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曼努埃爾·何塞·多明戈·奧爾蒂斯·德·羅薩斯(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

胡安·曼努埃爾·何塞·多明戈·奧爾蒂斯·德·羅薩斯

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一般指本詞條

胡安·曼努埃爾·何塞·多明戈·奧爾蒂斯·德·羅薩斯·洛佩斯·德·奧索爾尼奧(Juan Manuel José Domingo Ortiz de Rosas y López de Osornio) (簡稱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Juan Manuel Ortiz de Rozas, 1793年3月30日—1877年3月14日)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Juan Manuel deRosas1793-1877年)阿根廷省長時代的霸主,南美第一個考迪略。出身於大農牧場主家庭,1827年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武裝部隊總司令。1829~1832年在聯邦派支持下任省長。1833~1834年發動討伐南方印第安人的荒漠遠征。1835年再度任省長,被授予無限權力,建立起20年的專制統治,並享有以聯邦名義宣戰或媾和的全權。全國各省實際上都處在他的控制之下。1839年派兵侵入烏拉圭,1843~1851年圍攻蒙得維的亞。1852年2月3日在卡塞羅斯戰役中被烏爾基薩領導的反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聯軍擊敗,逃亡英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
  • 外文名:Juan Manuel Ortiz de Rozas
  • 國籍阿根廷
  • 出生日期:1793年3月30日
  • 逝世日期:1877年3月14日
  • 職業:阿根廷軍事和政治領導人
  • 信仰天主教
介紹,時代背景,建立獨裁,恐怖統治,外交政策,好戰而亡,複雜評價,

介紹

羅薩斯出身於擁有幾處最大養牛場的農場主家庭,1827年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武裝部隊總司令。1829~1832年在聯邦派支持下任省長。1833~1834年發動討伐南方印第安人的“荒漠遠征”。1835年再度任省長,強迫省立法會議授予他“無限權力”,建立起專制統治,並掌握阿根廷各省外交權力。1839年派兵侵入烏拉圭,1843~1851年參與圍攻蒙得維的亞。1852年2月3日在卡塞羅斯戰役中被烏爾基薩領導的聯軍擊敗,逃亡英國。1877年3月14日卒於英國南安普敦。羅薩斯統治期間,殘酷鎮壓各地反獨裁鬥爭,利用特務組織人民復辟社進行監視和暗害,殺害了大批政敵。他支持地主階級大量侵吞國有土地,恢復教會特權,派警察管理教育,給人民造成苦難。

時代背景

十九世紀初期阿根廷的民族解放獨立運動,雖然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統治,但並沒有使阿根廷的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獨立後的幾十年間,極權派與聯邦派之間進行著長期的激烈鬥爭和內戰。極權派主張建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聯邦派則要求實行聯邦制,讓各省保持廣泛的自治。聯邦派基本上是各地封建地主的代表,各自掌握一定的軍事力量,把持著地方政權,自立關卡,形成割據局面。1827年以極權派代表里瓦達維亞為首的國民政府垮台後,這種割據局面進一步加劇。羅薩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聯邦派代表人物登上政治舞台的。

建立獨裁

羅薩斯於1793年3月30日出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大地主家庭。正當羅薩斯的青年時代,爆發了1810年的阿根廷五月革命,開始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羅薩斯幾乎完全置身於這場革命運動之外,專心經營自己的牧場,並於1815年開辦了阿根廷第一家醃肉廠,聚斂了巨大財富。他沒有高深的學歷,喜歡穿著高喬人的裝束,騎著馬在草原上遊蕩。1813年,他將自己的和鄰近的莊園中的印第安人、高喬人和黑人編成一支地主武裝,以防止南部印第安人對莊園的侵襲。1820年,羅薩斯初次在政界露頭,率領這支武裝參加羅德里格斯領導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政府反對內地首領的鬥爭。多雷戈於1827年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長時,羅薩斯被任命為全省武裝力量總司令。1829年,羅薩斯被選為省長。當時,省長由省立法會議選舉產生,任期3年。1832年羅薩斯任滿後又繼續當選。因省立法會議不同意授予他無限權力,他拒絕就任,仍擔任武裝力量總司令。
當時,布宜諾斯艾利斯省以南為印第安人居住地區。1833年,羅薩斯率領軍隊進行所謂“征服荒漠”運動,對南部印第安人大張撻伐,一直打到內格羅河,占領了大量土地。除他本人占取60里加土地外,其餘土地都分給了他的追隨者,因此他被吹捧為“荒漠英雄”。與此同時,在他的妻子恩卡拉松·埃斯庫拉幫助下,成立了“人民復辟社”,即通稱為“玉米棒”(“mazorca”實際意思是“更多的絞架”)的恐怖組織,發動了復辟運動。這場運動在天主教會勢力的積極參與下,打出“宗教萬歲!”“復辟萬歲!”“殺死異教徒!”等口號,煽動大批暴徒上街鬧事,公開辱罵省長巴爾卡塞及其部長們,稱羅薩斯是“執行上帝意志的人”,“恢復法律的人”,先後逼使持溫和立場的聯邦派人士巴爾卡塞和維亞蒙特辭去省長職務,為羅薩斯專權廓清道路。1835年4月,在省立法會議同意授予他無限權力以後,再度就任省長,直到1852年被烏爾基薩推翻而流亡英國。此後,羅薩斯一直在英國經營牧場,1877年3月14日死於英國南安普敦

恐怖統治

羅薩斯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地主、大商人和教會勢力的政治代表,公開以“復辟派”自詡,否定里瓦達維亞所推行的改革。他為確立和鞏固自己的獨裁統治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充分體現了他的政治思想傾向。
羅薩斯推行有利於大地主階級的土地政策,先後將約90萬公頃國有土地分配給自己的家族、親戚和追隨者,將400多萬公頃業已出租的國有土地出賣,從而廢棄了里瓦達維亞實行的長期租佃制,為地主階級兼併土地開了方便之門。1848年,布宜諾斯艾利斯省825戶地主占有土地達52,000平方英里。土地高度集中,加上停止移民入境等措施,直接影響了農牧業生產的發展。羅薩斯還關閉了極權派創立的國家銀行,濫發紙幣以彌補政府大量的預算赤字。由布宜諾斯艾利斯壟斷進出口貿易與河流航運,嚴重損害了其他省份的經濟利益。
里瓦達維亞執政時曾將天主教會的什一稅和僧侶對僧侶的司法裁判權取消,建立了國家對教會的監督,打擊了教會勢力。羅薩斯為了取得天主教會的支持,滿足教會的復辟願望,恢復了上述被取消的特權,並授權教會管理學校教育和開設神學課程。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教育事業在教會以及警察的管理下急劇衰落,1830到1850年,各類學校由114所減少到35所,學生由5,000人減少到2,000人。羅薩斯還恢復了耶穌會組織,利用教會勢力進行欺騙宣傳,蒙蔽許多高喬人、黑人和印第安人為他賣命。
羅薩斯政府以實行恐怖統治而出名。他認為,“當在平民階級中對秩序的尊重和對無期徒刑的害怕日漸消失時,只有特別權力才能使上帝和法律的意志得到實現,才能使人尊重資本和資本的所有者”。他表面上宣揚法律秩序,實際上,“誰不和我在一起,誰就是我的敵人”。在羅薩斯統治期間,有兩萬多人遭到殺害,財產被沒收。凡是具有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和政治家都受到迫害,烏拉圭、智利和玻利維亞等國成了反對羅薩斯獨裁的人士流亡的中心。羅薩斯政權還將居民按不同政治傾向進行分類登記,由特務組織加以監視;極力煽動對極權派的仇恨,禁止使用代表極權派的淺蘭色,規定人們的衣著、家庭裝飾等都要用標誌聯邦派的紅色,並脅迫人們對羅薩斯宣誓效忠。

外交政策

在國際方面,當時英國和法國都極力想取代西班牙控制整個拉普拉塔河地區,以取得原料供應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羅薩斯採取了投靠英國的政策,在他統治時期,英國不僅是阿根廷的主要貿易夥伴和債權國,而且,英國於1833年侵占了貝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的投資與地產不斷增加,據統計,1840年,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193戶大地主中,1/4是英國人。但羅薩斯與英國政府之間曾在烏拉圭的問題上發生過利害衝突。法國於1837年要求羅薩斯政府給予法國僑民免服兵役的特權,加之1836年羅薩斯對經由蒙得維的亞運來的外國商品課以25%的高額關稅的法令激怒了法國,法國遂於1838年3月封鎖布宜諾斯艾利斯,給阿根廷造成巨大損失。1840年在英國斡旋下,羅薩斯不得不基本上滿足了法國的要求,封鎖才解除。

好戰而亡

羅薩斯懷有兼併鄰國的野心。1838年,烏拉圭發生政權更迭。1839年,羅薩斯在前烏拉圭總統奧里維的幫助下,派遣軍隊到烏拉圭去,企圖推翻弗魯克圖奧索·里維拉總統,兼併烏拉圭。1843年2月,奧里維帶軍隊圍困蒙得維的亞,羅薩斯派出一支艦隊協助奧里維,因而引起英國和法國的干涉。1845年,英、法兩國封鎖布宜諾斯艾利斯,目的之一是防止烏拉圭落入阿根廷之手,同時還要求羅薩斯開放巴拉那河等河流自由航行。後來,羅薩斯先後與英、法議和。1851年,巴西也派軍隊侵入烏拉圭。這場相互爭奪烏拉圭的戰爭直到羅薩斯垮台才結束。此外,羅薩斯還於1837年發動對玻利維亞的戰爭,主要是想占有獨立戰爭前原屬於薩爾塔省的塔里哈地區。由於羅薩斯當時在國內處境不利,這場戰爭沒有大打,雙方於1839年媾和。羅薩斯還拒不承認巴拉圭的獨立。
羅薩斯政權長年的恐怖統治,內外戰爭,使國庫空虛,人民深受其害。羅薩斯的統治越來越不得人心,極權派和聯邦派之間開始出現聯合反對羅薩斯獨裁統治的趨勢。當羅薩斯的統治日趨動搖時,恩特雷里奧斯省長胡斯托·何塞·德·烏爾基薩積極聯合各省反對羅薩斯的勢力,並爭取巴西、烏拉圭、巴拉圭等國的支持,壯大自己的力量。1852年2月3日,在巴西和烏拉圭軍隊的參與下,烏爾基薩的軍隊與羅薩斯的軍隊在卡塞羅斯山一戰,羅薩斯全軍覆沒,使長達23年的羅薩斯政權就此結束。

複雜評價

多年來,阿根廷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史學界對於羅薩斯的歷史作用一直爭論不休,眾說紛紜,毀譽不一。肯定羅薩斯的人的主要論點有三:一是認為羅薩斯在國家動亂的年代以強有力的手段建立秩序是必要的;二是他實現了全國各省的團結;三是他反對了外來侵略,是一位愛國者。否定羅薩斯的人則認為,羅薩斯是一個壓迫和愚弄人民、殘酷鎮壓進步力量的暴君。他所要建立的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少數大地主、大商人對全國的統治,是恢復殖民地時代的舊秩序,而不是各省平等聯合的聯邦國家。他不但沒有反對外來干涉,而是對外國人卑躬屈膝。1840年曾提出將馬爾維納斯群島交給英國抵債,1852年與烏爾基薩作戰之前曾請求英國公使出面爭取巴西的支持,答應把烏拉圭讓給巴西,並用自己的軍隊幫助巴西帝國鎮壓巴西的共和黨。我們應該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來考察。阿根廷獨立後,極權派提出的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等主張,客觀上反映了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里瓦達維亞採取的許多措施具有資產階級改革的進步意義。不過,當時阿根廷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並不發達,資產階級的力量還很弱小,而封建地主和教會的勢力卻根深蒂固,英、法等國又急欲變阿根廷為其經濟附屬國。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資產階級的改革要求歸於失敗和羅薩斯地主教權派統治的建立都有其歷史的必然性。無疑,羅薩斯的獨裁統治加強了地主階級和教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封建大地產制度,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但是,羅薩斯基於要建立自己對於全國的獨裁統治,不僅殘酷鎮壓極權派,同時也盡力打擊和削弱各省地方封建勢力,取消各地稅收關卡,由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統制對外貿易與內河航運。這些措施客觀上有助於消除封建割據局面,阿根廷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起逐步結束長期分裂局面而實現國家統一與此不無關係。對於羅薩斯的對外政策,一些對羅薩斯持否定態度的歷史學家往往只是批評他投靠英國和對法國的讓步,而很少批評羅薩斯企圖併吞鄰國的野心。相反,在羅薩斯政府和法國的關係方面,阿根廷畢竟是處在被侵略的地位,而羅薩斯對法國的態度卻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維護國家主權的立場。因此,聯繫當時的歷史條件,綜觀羅薩斯政府的全部內外政策,對羅薩斯這樣一個歷史人物是需要採取科學分析的態度來加以評價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