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軸胡椒

肉軸胡椒

肉軸胡椒,學名為Piper ponesheense,屬胡椒目, 胡椒科,常生於海拔1400—2000米的山頂及山谷密林陰濕處,常攀於石上、樹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肉軸胡椒
  • 拼音:ròu zhóu hú jiāo
  • 學名:Piper ponesheense C. DC.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胡椒目
  • :胡椒科
  • :胡椒屬
  • 亞屬:胡椒亞屬
  • :離苞組
  • :肉軸胡椒
  • 分布區域:雲南南部至西南部
簡介,形態特徵,分布及生境,種植栽培,環境要求,栽培技術,田間管理,

簡介

肉軸胡椒多年生常綠攀援藤本植物,系淺根性作物,蔓近圓形,木栓後呈褐色,主蔓上有頂芽和腋芽。主蔓上抽生的分枝和由其抽生的各分枝和分枝上抽生的結果枝構成枝序;葉為橢圓形、卵形或心臟形,全緣、單葉互生,葉面深綠色;花穗著生於枝條節上葉片的對側,栽培品種多為雌雄同花,少數雌雄異花;果為球形、無柄、單核漿果,成熟時為黃綠色、紅色;我國的胡椒盛花期一般為3~5、5~7、8~11月,花期與雨水(胡椒通過雨水傳播花粉)、溫度及植株營養狀況有關。
肉軸胡椒
肉軸胡椒主要產於東南亞地區和巴西,多栽培在海拔500m以下的平地和緩坡地,以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良好、pH值5.5~7.0、富含有機質的土壤最適宜。胡椒“怕冷、怕旱、怕漬、怕風”。世界胡椒種植區年平均氣溫大致在25~27℃,月平均溫差不超過3~7℃,在我國,年平均氣溫21℃的無霜地區能正常生長和開花結果,而以年平均氣溫25~27℃最適宜;胡椒最忌積水,但要求有充沛而分布均勻的雨量;胡椒對光照的要求因品種和年齡而異,多數栽培種不需要蔭蔽。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枝有粗縱棱,幼時被疏粗毛,乾後變灰黑色。葉硬紙質,無腺點,卵形或上部的長卵形,長4.5-9厘米,寬2.5-6厘米,頂端短尖,基部鈍圓,兩側稍不等,兩面均無毛; 葉脈7條,在背面極凸起,最上1對離基8-20毫米從中脈發出,最外1對通常細弱,網狀脈明顯;葉柄通常長約1厘米,稀有下部的可達1.5厘米,被粗硬毛,毛在向軸面尤著; 葉鞘僅在葉柄基部具有,有時略延長。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於花期長5-8.5厘米,直徑達2毫米;總花被硬毛,長約1厘米;花序軸無毛;苞片圓形,無柄,直徑約1毫米,無毛;雄蕊3枚,花葯腎形,2裂,花絲粗,與花葯近等長。雌花序於花期長3-3.5厘米,直徑約2毫米,乾後變黑色;總花梗和花序軸與雄花序的無異;苞片近圓形,有時基部稍狹,直徑1-1.1毫米,中央著生於花序軸上的面較大,寬可達0.5-0.6毫米;子房卵形,下部嵌生於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柱頭3,長圓形,長達0.5毫米。果未見。花期3-4月。

分布及生境

普洱、思茅至鎮康、龍陵、騰衝;生於海拔1 400—2 000米的山頂及山谷密林陰濕處,常攀於石上、樹上。緬甸也有。模式標本采自Poneshee,在八莫附近,過去曾屬雲南。
肉軸胡椒原產於印度西南海岸西高止山脈的熱帶雨林。公元前第四世紀已有栽培。中世紀由葡萄牙人傳入馬來群島,此後又由荷蘭人傳入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地。19世紀中葉,印度支那也開始種植,現已遍及亞、非、拉近20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消費國為美國、德國、法國、泰國。高質量得黑胡椒來自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和巴西等地,白鬍椒以蘇門答臘和沙撈越這兩地區得最好。我國於1951年從馬來西亞引種于海南島瓊海縣試種,1956年後,廣東、雲南、廣西、福建等省區也陸續引種試種成功,栽培地區已擴大到北緯緯25度。
肉軸胡椒樹被賴比瑞亞定為國樹。

種植栽培

環境要求

屬熱帶溫濕型植物。適生長於年平均溫度22-28℃及年降雨量1800-2800mm的地區。旬平均溫度15℃時基本停止生長。苗期和定植初期需蔭蔽,成齡期要陽光充足。蔓技攀枝生長,怕大風危害,宜選靜風環境栽培。要求土層深厚、肥沃、通氣、保水力強、微酸性的土壤,過濕或積水易發生水害和瘟病。

栽培技術

用扦插繁殖。結合整形剪蔓,選優良母株的健壯主蔓,割取長30-40cm具5-7個節的插條,扦插在苗圃中,生報後及時定植。春、秋季選陰天或晴天下午,按行株距1.8mX1.8m或2mX3m開穴栽種。

田間管理

定植初期要遮蔭,及時澆水施肥。苗抽新蔓時立技、綁蔓以助攀援。主蔓生長到一定長度要打項、摘花、搞葉,加速樹型形成和使養分集中。定植後期要整形修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