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剪紙

膠州剪紙

?>膠州剪紙是山東省古老的民間藝術。從表現形式方面來講,大體分為單色剪紙、活動剪紙、彩色剪紙和貼彩剪紙四種。膠州的剪紙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據1954年在艾山子村蒐集到的五幅張家塋出土剪紙原料,有利的說明了這一問題。這些剪紙成方尖狀,其幅長約8公分左右,比一隻粉筆稍大一點,就在這么大小的一幅畫面上刻有鴛鴦戲水,單鳳朝陽等不同紋樣。這些紋樣不但構思新穎組合巧妙,而且刻工之精細另人嘆絕,其功力確以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這些作品還說明,在五百多年前膠州剪紙藝術以從民間傳到管家的深閨,並博得了貴婦名媛的垂青,而促進了其表現技巧的更高發展。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膠州剪紙
  • 地理標誌:膠州
  • 非遺級別:省級
造型特點,表現形式,剪紙名家,相關報導,

造型特點

剪紙藝術不但美化了人們的衣食住行,而作為一種圖案底樣,對印染、刺繡、紡織、建築等工藝的發展也有著極為廣泛的影響。深受人們喜愛的藍印花布和清末民初馳名全國的“膠州花紙”,都與剪紙的造型和色彩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剪紙藝術是以心造型,它重在傳神,不求形似,把心裡想的東西可以直接通過圖樣表達出來。這種造型特點在膠州剪紙中到處可見。由於膠州灣瀕臨黃海,自古便是我國南北海上貿易的樞紐,南來北往的商賈,俱取道於此,這一特定的地理位置,不但給膠州的經濟帶來繁榮,還使南北文化得到了交流。因此膠州剪紙受其影響,形成了自己的既融有纖巧工秀、裝飾濃郁、近於寫實的南國情韻,又保留著粗壯質樸、簡練明快、崇尚概括的北方基調等獨特表現方法。這種剛中帶柔,粗中有細的,稚中見巧,間中含繁的嚴謹造型風格,拿窗花“八仙”,“四季花”,“雙獅”為例,和其他鄰縣的剪紙相比有明顯的比同,它們不但給人以結構完美,華而不浮的美感,而且還充分體現了膠州人老成厚道,質樸豪爽的性格。

表現形式

膠州剪紙從表現形式方面來講,大體分為單色剪紙、活動剪紙、彩色剪紙和貼彩剪紙四種。
一、單色剪紙用一種剪刻的剪紙(多以大紅為主),是民間剪紙的主體,這種剪紙形式多樣,實用面廣,技術性強。它的傳承方式多是母女相傳,姑嫂互傳,巧者為師,鄰里互學。迄今馬店、官路一帶的姑娘還有慕名到外村學剪窗花的習俗。據市文化館提供的資料表明,馬店中村還有一位叫杜福蘭的窗花名手。她剪的窗花直線峭拔,曲線流暢,打刺均齊。整幅作品節奏明快,呈現著一種渾然天成的韻味。
二、活動剪紙是把紋樣剪好以後貼在一張較硬而又透明的白紙上,按大的活動關節分開剪出外廓。最後再根據活動關節用線連線在一起,另用絲線或馬尾吊在窗半空,通過氣眼與窗外的曬衣線或樹枝接通,經風一吹紋樣就翩翩起舞非常有趣,有的還和帶哨風等一樣能翁鳴作響。這種剪紙一般畫幅較大,有“獅子滾繡球”、“鬥雞”等題材,是皮影和動畫的雛形。
三、彩色剪紙,分刻線上色和墨線上色兩種,刻線上色剪紙是先用白紙像單色剪紙一樣,大致把紋樣剪好以後,再用鮮艷透明的品色渲染而成。這種剪紙色彩效果艷麗鮮明,是膠州彩色剪紙的傳統表現方法。但後來由於墨線上色剪紙克制簡單並一度盛行,所以刻線上色剪紙現在已不多見了。這種剪紙雖然在膠州城裡一度很盛行,但因其忽視了彩色剪紙中刻線的功能,把“剪紙”和“剪畫”混為一談,用墨線代替了透明的刻線,並在色彩方面為了追求淡雅的繪畫效果反而體現不出彩色剪紙那種能夠艷而不俗,絢麗亮堂的韻味來了。這些先天的缺陷,大大妨礙了彩色剪紙向縱深發展。
膠州剪紙膠州剪紙
四、貼彩剪紙,是建國後以膠縣三中學生宋秀珍為代表的部分美工組員,受了廣東佛山鏤金貼羅的啟發,在教師指導下試創成功的一種剪紙形式。它需經過創作設計、剪刻主樣、統調染紙、局部剪貼、整體裝裱等幾道工序才能完成。這種剪紙構圖完美,色彩絢麗、不但適於剪作玩味小品,也可以刻大副巨作。但因其創作難度較大,又需熟悉水性、紙型,這種剪紙再未得到發展,就像“曇花一現”一樣在膠州藝壇上消失了。

剪紙名家

半個世紀以來,在眾多的專業和業餘藝人當中,應當說高有三成就最大。他的刻紙技巧功底深厚,刀法嫻熟,無一般匠人的油、浮、滑、滯之氣,並且對畫面的布局處理也非常巧妙,獨具匠心,非他人所能及。因此說他在刻紙藝術技巧方面銜領了一代風騷,不為過譽。

相關報導

2010年由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主辦的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暨首屆中國剪紙節在河北蔚縣舉行,膠州市文聯和該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選送的膠州秧歌人物剪紙獲得銅獎。
膠州剪紙是膠州傳統民間藝術,歷史悠長,題材廣泛。其代表人物民間藝人高友三的作品堪稱一絕。1996年,膠州市被評為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多年來,有40多名藝人分赴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進行剪紙表演,諸多膠州剪紙藝術作品被美國、加拿大、法國、義大利等國家及國內的博物館、藝術家收藏。在第二屆中國秧歌節上,中國文聯授予膠州市“中國剪紙之鄉”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