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素

腎素

腎素(英語:Renin),也被稱為血管緊張素原酶,是腎小球旁器(也稱球旁複合體)的球旁顆粒細胞釋放的一種蛋白水解酶,是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組成部分。腎素最早於1898年由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琳學院生理學教授RobertTigerstedt發現、描述並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腎素
  • 外文名:renin
  • CAS編號:9015-94-5
  • 拼音:Shen Su
簡介,結構,分泌,功能,血管緊張素系統,

簡介

腎素(renin)是腎小球旁器(也稱球旁複合體)的球旁細胞釋放的一種蛋白水解酶。
腎素:免疫組織染色腎素:免疫組織染色
腎素經腎靜脈進入血液,能催化肝臟分泌進入血漿中的血管緊張素原(在α2球蛋白中)轉變成血管緊張素Ⅰ(10肽),和增加醛固酮的生成。增加腎小管對NaCl和水的重吸收血液和肺組織中的轉換酶使血管緊張素Ⅰ降解為血管緊張素Ⅱ(8肽),後者可被氨基肽酶水解為血管緊張素Ⅲ(7肽)。這三種血管緊張素均有生物活性,其中血管緊張素Ⅱ、Ⅲ的生物活性較強,而後者在血中的濃度較低,故以血管緊張素Ⅱ的生物活性最強。血管緊張素原和轉換酶等經常存在於血漿中,腎素的釋放是決定血漿中血管緊張素濃度的關鍵性條件。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三者是一個相連的作用系統,稱為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腎素釋放受多方面因素的調節,當動脈血壓降低,循環血量減少時,交感神經興奮,緻密斑感受器興奮,進球小動脈的血壓和血流量均減少,對進球小動脈的牽張刺激減弱,激活了管壁的牽張感受器,促進球旁細胞釋放腎素。同時,腎小球濾過率隨腎血流量減少而減少,流過緻密斑的鈉離子濃度減少,緻密斑被激活,轉而促進球旁細胞釋放腎素。球旁細胞受交感神經支配,交感神經興奮,增加腎素釋放。

結構

腎素前體由406個胺基酸殘基組成,包括分別包含20和46個胺基酸的前/後片斷。成熟的腎素包含340個胺基酸殘基,分子量為37kD。

分泌

腎素由腎臟球旁器的顆粒細胞經以下刺激分泌:
血壓下降腎單位超濾液(原尿)中氯化鈉濃度下降交感神經興奮
人的腎素分泌有至少兩條細胞途徑:分泌腎素原的結構途徑和分泌成熟腎素的經調解途徑。

功能

腎素通過剪下肝臟合成的血管緊張素原產生血管緊張素I。血管緊張素I能進一步被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剪下成血管緊張素II。
血管緊張素II能夠高效地收縮血管,增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刺激下丘腦產生渴覺,並最終升高血壓。
分泌腎素的顆粒細胞接受緻密斑(maculadensa)細胞分泌的前列腺素刺激。而緻密斑能通過血管內的牽張感受器感知遠端小管流量下降,也能接受神經刺激(主要通過β-1腎上腺素能受體)。通過緻密斑的遠端小管流量下降反映了腎濾過壓的降低。而腎素的主要功能即是通過最終升高血壓來維持腎濾過壓。

血管緊張素系統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英語:renin-angiotensin system,簡稱為RAS)或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是一個激素系統。當大量失血或血壓下降時,這個系統會被啟動,用以協助調節體內的長期血壓與細胞外液量(體液平衡)。
當血壓降低時,腎臟分泌腎素。腎素催化血管緊張素原水解產生血管緊張素I。血管緊張素I基本沒有生物學活性,而是經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mzyme, ACE)剪下C-末端兩個胺基酸殘基而形成血管緊張素II。血管緊張素II具有高效的收縮血管作用,從而使血壓升高;血管緊張素II也能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醛固酮。醛固酮能促進腎臟對水和鈉離子的重吸收,繼而增加體液容量,升高血壓。
在臨床醫療中的意義
過度激活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是產生高血壓的原因之一。下面幾類藥物可用於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
腎素抑制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