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拱辰

胡拱辰(1416—1508),字共之,明淳安胡溪(今梓桐鎮)人。

基本介紹

  • 本名:胡拱辰
  • 字號:共之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地:淳安胡溪
  • 出生時間:1416年
  • 去世時間:1508年
生平,事跡,著作,家庭,

生平

明正統四年(1439)進士,授黟縣知縣,有政績,升為監察御史,疏陳時弊八事。後因父去世而辭歸守孝。景泰元年(1450)重新起用,所陳之事,多被採納。歷任貴州左參政,廣東、廣西、四川布政司,南京左副都御史、操江提督、南京兵部侍郎,最後,以南京工部尚書辭歸。弘治中,巡按御史陳銓曾向朝廷進言,說胡拱辰“退休十餘年,生平清操如一日,乞加禮異,以勵臣節”。朝廷月給米二石,每年給夫四人。正德三年(1508)卒於家,享年93歲。贈太子少傅,諡號“莊懿”。

事跡

己已年(1449),蒙瓦剌部首領也先俘去英宗,代宗遣使臣蔣文等來到拱辰守孝的墓廬奪情請其入京,堅守制不起,侍者懇詞諭以時事危重。拱辰翻然改曰:“君父一道也,今朝廷危急存亡之秋,寧忍泄泄(人之殃)”於是上京師圖,所陳之策,多被採用。景泰庚午(1450)改江西道,因聖駕未復,國事多艱,凡四上章累千萬言,安宗社為心,皇上皆嘉納之。拱辰在內台七載,日惟左右楓宸與聞機務大政,蓋不特以肅僚貞度為職。後升貴州左參政,廣西、四川布政使,南京左副都御史、操江提督,南京兵部侍郎,最後,在南京工部尚書辭歸。任左參政時,上書陳述國家要重視選將、保邦、修德、弭實的重要性,深得景帝信任。任職間平定了宣慰安隴富叛亂,隴富感服躬士兵送往迎來。貴州等驛自此通行無滯。後在廣西又平定白水堡地方少數民族仡佬族頭目沈時保的騷亂。
在四川、廣西皆有安邦保疆功績。在兼提督江巡時捕獲劫掠巨魁;任南京兵部侍郎時,孝廟春秋旺盛而天下尚虛,拱辰不勝激切,與侍郎倪謙、崔恭眛死上言,而在京大臣舉座驚懼失色,幸聖嘉納,升南京察院右副都御史,皇上賜金織緋禮包一襲,又上章乞休,召至便異化慰留再四,甲辰(1484)親擢南京工部尚書。時議修府之九五大殿,所需之材葺之則用五十一萬一千有奇支之則什一耳。拱辰顧惟江南旱澇相仍,民力弗堪,他即在朝陽門外育桐、漆、棕三園,各設百戶一員,軍丁一百名看守外,每年仍於各處行取工匠開漆、剝棕、打油、絡繹於道,供應糜費,拱辰乃上章乞委部屬會同巡視屯田,御史諧三園通量地畝,分載樹株,責以成效止。令各園軍丁事事人甚便之,本部虞衡營膳二司防禦事重物料數多,俱難兼管,拱辰奏請各添設一主事,責專而事集,待事辦妥,兩次上章乞休,致始得準,遂歸里。
弘治中,巡按御史陳銓,曾向朝廷進言,說拱辰退休十餘年,生平清操如一日,乞加禮異,以勵臣節。朝廷賜祿米每月二石,與隸卒四人。正德三年(1508)卒於家,享年九十三。知府訃告於御史,據史載:“拱辰死之日,身無以為斂,祭無以禮,棺槨助於有司,孝帛資於親黨,似此廉貧,實可憐憫。史鑑乃轉聞於朝。朝上深加痛悼追贈太子少傅,謚莊懿。”

著作

胡拱辰不但為官勤政為民,廉詰奉公,而且學識淵博,著作甚豐,有《雞肋》、《文武學則》、《錦官稿》、《從徵稿》、《華封紀事》、《山居雜詠》、《敬所雜著》、《亦拙齋詩集》等八九部。

家庭

他的胞弟胡拱璧,天性教友,穎敏好學,經史諸子百家皆通其大旨,恬淡閒雅,不以事物經心。胡拱辰高官一品,他絲毫不顯貴,不張揚,韜晦丘園,足跡不履公庭,從不參加什麼應酬,知縣、知府大人請他飲酒,均婉言謝絕。胡氏兄弟實是冰清玉潔,實心實德為人為官為學。胡拱辰的長子胡孟陽、孫胡鋌,皆學有所成,前後任官履職,奉公為民。為表彰胡拱辰的德政,梓桐建有“進土坊”;縣治中街建有“同朝尚書坊;”縣西隅有“晚節重恩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