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閉式引流

胸腔閉式引流

胸腔閉式引流是將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內,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氣體或收集胸腔內的液體,使得肺組織重新張開而恢復功能。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廣泛地套用於血胸氣胸膿胸的引流及開胸術後,對於疾病的治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胸腔閉式引流的適應症,胸腔閉式引流術的分類,引流裝置的分類,操作方法(肋間粗管),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

胸腔閉式引流的適應症

1, 氣胸:中等量氣胸或張力性氣胸
2, 外傷性中等量血胸
3, 持續滲出的胸腔積液
4, 膿胸,支氣管胸膜瘺或食管瘺
5, 開胸術後

胸腔閉式引流術的分類

1, 肋間細管插管法(6-10Fr):一般用於排出胸內積液,積氣或搶救時套用。因管徑較細,操作簡單臨床上經常套用。但其對排出較稠的液體如積血、膿液等不甚通暢。
2, 肋間粗管插管法(20-24Fr):就是經肋間插入一個稍粗一點的管,操作簡單,又可引流大部分不是十分粘稠的液體。但此法長時間帶管容易引起疼痛。
3, 經肋床插管法(28-40Fr):因此法切除一小段肋骨,經肋骨床插管,可插入較粗的引流管。並能通過手指或器械分離胸內感染分隔。因此,適用於膿液較粘稠的具有感染分隔病例,並可長時間帶管。但其缺點是損傷較大,手術複雜。

引流裝置的分類

1, 引流袋引流:適用於吸管引流,多用於引流胸腔積液。引流管直接接到一密封地所料引流袋。因沒有水封瓶不能產生負壓,因此,不適用肺內仍有漏氣的病例。
2, 水封瓶引流:適用於大部分病例,可排出胸內積氣、積液、積血及膿液。
3,水封瓶負壓吸引引流:因能加大胸內負壓,故適用於胸內肺膨脹不良殘腔較大的病例。

操作方法(肋間粗管)

1、 術前先做普魯卡因皮膚過敏試驗(如用利多卡因,可免作度試),並給予肌內注射苯巴比妥鈉0.lg或哌替啶50mg。
2、 患者取半臥位(生命體徵未穩定者,取平臥位)。積液(或積血)引流選腋中線第6~7肋間進針,氣胸引流選鎖骨中線第2~3肋間。術野皮膚以碘酊、酒精常規消毒,鋪無菌手術巾,術者戴滅菌手套。
3、 局部浸潤麻醉切口區胸壁備層,直至胸膜並可見積液或積氣抽出;沿肋間走行切開皮膚50px,沿肋骨上緣伸入血管鉗,分開肋間肌肉各層直至胸腔;見有液體或氣體湧出時立即置入引流管。引流管伸入胸腔深度不宜超過4~125px,以絲線縫合胸壁皮膚切口,並結紮固定引流管,敷蓋無菌紗布。引流管末端連線至水封瓶,引流瓶置於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
4、 胸膜腔大量積氣、積液者,開放引流時應緩慢。引流液體首次勿超過1000ml,防止 發生縱隔的快速擺動移位或復張性肺水腫的發生。待病情穩定後,再逐步開放止血鉗 。

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

1, 保持胸閉引流的密閉性: 由於胸腔內是負壓,為了防止引流液倒流而發生逆行感染,要確保患者的胸閉引流瓶平面低於胸腔引流口平面至少60 cm,囑患者活動時不要將引流瓶提的太高,更不能跨床。引流管不要過長,以防摺疊。為防止胸腔管與外界相通,更換引流瓶時,必須用雙鉗雙向夾管;為防止患者外出做檢查時,管路連線不緊密或引流瓶傾斜至水封管露出水面等情況發生,套用兩把鉗子不同方相進行夾管。若為有齒鉗,其齒端需包裹紗布或膠套,防止夾管時導致引流管破裂、漏氣。
2, 保持胸閉引流的通暢性:
(1) 觀察引流管的水柱波動情況:水柱波動不僅可以觀察胸閉引流的通暢性,還可反映肺膨脹的程度。正常平靜呼吸時水柱波動為3~250px,而咳嗽時及深呼吸波動幅度可增至12—400px。胸腔內殘腔大的患者,水柱波動較大,有的高達500px,甚至水封瓶內的液體會吸人到儲液瓶中。隨著余肺膨脹,殘腔變小,負壓逐漸變小,水柱波動僅為2~4cm或有輕微波動時可以考慮拔管。水柱波動的範圍愈大,提示胸腔內殘腔較大,肺膨脹不好。水柱波動逐漸消失是引流管拔除的重要指征之一;而當水柱波動突然消失,則考慮可能是管路不通暢或阻塞。
(2) 定時擠壓引流管,保證引流管通暢:當引流液為血性液時,需每1—2小時擠壓管路1次。操作時雙手握住引流管l0~ 15 cm處,雙手前後相接,一手手心向上,貼近胸壁,將引流管置於指腹與大魚際之間,另一手在距前面一隻手的下端4—5cm處阻斷引流管,前面的手高頻快速用力地擠壓引流管,隨後兩隻手同時鬆開,利用引流管內液體或空氣衝擊將堵塞引流管的血凝塊或組織塊衝出,如此反覆。或用滑石粉捋管:將滑石粉塗抹胸管表面,右手卡住上端胸管,左手自上而下卡住胸管向下滑行,致胸管下段後右手鬆開。此方法可加大胸管負壓,引流出不太堅固的血凝塊或凝固的纖維素。
3, 觀察引流管氣體排出情況漏氣可分為3度:患者用力咳嗽、屏氣時,引流管內有氣泡排出者為Ⅰ度;深呼吸、咳嗽時有氣泡排出為Ⅱ度;平靜呼吸時有氣泡排出為Ⅲ度。Ⅰ-Ⅱ度漏氣在2-5天后即可自愈;Ⅲ度可逐漸轉為Ⅱ度、Ⅰ度,於5-7天后自愈,若有大的支氣管瘺或殘端瘺會出現持續有Ⅲ度漏氣及出血或感染徵象,需另行處理。
4, 持續負壓吸引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一般開胸術後胸腔閉式引流的負壓吸引,應以超過吸氣末胸腔負壓5-250px即可。若患者肺彈性較差、壓縮時間較長或肺表面有薄纖維膜覆蓋致肺復張困難、肺段切除肺斷面持續漏氣較多或氣胸患者,負壓可適當加大至10-375px。負壓吸引開始應設定在低負壓水平,根據患者情況進行緩慢微調。負壓吸引時應嚴密觀察胸腔壓力的變化,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胸悶、氣短、發紺、血性引流液增多等情況,判斷氣管是否居中,聽診雙肺呼吸音是否對稱。負壓吸引一般應在術後24 h以後開始使用,防止出現胸腔內滲血。在臨床工作中,不要隨意調整或中斷負壓吸引,防止復張的肺泡再次發生萎陷。
5, 預防感染:一切均應堅持無菌操作,換瓶拔出接管時要用消毒紗布包好,保持引流管、接管及引流瓶清潔,定時用無菌蒸餾水沖洗;水封瓶應位於胸部以下,不可倒轉,維持引流系統密閉,接頭牢固固定,以預防胸腔內感染。
6, 拔管指征:胸腔閉式引流術後48-72小時,觀察引流液少於50ml,無氣體溢出,胸部X線攝片呈肺膨脹或無漏氣,病人無呼吸困難或氣促時,可考慮拔管。拔管時指導患者深吸一口氣,吸氣末迅速拔管,用凡士林紗布封住傷口,包紮固定。拔管後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胸悶、呼吸困難症狀,切口漏氣、滲液、出血和皮下血腫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