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囊

脫囊,中醫病名。指因肝經濕熱邪毒下注陰囊所致。以急起陰囊紅腫,繼而潰爛皮脫,睪丸外露甚至脫落為主要表現的癰病類疾病。好發於不注意衛生的老人。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說的陰囊部特發性壞疽。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脫囊
  • 發病部位:陰囊
  • 相關西醫疾病:陰囊部特發性壞疽
  • 主要病因:肝經濕熱邪毒
  • 其他名稱:等陰囊毒、外腎癰、囊發等
  • 多發群體:好發於不注意衛生的老人
  • 疾病分類:外科—癰病類疾病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診查要點,診斷依據,病證鑑別,相關檢查,辯證論治,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文獻摘要,

名詞解釋

指因肝經濕熱邪毒下注陰囊所致。以急起陰囊紅腫,繼而潰爛皮脫,睪丸外露甚至脫落為主要表現的癰病類疾病。好發於不注意衛生的老人。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根據本病臨床表現及特點,與西醫病名陰囊部特發性壞疽基本相同。

病因

本病因肝經濕熱邪毒下注陰囊,以致陰囊紅腫,繼而潰爛皮脫,睪丸外露甚至脫落。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初起陰囊皮膚紅腫掀熱劇痛。
2.1~2天后陰囊皮膚緊張濕裂,色紫黑,繼而陰囊迅速腐爛,滲流血樣污水。
3.全身惡寒,壯熱,大便乾結,小便黃赤,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增多。

病證鑑別

1.脫囊與囊癰
脫囊1~2天后後陰囊皮膚緊張濕裂,色紫黑,繼而陰囊迅速腐爛,滲流血樣污水。囊癰雖見陰囊皮膚紅腫熱痛,但一般不化膿破潰,即使成膿需一周左右,流膿黃稠。
2.脫囊與繡球風
繡球風以陰囊皮膚潮紅、起疹、濕潤或有滲液,劇烈瘙癢、灼痛為主,局部無明顯腫脹,終不潰腐流膿水,全身亦無惡寒發熱等症,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
3.脫囊與血疝
血疝因跌扑或手術所致陰囊腫大,皮色紫暗,脹痛不適,很少化膿,亦不破腐。

相關檢查

診斷本病還可依據查B超示:陰囊正常聲像圖,在陰囊中隔左右各見一卵圓形睪丸,包膜光滑。查皮膚真菌示:陰性,即無致病菌生長。

辯證論治

治療原則

本病早期治療以清熱利濕、解毒散癰;中期以扶正托毒;後期以益氣生血。

證治分類

肝經濕熱證
主證:陰囊掀紅、劇痛,皮膚裂開,潮濕,甚至紫黑潰爛,滲出血性臭味液體,伴惡寒發熱,口乾口苦,舌淡紅,苔黃膩,脈洪數。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散癰。
代表方:龍膽瀉肝湯加減。
常用藥:龍膽草、焦梔、柴胡、黃芩、生地、澤瀉、當歸、白木通、甘草、銀花、連翹、板蘭根。

其他療法

1.初起用玉器膏或金黃膏外敷。如皮色紫黑,加用蟾酥合劑。
2.腐肉與正常組織分界明顯時,改用蟾酥合劑或五五丹。
3.腐肉脫淨,周圍腫勢漸退,肉色鮮紅者,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紅膏外敷。

轉歸預後

本病若正氣較強,病情輕者,及時治療,一般預後良好。若病情較重,正氣較虛弱,部分患者也可並發疝氣、陰囊腫脹等併發症。

文獻摘要

脫囊之病名首見於《瘍科心得集》:“脫囊,起始寒熱交作,囊紅睪丸腫,皮膚濕裂,隔日即黑,間日腐穢,不數日間,其囊盡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