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的呼喚:沙漠考古手記

胡楊的呼喚:沙漠考古手記

《胡楊的呼喚沙漠考古手記》是2004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景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楊的呼喚:沙漠考古手記
  • 作者:景愛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1月1日
  • 頁數:308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0653875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作者簡介

景愛,遼寧本溪人。先後在吉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理事,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自1973年開始沙漠考古,足跡遍及中國北方沙漠草原地區,兩次進入塔克拉瑪乾沙漠。提出了“沙漠化二重性”的論斷,即沙漠化既是自然現象,又是社會現象,是人類活動作用於自然的結果。人類活動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改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使人類與自然處於和諧狀態,是防治沙漠化的基本途徑。這一論斷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贊同。由於在沙漠化研究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被收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和中國治沙名人錄,被稱作“沙漠考古第一人”。除本書外,還著有《中國北方沙漠化的原因與對策》(國家“八五”規劃重點科技專著)、《尼雅之謎》(被評為20世紀文博考古最佳圖書)、《沙漠考古通論》、《沙漠考古》、《警報:北京沙塵暴》、《走近沙漠》。此外,還著有歷史文物著作4種,合編合譯著作7種。

內容簡介

《胡楊的呼喚:沙漠考古手記》講述的是在弱水下游古居延海一帶,曾是水草豐美的綠洲,出現過燦爛的古代文明。唐代詩人王維在此留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千古名句,然而時過境遷,如今這裡已變成戈壁和沙漠的死亡世界。本書向讀者提示了歲月滄桑的痕跡,指出了人類應當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謀求共存共榮,實現人類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媒體評論

書評
每一位來到這裡的人,都會被它的美麗和蒼涼深深吸引。每一位離開這裡的人,都會因它的蒼涼和美麗深深惋惜。我第一次踏上這個偏僻而遙遠的戈壁灘,是個冬天。空曠無垠的浩瀚大漠,它是那樣的荒涼,荒涼中透著人性的呼喚——那就是胡楊!

目錄

為景愛《胡楊的呼喚》作序
《胡楊的呼喚》序
前言
上篇 初訪額濟納(1990)
一 從呼和浩特到銀川途中
遠望狼山
近看烏蘭布和沙漠
流沙逼近黃河
二 越過賀蘭山
關於賀蘭山的誤解
賀蘭山口與明長城
汽車穿過三關口
三 巴彥浩特見聞
舊市區與新市區
王府王陵與延福寺
騰格里沙漠
四 考察吉蘭泰鹽湖
鹽湖奇觀
吉蘭泰鹽湖的形成
吉蘭泰鹽湖的沙害
五 從吉蘭泰到額濟納旗
六 被流沙埋沒的古商道
七 達來呼布小鎮的印象
“北京來的第二位客人”
像大海般的深淵
小城鎮中的密集居民
八 尋找古居延海
居延海之謎
踏勘天鵝湖
天鵝湖邊的峰火台
九 到中蒙邊境地區考察
宗間阿瑪
查乾川吉
邊界上的烽火台
十 兩個湖泊的命運
關於兩湖的小檔案
西北科學考察所見湖泊
我所見到的兩湖
十一 戈壁灘上的野生動物
戈壁灘上的野駱駝
其他野生動物
追趕狍子
十二 神樹胡楊王
古老的樹種
參觀神樹胡楊王
十三 戈壁灘上的寺廟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