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交

肖文交

肖文交,1967年12月出生於湖南漣源,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院長。

肖文交於1989年從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畢業;1992年獲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院碩士學位;1995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博士學位後進入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固體地球物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1997年到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岩石圈構造演化開放實驗室工作;1998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先後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200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1年至2020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副所長;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20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院長。

肖文交主要從事特提斯和中亞造山帶造山與成礦作用等研究,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板塊構造、構造地質學、蛇綠岩、增生楔、沉積盆地、中亞增生造山及其成礦作用、特提斯造山帶演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肖文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漣源
  • 出生日期:1967年12月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 主要成就: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85年09月—1989年07月,在長春地質學院地質學就讀,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9年09月—1992年07月,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院就讀,並獲得構造地質學碩士學位。
1992年09月—1995年08月,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就讀,並獲得沉積學博士學位。
1995年11月—1997年11月,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7年11月—1998年12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98年12月—2003年12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2003年01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長助理、岩石圈演化研究室副主任。
200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同年擔任國家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2011年11月—2020年01月,擔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副所長。
2017年10月,被選為美國地質學會會士(GSA Fellow)。同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0年01月02日,擔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院長(試用期一年)、分黨組成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肖文交通過野外解剖和年代學工作,確定了西崑侖造山帶複雜的活動陸緣體系及其屬性、構造樣式與形成時代,厘定了疊加在早古生代拼貼體之上的岩漿弧和增生楔雜岩,探討了早古生代-早中生代向南複合增生造山作用特徵;系統分析了中亞造山帶與弧相關的活動陸緣組分的時空分布特徵,獲得寒武紀古亞洲洋年代學證據,提出西伯利亞南緣在古生代發生多向增生、形成寬闊的增生拼貼構造帶,建立增生楔-增生楔拼貼複雜增生造山作用新的工作模型,並指出複式增生造山作用是顯生宙中亞大陸增生的主要機制之一。
  • 學術論著
根據2020年4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網站顯示,肖文交已經發表科研論著200餘篇(部),其中SCI論文140餘篇,國際刊物客座編輯專輯10部。截至2014年11月,122篇文章Web of Science引用4988次,H指數35;Google scholar citations 8072次,H指數45;入選2014年全球高引用科學家名錄,2010年進入全球地球科學家SCI論文高引用。
國際SCI(通訊作者)
Xiao, W.J., Santosh, M., 2014. The we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A window to accretionary orogenesis and continental growth. Gondwana Research
Xiao, W.J., Windley, B.F., Allen, M., Han, C.M., 2013. Paleozoic multiple accretionary and collisional tectonics of the Chinese Tianshan orogenic collage
Xiao, W., Li, S.Z., Santosh, M., Jahn, B.-M., 2012. Orogenic Belts in Central Asia: Correlations and connections
Xiao, W.J., Mao, Q.G., Windley, B.F., Qu, J.F., Zhang, J.E., Ao, S.J., Guo, Q.Q., Cleven, N.R., Lin, S.F., Shan, Y.H., Li, J.L., 2010. Paleozoic multiple accretionary and collisional processes of the Beishan orogenic collage
Xiao, W.J., Huang, B.C., Han, C.M., Sun, S., Li, J.L., 2010. A review of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Altaids: A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architecture of accretionary orogens
Xiao, W.J., Kröner, A., Windley, B.F., 2009. Geodynamic Evolution of Central Asia in the Paleozoic and Mesozoi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Xiao, W.J., Windley, B.F., Huang, B.C., Han, C.M., Yuan, C., Chen, H.L., Sun, M., Sun, S., Li, J.L., 2009. End Permian to mid-Triassic termination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s00531-008-0407-z.
Xiao, W.J., Kusky, T., 2009. Geodynamic processes and metallogenesis of the Central Asian and related orogenic belts: Introduction. Gondwana Research
Xiao, W., Windley, B.F., Yong, Y., Yan, Z., Yuan, C., Liu, C., Li, J., 2009. Early Paleozoic to Devonian multiple-accretionary model for the Qilian Shan, NW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Xiao, W.J., Windley, B.F., Yuan, C., Sun, M., Han, C.M., Lin, S.F., Chen, H.L., Yan, Q.R., Liu, D.Y., Qin, K.Z., Li, J.L., Sun, S., 2009. Paleozoic multiple subduction-accretion processes of the southern Altaids. 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Xiao, W.J., Pirajno, F., Seltmann, R., 2008. Geodynamics and metallogeny of the Altaid oroge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Xiao, W.J., Han, C.M., Yuan, C., Sun, M., Lin, S.F., Chen, H.L., Li, Z.L., Li, J.L., Sun, S., 2008. Middle Cambrian to Permian subduction-related accretionary orogenesis of North Xinjiang, NW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Central Asia
Xiao, W.J., Windley, B.F., Liu, D.Y., Jian, P., Liu, C.Z., 2005. Paleozoic accretionary tectonics of the Western Kunlun Range, China: new SHRIMP zircon ages from the Kudi ophiolite and associated granit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crustal growth of Central Asia. Journal of Geology
Xiao, W.J., He, H.Q., 2005, Early Mesozoic thrust tectonics of the NW Zhejiang region (Southeast China).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Xiao, W.-J., Zhang, L.-C., Qin, K.-Z., Sun, S., Li, J.-L., 2004. Paleozoic accretionary and collisional tectonics of the Eastern Tiansha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tinental growth of central Asia
Xiao, W., Windley, B.F., Badarch, G., Sun, S., Li, J., Qin, K., Wang, Z., 2004. Palaeozoic accretionary and convergent tectonics of the southern Altaids: implications for the lateral growth of Central Asia
Xiao, W.J., Windley, B.F., Hao, J., Zhai, M.G., 2003. Accretion leading to collision and the Permian Solonker suture, Inner Mongolia, China: Terminat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Tectonics
Xiao, W.J., Han, F.L., Windley, B.F., Yuan, C., Zhou, H., Li J.L., 2003. Multiple accretionary orogenies and episodic growth of continents: Insights from the Western Kunlun Range, central Asia
Xiao, W.J., Windley, B.F., Hao, J., Li, J.L., 2002. Arc-ophiolite obduction in the Western Kunlun Range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Palaeozoic evolution of central Asia
Xiao, W.J., Windley, B.F., Chen, H.L., Zhang, G.C., Li, J.L., 2002. Carboniferous-Triassic subduction and accretion in the western Kunlu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collisional and accretionary tectonics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國際SCI專輯
Xiao, W.J., Santosh, M., Li, S.Z., Jahn, B.-M. (Guest Editors), 2012. Orogenic belts in Central Asia: Correlations and connections.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Special Issue
Xiao, W.J., Kröner, A., Windley, B. (Guest-Editors), 2009. Geodynamic Evolution of Central Asia in Paleozoic and Mesozoi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Special Issue
Xiao, W.J., Kusky, T. (Guest Editors), 2009. Geodynamic processes and metallogenesis of the Central Asian and related orogenic belts. Gondwana Research. Special Issue
Xiao, W.J., Pirajno, F., Seltmann, R. (Guest Editors), 2008. Geodynamics and metallogeny of the Altaid oroge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Special Issue
中國國內SCI(通訊作者)
Xiao, W.J., Hou, Q.L., Li, J.L., Windley, B.F., Hao, J., Fang, A.M., Zhou, H., Wang, Z.H., Chen, H.L., Zhang, G.C., Yuan, C., 2000. Tectonic facies and archipelago-accretion process of the West Kunlun, China. Science in China
Xiao, W.J., Li, J.L., He, H.Q., Chen, H.H., 1997. A preliminary study of NW Zhejiang fold and thrust belt. Science in China
Xiao, W.J., Li, J.L., He, H.Q., 1996.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fold and thrust structural style in Meishan, Changxing, Zhejiang Provinc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國際會議報導
Xiao, W.J., Zhang, Z.Y., Safonova, I., 2013. International Field Trip and Workshop “Beishan Orogen in NW China: accretionary tectonics, magmatism, eclogite and granulite complexes”
Xiao, W.J., Wang, Q.C., 2009. Conference Report, Gondwana 13, September 15-21, 2008, Dali, China.
Xiao, W.J., Kröner, A., 2007. Sino-German Workshop-Geodynamic Evolution of Central Asia in the Paleozoic and Mesozoic, Beijing, China
Xiao, W.J., 2006. Gondwana to Asia Symposium, Beijing, China
  • 學術交流
肖文交先後在國際學術會議做全會邀請報告,並擔任國際會議主席和專題召集人。1998、1999年在瑞士聯邦高等理工大學地球物理系訪問學者,2004年在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訪問學者,2005年在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系訪問教授;2009年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地調局訪問學者。
  • 承擔項目
項目時間項目名稱項目來源
2014年—2018年
中亞成礦域斑岩成礦的地球動力學背景
國家基金委重大項目子項目
2013年—2017年
北山造山帶高級變質地體、蛇綠岩與增生雜岩的組成、變形及時代
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
2007年—2011年
中亞造山帶大陸動力學過程與成礦作用
國家科技部973項目
2007年—2011年
大地構造學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002年—2004年
西崑侖南部構造樣式與變形期次及其增生型造山作用
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
2001年—2006年
古生代洋陸格局演變與大陸側向增生
國家科技部973項目課題
參考資料來源: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2012年
中亞增生造山作用及其環境效應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2012年
新疆自治區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人才培養

  • 講座報告
2017年6月19日,肖文交受邀在中國地質大學,做題為《西準噶爾地區晚古生代增生構造》的學術報告。
2019年11月28日,肖文交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作了一場主題為《中亞多重增生造山過程》的報告。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授予單位
2020年5月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
2019年11月22日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
2017年
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2011年
2010年
2010年
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
2009年
第四屆中國科學院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個人
中國科學院
2009年
2007年—2008年度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個人
2009年
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
2004年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先進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社會任職

肖文交先後擔任《Global Tectonics and Metallogeny》第一主編,《地質科學》主編,《Gondwana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地學前緣》《地質論評》《地質通報》《西北地質》《新疆地質》等中國國內外學術刊物副主編或編委;國際岡瓦那研究協會執行委員;2005-2013任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Adjunct Professor;2012-2015任香港大學榮譽教授;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七屆礦床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土資源部古地磁與古構造重建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人物評價

肖文交與新疆結緣20餘年,三山兩盆都留下過肖文交的足跡。在20多年的持續研究中,肖文交所在的科研團隊在中亞造山帶的研究中,圍繞中亞增生造山帶結構組成與形變、俯衝增生演化的時限與拼貼格局、中亞造山方式與大陸的增生機制這三個方面做出系統性學術貢獻,提出了新的大陸增生造山理論模型。(《烏魯木齊晚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