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鬱血熱證

肝鬱血熱證,中醫病證名。是指肝氣鬱結,日久化熱,迫血妄行,導致各種出血的病症。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臨床表現,治法,常用方劑,常用中藥,常用腧穴,針灸療法,預防調護,轉歸,

病因病機

素體抑鬱,或情志內傷,肝氣鬱結,郁久化熱,熱邪催動血行,血行過速,或灼傷脈絡,而導致各種出血證。

辨證要點

情緒抑鬱,出血,血色鮮紅,伴有胸悶脅脹,煩躁易怒等症狀。

臨床表現

月經提前,量或多或少,少腹脹痛,胸悶脅脹,或乳房脹痛,或煩躁易怒,口苦咽乾;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

疏肝清熱,涼血調經。

常用方劑

丹梔逍遙散。

常用中藥

牡丹皮、梔子(炒焦)、柴胡(酒制)、白芍(酒炒)、當歸、茯苓、白朮(土炒)、薄荷、甘草。

常用腧穴

關元、三陰交、血海、行間、太沖等。

針灸療法

針刺關元、血海、三陰交、太沖、期門、行間、地機,只針不灸、瀉法。

預防調護

1、調情志。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憂思郁怒。
2、適勞逸。經期不適宜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以免傷脾氣。

轉歸

本病治療得當,多易痊癒,若伴經量過多、經期延長者,可發展為崩漏,使病情反覆難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