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謙(黃埔軍校首任教育長)

胡謙(黃埔軍校首任教育長)

胡謙,國民黨高級將領,江西興國人。 歷任廣東大元帥府軍政部次長、軍務局長,軍需總監等職,後任黃埔軍校教育長(首任),1927年被張發奎部李漢魂捕殺,追贈上將軍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謙
  • 別名:名寅文,字戇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興國
  • 出生日期:1882年
  • 逝世日期:1927年
  • 職業黃埔軍校教育長
  • 畢業院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大元帥府軍政部次長、建國軍北伐第三軍軍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胡謙(1882~1927) 原名寅文,字斡丞,後改字戇忱,江西省興國縣北門外瑤崗腦村人。
國民黨陸軍中將,黃埔軍校第一任教育長。江西陸軍武備學堂,1904年留學日本學習軍事,日本東京振武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輜重科畢業。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8年底回江西,任江西陸軍第二十七混成協第五十四標二營管帶。1911年9月參加光復袁州、萍鄉,任袁(州)臨(川)瑞(金)都督府都督。江西統一後,改任萍鄉分府都督,後為江西都督府高級參謀。
1913年參加湖口起義,任贛南兵站分監,李烈鈞贛軍旅長,江西討袁軍總參謀長。二次革命失敗後,往上海寓居,後赴日本。1917年回國參加護法運動,任廣東軍政府參謀本部第一局局長。後兼廣東護國軍講武學堂教育長。1920年隨李烈鈞赴貴州。任鎮遠行營高級幕僚處處長。同年返粵,任陳炯明粵軍總司令部軍事委員。1921年任駐粵滇贛軍前敵總指揮。1922年5月任援贛別動軍總指揮,率部討伐陳炯明部。次年春,任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軍政部高級參謀、代理軍政部次長,國民黨中央軍需總監、同年任大本營增城命令傳達所所長,率部於增城擊敗陳炯明叛軍。1923年底任廣州大本營軍政部軍務局局長,代理陸軍部次長。
1924年,胡謙擔任大元帥府軍政部次長、建國軍北伐第三軍軍長,任北伐討賊軍第三軍軍長,兼大本營財政委員會委員,經理軍需事宜。同年10月任中央軍需總監。1924年11月任黃埔軍校第一任教育長。1925年初第一次東征時留守廣州。同年秋參加第二次東征,“同年(1924年)11月,因教育訓練繁複,增設教育長一人,以第八軍軍長鬍謙任之,秉承校長之命,掌理校務”。在平定楊劉叛亂中,“先生亟督率黃埔學生千餘人,進攻獵德,殲滅趙成梁部”,“至第二次東征,蔣總指揮任先生為總指揮部參謀長,先生建議必先破惠州敵軍之老巢,以除師行之障礙。洎惠州克復,蔣總司令嘉獎先生功,任為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十八師師長,留守惠州兼警備司令,後方鞏固。大軍北伐直進,無後顧之憂,先生大有力焉”。任東征軍總指揮部參謀長。1926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十八師師長。北伐開始後駐惠州,任惠州警備司令。1927年9月因與張發奎、第四軍二十五師師長李漢魂發生衝突,胡謙兵敗,被李處決於惠州。後被迫贈為陸軍上將。曾出版發行《胡謙將軍傳略》等。其事跡載入台灣出版的《黃埔軍校先烈傳略》。

人物生平

胡謙(公元1882——1927年),原名寅文,字斡丞,後改字戇忱,興國縣北門外瑤崗腦村人。孫中山的的忠實追隨者,國民黨高級將領。
胡謙出生在清末封建統治即將崩潰的黑暗時期。他自幼天資聰慧,磊落有大志,常以廓清寰宇、復興中華為己任,勤奮讀書。公元1902RH ,江西護理巡撫相逢時奉督練處令開辦江西武備學堂,飭各縣考選學生送省入學。胡謙從興國應選赴試,名列前茅。入學後,他學習勤奮,為總辦汪瑞凱、監督陳伯文、教官吳介璋等稱許。未幾,北京練兵處考選學生東渡日本深造,江西應選派四人,胡謙又以成績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當選,和第一名的李烈鈞一起,由江西巡撫夏時資送京應試,並於1904年東渡日本。到日本後,他先從私人學日語,繼入武學校學學中等基本學科,如算術、代數、幾何、日文等。振武學校畢業後,他被分派到聯隊入伍一年,其間當二等兵三個月,當一等兵三個月,當上等兵三個月。自此,始進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學習一年半。
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
在日本學習期間,他一方面不知疲倦地吸收軍事、文化及其他各方面的知識,勤學苦練帶兵本領。另一方面,積極向孫中山等先進分子靠攏,參加革命活動,加入同盟會。1908年學成回國,分發在江西袁州(今宜春市)任駐贛陸軍第二十七協五十四標二營管帶。從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胡謙訓練有素,帶兵有方,對士兵嚴格要求,威望很高。1911年10月10日,同盟會領導武昌起義獲得成功,胡謙繼九江、南昌獨立後,也在袁州、臨川、瑞州都督分府於萍鄉,胡謙被推舉為都督。隨即,他將地方武裝巡防隊擴編,兵力由原來的一個營擴為四個營。軍需處長鬍淵是胡謙的胞兄,日本警監學堂畢業。與此同時,地方上又推舉鐘震川為袁州民政長。此時,三人之間關係正常,未發生任何芥蒂。
1911年11月,袁州都督府奉令撤銷,胡謙任都督,所有都督府一切收支帳目一併移交江西都督府接收。袁州民政長鐘震川在清查袁州都督府收支帳目時,發現身為軍需處長的胡淵竟然貪污浮報,數額頗大。鐘震川深感事關重大,便召開民眾大會,將胡淵交付公審。時群情激憤,要示處決胡淵,鐘震川迫於民眾壓力,只得交付執行。此事在胡謙和鐘震川之間埋下了禍根。
1912年四、五月間,李烈鈞任江西都督,並啟用鐘震川為內政司長,胡謙這都督府高等軍事顧問。一日,鐘震川出席都督府政務會議,胡謙也以高級軍事顧問的身份列席。冤家相見,胡謙想起胞兄胡淵即是因為鐘震川才命喪泉,於是一怒之下,拔槍將鐘擊斃。事發之後,同盟會的會員立即在江西召開支部大會,要求李烈鈞懲辦胡謙。李烈鈞因與胡謙有同學之誼,並深愛其才,不欲加殺。但不殺胡謙又不足以服眾,只得揮淚割愛,下令槍決胡謙,並交都督府參軍長蔡銳霆在南昌城內東湖邊執行。聰明的蔡銳霆暗窺李烈鈞的左右為難的矛盾心情,在執行時,只朝胡謙胡擾打了幾槍,說草草了結。其實僅一槍擊中了胡謙的左肋,胡謙之妻暗中將胡謙納入大缸中,運往上海醫治。經過數月精心治療,胡謙出院,撿回了一條性命。
1913年7月12日,二次革命開始後,李烈鈞以為湖口是江西之門戶,需要有掌兵大員坐鎮其間,故特授胡謙以督辦統稅之名,實則密令其練兵,以固其咽喉要地。第二年,胡謙又被調回省任討袁軍總參謀長。討袁失敗後,他和李烈鈞、黃興等再次東渡日本,待機而行。
1915年,胡謙等秘密回國。此時的中國軍閥混戰,封建割據,兵事迭起。胡謙在此其間,跟隨著孫中山先生,輾轉於廣東、廣西、湖南等省,或運籌,或督戰,或辦學,為國民革命政府立下了屢屢戰功。1917年7月,護法戰爭開始,孫中山率領滇軍和部分桂軍等,抗擊北洋軍閥。但聯軍出師不利,敗走湖南,當時,是胡謙經過認真分析形勢後加以制止,獻計截敵人,擊敗北洋軍參謀長張懷芝的部隊,扭轉了整個戰爭的局面,終於反敗為勝。胡謙的機智勇敢和卓民的軍事才能,深得孫中山先生的讚賞。1918年西南軍政成立後,任命胡謙為參謀部第一局局長,主持作戰計畫。
1919年,胡謙調任廣東護國軍講武堂教育長。在這期間,他對學生嚴格要求,悉心調教。他經常告誡學生訓練時要多吃苦,為的是戰場上少犧牲。在生活上,他對學生則體貼入微,就連學生們在長途行軍腳底起了泡,也親自過問,並親自端來熱水給他們洗腳。在當時等級制度森嚴的軍隊里,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所以他深得學員們的愛戴。他為國民革命培養了許多英勇善戰的棟樑之才,如蔡廷楷、劉紹漢、沈載英等一代名將多出其門下。
1921年,總統府參謀長李烈鈞奉總統孫中山先生命令,率滇、贛聯軍北伐,胡謙也以北伐援贛別動軍總指揮的身份參加了。在這次北伐戰爭中,再一次顯示了胡謙的軍事才能。初,聯軍駐紮在桂林,擬從湘入贛。後因叛軍陳炯明部占領湖南,聯軍輾轉不得行。是胡謙獻計回師廣東,再由廣東入江西,並親自對起草計畫書,經過周密部署,率部由側面入贛,收復多縣。
1923年,胡謙任大元帥府高級參謀,隨軍政部長程潛出師西江,兼任程部之參謀,西江平定後,又任大元帥命令所所長兼增城防守司令。這時,陳炯明入侵東江,率領逆軍近萬人,由桂系名將林虎指揮,來勢兇猛。而胡謙所率各部疲憊之師只不過千人,仍與叛軍周旋達數月之久。最後終因駐守石龍之正面各軍退卻,胡謙陷入孤軍作戰的困境。面對敵人的圍困,胡謙又出奇制勝,挽回危局。為了節約子彈,他規定非敵人達到三百米以內,不得開槍射擊,同時設法尋找子彈代用品,初,他下令讓城內居民按戶按人徵集石頭送上城牆,用石頭擲擊敵人。石頭用尺了,乃改用開水燙澆敵人。最妙的一著是用陳久的大糞,抬上城頭,煮滾以後噴射敵人,使敵兵身上所沾之處,劇痛發爛,致使士氣一落千丈。這樣便大地挫敗了敵人的強攻。
由於大軍雲集增城,士兵良莠不齊,加上城中煙館賭攤,星羅棋布,一時出現士兵強買勒索行為。各商業店因不堪其擾,紛紛閉門罷市。胡謙意識到如此下去,不但影響軍需、民用的供應問題,而且還會危及軍民關係。這了軍民相安,穩定秩序,鞏固城防,胡謙親臨商會,召集各業商人,曉以利害,勸導開市,並下令以紀律較好的譚鴻支隊出面維護市場秩序,兼負城內治安之責,授予譚為增城憲兵司令之職,令其日夜上街巡查,並於當街處決了幾個強買勒索、聚賭滋事之徒,終使城中秩序安定,商店開市,軍心日見穩定。
胡謙就是憑著這樣頑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以及對國民革命的無限忠誠,帶領官兵,固守孤城12個晝夜,直到1923年一月下旬援軍的到來,里外夾攻,大敗敵軍。增城一戰,牽制了敵軍,使其不得直下廣州,同時又使正面各軍得以保全,為北伐戰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大元帥孫中山高度讚揚他說:“吾國數千軍人之美德,復見於茲。”並論功行賞,任他為軍政部次長,建國軍北伐第三軍軍長。1924年10月,當時黃埔軍校校長蔣 介石又委任他為黃埔軍校首任教育長。
1925年,北伐軍開始第一次東征,蔣介石任總指揮,先後收復東江、潮州、梅州等地,後因北伐軍中滇桂楊、劉二軍入廣東以來,明搶暗奪,平日只顧收稅索餉,無心東征,驕橫不可一世,路人為之側目,蔣介石恐慌其策反,又回師靖敵。胡謙則率黃埔學生千餘人進攻獵德,一舉殲滅趙成梁部,使得蔣得以一心指揮大軍長趨廣州,肅清楊、劉。第二次東征時,蔣介石任命胡謙為北伐總指揮部總參謀長。胡謙縱觀當時形勢,認為惠州是東江的重要門戶,北伐的一大障礙,只有先破得惠州敵軍,掃清前進道路,才有可能進入東江,清除陳炯明部。蔣 介石很快採納了他的建議。由於楊坤如死守,惠州久攻不克,官兵傷亡過重,蔣介石氣餒,並萌退兵之意。而胡謙則力主東征軍繼續猛攻,並調譚曙卿接任團長揮二團,終於攻下了惠州。
惠州大捷後,蔣 介石任命胡謙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師師長,留守惠州,兼惠州警備區司令。
惠州地處沿海,素多匪患,加之被擊散的敵軍殘部四處出沒,危害治安,為了鞏固後方,使大軍北伐無後顧之憂,胡謙駐惠州二年,搜尋進剿,不遺餘力,不僅把惠州城治理得城泰民安,而且從黃埔軍校畢業生中,遴選出贛籍學生五十名,調到十八師,把十八師建成一支能征征善於戰的勁旅。
1927年8月,第四軍軍長張發奎率部移駐廣州,與當時廣東省主席李濟深聯繫起來,圖謀反蔣 ,他們共同密謀,準備從蔣的主力胡謙開刀。於是李濟深下令胡謙的部隊主力開往贛州,另由張發奎二十五師李漢魂進駐惠州。
李漢魂就是早年被胡謙擊斃的鐘震川的外甥。李漢魂為了公報私仇,表面上是尊稱胡謙為革命老前輩,實際上卻暗中策劃謀害胡謙的勾當。一天,胡謙在往惠州公園召開軍民聯歡大會,歡迎李漢魂。不料,李漢魂卻在答謝詞中說要清算胡謙。胡謙此時方知中計,趕忙返回警備司令部。李漢魂率隊尾追,並趁亂將胡謙亂槍射死。隨後又以“胡謙畏罪潛逃,拒捕被殺”草草了事。一代英雄就這樣倒在了亂槍之下,終年48歲。
胡謙一生追求孫中山先生,護衛國民革命政府,遵守三民主義,為國民政府立下了汗馬功勞,卒以身殉職。他的一生雖然不算長,但在國民革命史上,卻留下了許多以少勝多,以智克敵人,以奇制勝的佳話。
蔣介石為獎勵他的豐功,令南京政府追恤他為陸軍上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