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鎮

肇源鎮隸屬肇源縣管轄。位於縣境南部,南瀕松花江,與吉林省松原市隔江相望。夏季松花江通航設有肇源碼頭。為肇源縣城。肇源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中心,居全縣腹地,全鎮幅員面積240平方公里,轄11個社區,10個行政村,44個自然屯,總人口81,000人,其中農業人口23,0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肇源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肇源縣
  • 下轄地區:1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人口:81,000人
  • 車牌代碼:黑E
簡介,歷史沿革,轄區,

簡介

現有耕地7萬畝,其中水田面積5萬畝,特色經濟作物1萬畝。全鎮土地肥沃,自然資源豐富,水草田三分天下,擁有水面3萬畝,草原2萬畝,大小泡沼棋布,阡陌縱橫,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歷史沿革

肇源鎮,原名“老縣城”,始稱“駱駝脖子”。清末,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添設肇州廳,選定“駱駝脖子”修建衙署,遂為治城。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為肇州縣城。到1923年全城人口已達8900人,商鋪作坊林立,市面繁榮。東北淪陷後,1934年夏,松花江泛濫,縣城被洪水沖毀,肇州縣署遷往“老城基”(今肇州縣城)。洪水退後,城內住戶所剩無幾,只稱“老縣城”。同年12月,明確劃歸郭爾羅斯後旗管轄。1935年經偽旗公署與地方士紳商議,將“老縣城”定名為“肇源”,同年8月郭爾羅斯後旗公署由四站老爺屯移駐肇源城,後改稱肇源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設城區,1946年末設定肇源區,1949年改為第一區。1956年4月,將郭爾羅斯後旗改為肇源縣,設定肇源鎮。1958年9月,改稱肇源鎮人民公社。1980年8月,改為肇源鎮。肇源鎮轄境地處松花江北岸沿江一帶,地勢低平,多沼澤湖泡,是松花江上游沿岸較大的城鎮。縣屬工業集中於鎮內,鎮街工業也有發展,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3277萬元。全鎮總面積60平方公里,鎮郊有耕地8000餘畝,以生產蔬菜為主。鎮內分設5個街道辦事處,鎮郊有東風、園林、郊源、解放、臨江、東郊、四方山等7個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5.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約5.2萬人。除漢族外,還有蒙古、回、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居住。鎮政府駐於鎮內。

轄區

肇源鎮轄11個社區、10個村:東山社區、城北社區、南苑社區、城南社區、興源社區、松花江社區、東苑社區、東城社區、廣場社區、西海社區、龍源社區、興安村、老虎背村、雙勝村、四方山村、郊原村、東興村、代龍村、龍誼村、臨江村、解放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