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義簡摩

《脈義簡摩》,脈學著作,8卷。清代周學海(征之)著。成書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此書援引宋以前醫籍中有關脈學之論述進行詮釋。卷1~5分別為部位類、診法類、形象類、主病類,於診脈部位、方法、各種脈象之形態及其所主病證詳細論述;卷6為名論彙編,集李中梓人迎氣口說、李杲內外傷辨等醫論;卷7~8為婦科和兒科診法,述婦人常脈、月經不調諸病脈證、帶下崩漏脈證、妊娠正胎脈證、小兒診額法、虎口診法、面部望診法等。內容較豐富,條理清晰。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脈義簡摩》
  • 作者:周學海(征之)
  • 成書年代:清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成書背景,流傳版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成書背景

周氏認為診脈之學重在脈理,而前賢諸論散見於諸書而無專書,故收集《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脈經》、《甲乙經》、《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宋元以來醫著,以及日本、西歐國家有關著作內容而成本書。

流傳版本

現存《周氏醫學叢書》本。

作者簡介

周學海(1856~1906)清代醫學家。字澄(澂)之,一字健之。浙江建德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士,授內閣中書,官至浙江候補道。儒而精醫,論脈尤為精詳。著《脈義簡摩》八卷,《脈簡補義》、《診家直訣》、《辨脈平脈章句》各兩卷(後人合刊為《周氏醫學叢書脈學四種》)。所著引申舊說,參以實驗,多心得之言。慕宋元人之善悟,故於史堪、張元素、劉完素、滑壽諸家書,皆有評註。服膺清代名醫張璐、葉桂兩家,證治每取張說,曾評註葉著《溫熱論》、《幼科要略》、《葉案存真類編》。宦遊江淮間,治疑難症多有奇效。博覽群書,費時二十年(1891-1911) ,匯刻《周氏醫學叢書》三集,共收醫籍三十二種,一百八十八卷,為中醫叢書之佳作。

內容簡介

卷一為“部位類”,詳分三部九候,三部分配臟腑等;卷二為“診法類”,述布指、平息、舉、按、尋、推等;卷三為“形象類”,論五臟平脈變脈、四時平脈變脈、六氣脈、胃氣脈等;卷四、卷五為“主病類”,載陳修園和郭元峰兩家有關二十八脈的綱目等,並述浮沉表里辨、真髒脈、死脈等;卷六為“名論彙編”,以補前五卷所未備,如論診脈需宗法古經、脈氣、脈位,李士材人迎氣口說,李東垣內外傷辨等;卷七為“婦科診略”,闡述婦人常脈、月經不調諸病脈證、帶下崩漏證、妊娠胎脈證等;卷八為“八科診略”,有診額法、診虎口法、診面五色主病法等。

影響評價

本書資料豐富,是收集有關脈學內容較全面的一部專著,對學習和研究脈學有一定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