣使,論稱迎赴江北,率軍聽使,共商舉事,新篤信無疑。先遣同學陳雲程與之接洽,往返再三,所擬事款,張均承諾。時值蔡鍔等在雲南組織護國軍,首義討袁,在新認為機不可失,毅然皆陳同往江北,以謀回響,彼止溝墩,均被張寶華因之解省。在新同事好友和黨魁黃興等得知後,多方營救而無效,在新壯懷激烈義無反顧,革命意志堅貞不拔。庭審時康概陳詞,對敵人的勸降收買,毫不動搖,急呼“人可殺,筋骨不可賣”。是時,馮國障據江蘇,對袁世凱復辟帝制採取冷淡態度,並同反袁勢力暗中有往來,意圖以自己為中心來維護北洋軍閥的傳統勢力,意欲成全,迫於袁氏電催,遂於一九一六年,即民國五年二月九日,臧在新被殺害於南京雨花台,時年三十四歲。赴刑場時,在新浩然正氣,視死如歸,一字一句高詠他一生中最後一首詩:“石城風雨地天昏,不辨席痕與血痕。飛絮落花誰似我,雨花台畔賦招魂。”
民國十七年(1928年),南京國民黨政府追授臧在新為中將烈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