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可兒童合唱團

聖馬可兒童合唱團

聖馬可兒童合唱團(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在法國里昂享譽盛名超過二十年,曾赴世界各地演出。在指揮尼古拉斯·博特帶領下,合唱團將在音樂會上獻唱《歌聲伴我心》電影樂曲,其他演出節目還包括古典、歌劇及民歌等逾二十首歌曲。此外,澳門文化中心兒童合唱團亦會參與部分大合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馬可兒童合唱團
  • 外文名: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
  • 創建於:1986年,
  • 作品:《放牛班的春天》
合唱團簡介,創辦人,創辦背景,歷史發展,一唱成名,中國巡演,人才危機,評價,

合唱團簡介

法國聖馬可兒童合唱團由尼古拉斯·博特(Nicolas Porte)創建於1986年,憑藉2004年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名聲鵲起。作為今年中法文化之春的重磅演出團體,該合唱團在廣州、深圳、北京等多個城市巡演。近日,在此次巡演的最後一站北京,合唱團團長尼古拉斯·博特及成員接受了中國網專訪。
合唱團合唱團
尼古拉斯·博特(以下簡稱博特):合唱團有大約60名團員,其中25到30名在參加各地音樂會巡演。這些團員最大不超過15歲。這也是一般中學畢業的年齡。
每年都有30名左右兒童報名參加聖馬可合唱團.其中半數,也就是15至18名兒童最終會被錄取。錄取標準中最重要的要能夠每天有1個半小時到2個小時的時間進行訓練,當然也要有相當的嗓音條件。
這已經是合唱團第三次到訪中國,每次都有不同的體驗。我們都很愛中國,中國觀眾非常熱情,友好。他們對表演的回響很積極,對我們的音樂也很認同,我們很高興得到中國觀眾的掌聲和鼓勵。
我們會在不同國家的演出不同的節目。其中有一部分傳統歌曲是保留節目,在法國或者其它國家都會演。此外,我們會留出一定的時間演出當地的歌曲。比如在中國,我們會演唱一些中國歌曲,比如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我們還為中國觀眾特意排練了一個根據儒勒-凡爾納小說改編的小歌劇《80天環遊地球記》。
我沒有具體數過。但幾乎在每個走過的城市都會有類似的合作演出。在香港和廣州各地尤其多。中國的合唱水平很高,我感受到合唱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也很高。中國演員和我們演唱方法會不同,雙方都會在交流中受益。我認為中國合唱團體也很高興聽我們演唱。在音樂會上,中法兩國小演員同時演唱,聲音相互交融,非常有意思。我想,中法兩國的關係通過音樂也得以進一步加強,今天的這些兒童在未來成年後可能有更多機會在一起合作,一起工作。
《放牛班的春天》2004年公演時,我們合唱團已經成立20多年了。當時,每年演出30到50場。還要巡演。電影公演後,我們當年演了100多場。邀請很多,巡演也很多,差不多所有假期都在巡演,我們此次來華就是參加亞洲巡演。這是電影成功後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我們的知名度現在已經超出法國,走向世界,所以,能夠參加那部電影的演出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快樂,榮幸和機遇。
電影的成功也使法國合唱事業獲得重生。其知名度也在世界各地,比如中國獲得提高。我聽說在中國,孩子很小就開始唱歌。在法國就很不同。在法國合唱還是個小眾藝術。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成功使合唱重新回到藝術界,特別是回到媒體的視線中,很多孩子看完電影就想參加合唱團。我們在法國也幫助創建了很多合唱團,這部電影確實讓法國的合唱團體獲得了新生。

創辦人

合唱團指揮尼古拉斯.博特(Nicoias Porte)生於1963年,從小就擁有很高的音樂天分。他在里昂教區合唱團唱歌,及後成為一位歌唱家,而且對童聲合唱指揮產生興趣。自1984年開始,他在聖馬可學校任教音樂科,並於1986年勇敢地成立了聖馬可兒童合唱團。
尼古拉斯.博特尼古拉斯.博特

創辦背景

音樂教師尼古拉斯·博很早就開始了音樂之路。他4歲便開始在里昂音樂學校學習鋼琴,同時在里昂大教堂唱詩班中演唱。
聖馬可兒童合唱團聖馬可兒童合唱團
他感到,鋼琴對他來說很難,長大之後不確定自己是否想要成為一名音樂家。他選擇了學習科學,成為了一名建築系的學生,他並沒有放棄音樂,在許多活動中他還會作為一名歌唱家參加特別演唱。
1984年,里昂的聖馬可學校創辦,校方請尼古拉斯·博做一名兼職音樂老師,當時的他還是一名學生,這大大資助了他的學業。1986年,他被邀請作為一名全職音樂老師—這時候他做出了創立聖馬可童聲合唱團的決定。有野心要辦一個兒童合唱團,這和電影中的克萊門特有些相似。但是他也有讓合唱團變得國際化的念頭。
尼古拉斯·博的初衷是建立一個優秀的、有藝術價值的歐洲兒童合唱團,就像英國和德國之前所做的一樣。同時我也想為孩子們提供一個獲得音樂教育的機會。從特別的專業水平上講,我認為有激情並且有積極的態度來投入到這其中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小的男學生是最適合的人選。最終,他的熱誠、積極和富有紀律的教學方式讓他的合唱團得到今天的榮譽。

歷史發展

聖馬可童聲合唱團由尼古拉斯·博成立於1986年。合唱團的成員都來自同一所學校,年齡界於10-15歲之間。《放牛班的春天》上映之前,該合唱團在法國里昂已經享譽十多年。
2003年,出身於音樂學院的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準備拍攝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他寫了一部關於兒童合唱團的電影,為了片中的小歌唱家們,他四處尋訪心目中天使般的男孩和天使般的合唱團。他幾乎走遍了全法國,卻不盡如人意。當他來到里昂,抱著最後的希望,與新銳作曲家布魯諾·庫列斯(Bruno Coulais)拜訪了聖馬可童聲合唱團。
當時合唱團正在為一個巡演作準備,尼古拉斯·博回憶起當年與巴拉蒂相見情景幾乎一拍即合。他們喜歡合唱團的工作方式,還有它的聲音。
尚-巴堤·莫里耶(Jean-Baptiste Maunier)是聖馬可童聲合唱團的一名獨唱演員了。導演在找到他心儀的合唱團的同時,也找到了他心儀的獨唱演員。這個有著碧藍眼睛和純金色頭髮的13歲少年,成了《放牛班的春天》里那個頑劣、自負又憂鬱的天才兒童的不二人選。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和“最佳外語片獎”提名,其原聲大碟也賣出超過兩百萬張,聖·馬可童聲合唱團也成了演出商們的香餑餑。
合唱團舊照合唱團舊照
當初扮演電影中合唱團的小歌唱家們已經長大,回頭看,這部電影幾乎就像是為聖馬可童聲合唱團量身定製。“這部電影對很多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啟示,他們懂得了比熱愛音樂更多的事情,他們同樣也明白了合唱團可以吸引年輕人,而不僅僅是流行音樂。”說到片中細節,這位聖馬可童聲合唱團永久成員、創辦者、指揮家仍是感慨萬千。
當然,電影中展現的並非真實的故事。但在排練和拍攝過程中,這個團隊深深地影響了孩子們並且使他們變成了一個大家庭,這是現實與電影的相同之處。在電影中,孩子們找到了希望並且重新尋回了自信。每一天你可以在我們的合唱團里看到這些,一個在學校中迷失了的小男孩也許可以在合唱團中重獲自信。這是一種偉大的團結,在音樂中,甚至在孩子們的玩笑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明星們一個個都因變聲而離團,但名聲在外讓合唱團反而吸引了來自整個法國甚至歐洲其它國家的童聲人才,因此,樂團的整體水準還保持著較高水平,合唱團的演唱風格卻絲毫沒有受此影響,依然以每年100多場次的音樂會保持著活力,皆因靈魂人物尼古拉斯調教有方。

一唱成名

2004年有部感動了全球千萬觀眾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該電影曾獲2004年法國金球獎最佳電影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提名,並擊敗好萊塢的大製作《特洛伊》成為當年的法國票房冠軍。影片於2004年在全球放映,吸引了過千萬的觀眾觀看並為片中小演員的感人表演和純真如天籟般的童聲而淚灑影院。
放牛班的春天劇照放牛班的春天劇照
電影裡的合唱團小演員來自導演尋遍全法國而找到的法國里昂聖馬可童聲合唱團,合唱團的指揮尼古拉斯·博特同時也是影片的音樂總監,隨著電影的全球公映獲空前成功,其原聲大碟更賣出超過兩百萬張。

中國巡演

2005年聖馬可童聲合唱團在北京、上海等地巡迴演出,所到之處場場爆滿並不得不加場演出,莫不將之與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相提並論。
法國聖馬可童聲合唱團法國聖馬可童聲合唱團
2013年4月,他們將首度來到廣州,讓我們重溫電影中《風箏》、《在路上》、《回憶》等最感人的歌曲,為廣州的春天帶來最動人的童音。該合唱團將與廣州市少年宮合唱團和廣東省實驗中學合唱團兩支全國頂尖的童聲合唱團一起交流演出,屆時,演出將成為中法文化藝術交流的一大盛事。
2013年,11月17日他們的天籟童音將再次唱響重慶大劇院,同時還帶來了精緻版舞台劇《80天環遊世界》,講述主人公環遊到中國的故事。

人才危機

童聲合唱向來以其清澈純淨和空靈柔和的“天籟之音”備受人們鐘愛,發源於教堂唱詩班的歷史又使其具有悠久傳統和極高水準。然而,由於現代男童變聲期普遍提前,該國合唱團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人才危機。
歐洲的童聲合唱通常由10歲到14歲間處於變聲期之前的男孩組成。這個年齡段的男童能夠發出一種近似女聲,卻比女聲更加豐滿、純淨的音色,可以將清亮透明的音質特點發揮到極致。一般而言,當男孩子們進入青春期變聲後,就會退出合唱團。因為此時他們的聲音不穩定,又沒有充分成熟,也不能演唱低音部分。
過去團中的男孩通常可以唱到15歲至16歲,但男童變聲期普遍提前了1年至2年,這是一個越來越糟糕的不可逆轉的趨勢。
孩子飲食條件太好,攝入了過多的蛋白質,所以發育期提前。在這種情況下,很少有能夠在合唱團唱到十四、五歲的男童,很多團員剛剛進入合唱團訓練了一兩年後就變聲了,不得不離開,浪費了很多資源。由於損失的通常都是訓練有素的團員,合唱團只能限制他們的演出曲目,避免具有挑戰性的高難度作品。
面對這種局面,有人提出使用假聲唱法來解決童聲合唱的人才危機。該提法遭到了眾多音樂界人士的反對,他們認為此舉將破壞童聲合唱的美感。因為童聲合唱的發音都採用直聲唱法,而具有穿透力的純潔美感向來被認為是合唱的精髓所在。
在人才流失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一些英國合唱團已經開始降低年齡門檻,把通常為8歲的團員甄選年齡線降到6歲,並開始建立幼齡團員的“儲備梯隊”。

評價

作為此次演出的特邀指揮,國際合唱聯盟副主席、香港童聲合唱協會會長唐少偉告訴記者,“放牛班”的走紅讓童聲合唱的形式漸漸被國內觀眾熟悉,來華的合唱團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出現了仿冒名團的造假演出團體,由於歐洲出生人口的逐年下降,老牌的童聲合唱團都面臨著生源稀缺的問題,真正能維持著高水準的合唱團已為數不多。
也給人們造成了一哄而上,難辨合唱團藝術水準的困擾。作為國際合唱聯盟副主席,唐少偉曾與包括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在內的多個世界知名合唱團合作,對於世界童聲合唱的發展,他表示大多老牌名團已開始走下坡路:“優質生源的稀缺是造成合唱團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由於歐洲已開發國家的出生人口持續下降,每年報名合唱團的適齡兒童人數也都在萎縮。另一方面,以往’合唱班‘都是歐洲中國小校的必修課,且教學管理嚴格,如今學校和家長更會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以前的一套教學體制很難發揮作用。排練的時候玩遊戲機、吃零食、開小差……這些在以前都是要受到指揮嚴厲懲罰的。”
聖馬可兒童合唱團聖馬可兒童合唱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