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伴胸悶心悸

胸痛伴胸悶心悸

胸痛伴有胸悶、心悸,與此同時或在此之前,出現發熱、身體酸痛、咽痛、腹瀉等症狀,可見於急性心肌炎。,多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起病多較急,患兒拒食、面色蒼白、嘔吐、呼吸困難、乾咳。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胸部
  • 相關疾病:肺炎 病毒性心肌炎 風濕熱 白喉 傷寒 猩紅熱 敗血症 白喉性心肌炎 傷寒性心肌炎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 小兒心肌炎 新生兒心肌炎 濕阻 痰濕阻肺 脅痛 心癉 心脾兩虛 心氣虛 心血虛 心血瘀阻 心陽虛 心陰虛 胸痹 胸痹心痛
  • 相關症狀:出冷汗 腹瀉 過度換氣綜合徵 呼吸困難 劇痛 咳嗽 咯血 面色蒼白 膿胸 疲乏 氣胸 收縮期雜音 舒張期奔馬律 吞咽困難 心包炎 心悸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臟擴大 胸悶 胸痛 胸痛伴冷汗 胸痛伴胸悶、心悸 休克 血壓下降 咽痛 藥物中毒
  • 所屬科室:內科 心內科
  • 相關檢查:腦脊液鈉 尿血紅蛋白定性 紅細胞鹼粒凝集試驗 甲狀腺球蛋白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胸痛伴胸悶、心悸的病因
見於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acutemyocarditis)是一種心肌損傷性疾病,常發生於風濕熱活動期或繼發於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白喉、敗血症、肺炎、猩紅熱及傷寒等。可伴有中度發熱、咽疼、腹瀉、皮疹等症狀,繼之出現心臟症狀。主要症狀有疲乏無力、食欲不振、心前區不適、心悸、頭暈、腹痛、肌痛。

檢查

胸痛伴胸悶、心悸的診斷依據
1)常發生於風濕熱活動期或繼發於其它感染性疾病及化學藥物中毒等。
(2)有心悸、氣促、胸悶及胸痛等臨床表現。
(3)體檢可有心率加快、心臟擴大,第一心音減弱,舒張期奔馬律及各瓣膜區可聞及收縮期雜音,重者則發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4)化驗檢查時可有:①白細胞計數可增高;②血沉加快;③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及磷酸肌酸激酶增高。
(5)X線檢查可有心臟擴大,以向左擴大為主。
(6)心電圖變化可有各種心律失常,傳導阻塞及非特異性ST段抬高,T波倒置及QT間期延長等。

鑑別診斷

胸痛伴胸悶、心悸的鑑別診斷
(1)胸痛伴咳嗽:氣管、支氣管、胸膜疾病所致的胸痛常伴有咳嗽。
(2)胸痛伴吞咽困難:見於食管疾病,例如食管炎、食道裂孔疝、食道腫瘤引起的胸痛。
(3)胸痛伴咯血:肺結核、肺梗塞、支氣管擴張症、原發性肺癌的胸痛常伴有咯血。
(4)胸痛伴呼吸困難:大葉性肺炎、自發性氣胸、滲出性胸膜炎、過度換氣綜合徵等引起的胸痛常伴有呼吸困難。
(5)胸痛伴冷汗、面色蒼白、胸痛、心前區劇痛、伴有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冷汗、四肢發涼等休克症狀可見於心肌梗塞。
(6)胸痛伴發熱:胸痛伴發熱、咳嗽,伴有相應的胸部體徵,可見於大葉性肺炎、結核性胸膜炎、膿胸等。胸痛、心前區疼痛,伴有發熱、出冷汗和疲乏,出現呼吸困難及咳嗽,可見於心包炎。
(7)胸痛伴胸悶、心悸:胸痛伴有胸悶、心悸,與此同時或在此之前,出現發熱、身體酸痛、咽痛、腹瀉等症狀,可見於急性心肌炎。
1)常發生於風濕熱活動期或繼發於其它感染性疾病及化學藥物中毒等。
(2)有心悸、氣促、胸悶及胸痛等臨床表現。
(3)體檢可有心率加快、心臟擴大,第一心音減弱,舒張期奔馬律及各瓣膜區可聞及收縮期雜音,重者則發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4)化驗檢查時可有:①白細胞計數可增高;②血沉加快;③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及磷酸肌酸激酶增高。
(5)X線檢查可有心臟擴大,以向左擴大為主。
(6)心電圖變化可有各種心律失常,傳導阻塞及非特異性ST段抬高,T波倒置及QT間期延長等。

緩解方法

胸痛伴胸悶、心悸的預防
急性心肌炎的預防在於避免致病因素,充分治療原發病如白喉應早期給予定量抗血清治療。咽炎、扁桃體炎等鏈球菌感染時應予以青黴素治療。某些感染,如麻疹、脊髓灰質炎、白喉等可通過預防注射達到預防的目的。
(1)絕對臥床休息,給予高蛋白、多維生素及易消化性食物飲食。(2)有心力衰竭時,應取端坐位,雙下肢下垂或半臥位,也可輪流結紮肢體,以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荷。(3)有休克時應取平臥位,頭稍低,及時清除口腔內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4)出現嚴重心力衰竭或休克時,應速送醫院救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