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道教音樂

膠東道教音樂

膠東道教音樂是山東省煙臺市的傳統民間音樂。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追隨王重陽在創派時的七個膠東道人,被稱為“全真七子”。七子在膠東山溝中,萌發了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道教創新派系的全真道北七真人。該派倡揚儒、釋、道“三教圓融”、“識心見性”,並寓音樂於該教之中——“寓樂於道”。 山東道教經韻,流行於泰山“碧霞寺”及魯南地區道觀通用“十方韻”,此韻為全國全真道自清以來全真派宮觀通用譜,“嶗山韻”則是山東嶗山及膠東地區乃至東北地區較長時期所用韻。 以膠東道教音樂為代表的山東道教經韻為不可多得稍忽疏即失的山東地方文化珍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東道教音樂
  • 所屬地區: 山東省煙臺市
  • 屬性:文化遺產
  • 遺產級別:市
  • 類別:民間音樂
基本信息,簡介,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膠東道教音樂
遺產編號:Ⅱ-36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市民眾藝術館

簡介

膠東道教音樂,攜帶著近二十多個世紀的記憶,邁著蹣跚的步履,在齊魯土地上緩緩而行。歷史演進至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膠東山溝中——今牟平崑嵛山“煙霞洞”,萌發了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道教創新派系的全真道北七真人。該教派倡揚儒、釋、道“三教圓融”、“識心見性”,並寓音樂於該教之中——“寓樂於道”。受到皇封后,蔚然成為盛行全國的大教派。
由此,追隨王重陽在創派時的七個膠東道人,被稱為“全真七子”。其中棲霞丘處機(號長春),建樹頗大,史學界稱“長春弘教”。這位宗教領袖在臨終前,設計了全真道向道鄉化發展的構想。村廟道人與村民比鄰而居,自稱“道不離俗”、“以俗養道”,他們保存為數不少的傳統文化遺產。比如芝罘“陽主廟”。“陽主廟”的祭祀活動,一直延續了數千年,至二十世紀30年代,該廟道人朱相坤(其祖父、父親都為該廟道人)善吹管子,並把所學道曲,與另一位道人林祥瑞組團,於1956年山東民族民間音樂會演時,赴濟南演出。還於1948年時,傳授給現管子演奏者楊懋鐸,1986年為全省調查時錄音,此為山東同宮成套連綴演奏之僅存。另一位“北七真人”牟平馬丹陽,於金大定時,作琴操《歸山操》,現牟平區博物館內,仍存有康熙時古琴。全真道創派的“七真人”受到皇封以後,在膠東地區活動十分頻繁。
山東道教經韻,流行於泰山“碧霞寺”及魯南地區道觀通用“十方韻”,此韻為全國全真道自清以來全真派宮觀通用譜,“嶗山韻”則是山東嶗山及膠東地區乃至東北地區較長時期所用韻。“嶗山韻”的流布範圍,是以膠東半島以及遼東半島這兩個北區為主,在歷史上膠東地區眾多全真道觀中,大都用此韻。同時,東北的若干道觀,也是沿用“嶗山韻”。 “嶗山韻”突出了虔誠,平日不念,只在初一、十五念,吸收了不少膠東民歌、秧歌、曲藝和戲曲的曲調。
山東道教樂譜記寫的曲譜,分別是宋俗字譜及工尺譜寫的固定唱名記譜法,遇到改變宮調時,採用強調新宮調的“關鍵音程”,即“大三度”音程的確立,完成變調的功能。這些“變調譜字”,在膠東“工尺譜本”中並未有記,形成了較封閉的接續方式,只是傳譜者口口相傳,而岱廟存譜則直接記在譜本上,顯示了“十方叢林”的開放。山東全真道器樂演奏的主要樂器為:
大管子:紫檀木、柏木、香椿木製,兩頭包錫,九孔、八孔兩種,分單管、雙管(領奏樂器)。
小管子:錫制,八孔,單管(領奏樂器)。
笙:十七簧,分圓笙、方笙兩種(伴奏樂器)。
笛:竹製、玉制(伴奏樂器)。
鈴:銅製,帶木把。內部直徑14.5公分(敲擊樂器)。
小鑔:銅製,直徑14.5公分。
手鼓:木製,蒙皮。
以上樂器為普遍套用在全真道宮觀中,大多是用八孔管演奏,唯九孔管,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省調查時,僅在膠東萊陽李成義道人處見到,當時李成義道人已七十多歲,仍能演奏自如。而膠東芝罘陽主廟道人朱相坤所傳樂隊,仍能演奏同宮成套連綴的道觀所存留的器樂曲。朱相坤道人及林祥瑞道人組成的樂隊,曾在1956年濟南舞台上山東民間音樂匯演中,吹奏了同宮成套連綴的《清江口》、《玉鵝浪》、《醉太平》、《觀雜記》四首樂曲。於1986年又重錄音,此為山東道觀演奏同宮成套連綴之僅存(甚至民間吹奏樂班也不多見)。金大定間,在今牟平城北舉辦了一場由道士演奏的古琴音樂會。牟平人馬鈺(丹陽)受到濡染有感而發,創作了琴曲《歸山操》並序,此操刻成碑刻現仍矗立在現牟平城南“雷神廟”內。
膠東道教音樂,儘管舉步維艱,但,此處道觀占有全真道發祥於斯及齊魯古邦的地利;又有較為完整嚴格的教規教義作為支撐,且有教徒們苦心經營齊心協力的人和。儘管天時有不少歲月常見陰霾,但地利、人和等緣由,還是在這個圈子內,保存了一些優秀的民族文化遺存。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其音樂也必然植根於我國本土音樂之中,山東道教徒為我國民族音樂寶庫中獻出了手抄的《宋半字譜》和手抄的《工尺譜》等古譜,以及《嶗山韻》和篳篥等樂器及同宮成套連綴演奏的演出形式等等。同時,一批有價值的音樂文獻,也躍然紙上。這凡此種種,都為不可多得稍忽疏即失的山東地方文化珍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