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稻15(國審稻2008030)

聖稻15(國審稻2008030)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聖稻15是選育單位:山東省水稻研究所,用品種鎮稻88/聖稻301選育而成的水稻品種。 2008年8月7日經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稻200803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稻15
  • :植物界
  • :禾本科
  • :稻屬
  • :稻
  • 品種:聖稻15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決定撤銷,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粳型常規水稻。在黃淮地區種植,全生育期155.1天,較對照豫粳6號晚熟2.1天。株高104.2厘米,分櫱力一般,穗長16.9厘米,每穗總粒數150.3粒,結實率85.4%,千粒重26.9克。抗性:苗瘟3級,葉瘟2級,穗頸瘟發病率5級,穗頸瘟損失率5級,綜合抗性指數4.4。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3.3%,堊白粒率49%,堊白度3.9%,直鏈澱粉含量17.2%,膠稠度83毫米。

產量表現

2006年參加黃淮粳稻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4.5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5.6%(極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609.2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11.9%(極顯著),比對照9優418減產0.4%(不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6.9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8.7%,增產點比例81.3%。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6.6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11.8%。

栽培技術

1.育秧:黃淮麥茬稻區一般5月上旬播種,嚴格浸種消毒,畝播量30千克。
2.移栽:秧齡30~35天移栽,行株距23厘米×13厘米,確保每畝達2萬穴,每穴4~5苗。
3.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鉀平衡施肥,畝施二銨15~20千克作基肥或面肥,鉀肥10千克於插秧後15天左右施入,前期重施分櫱肥促苗早發,尿素總量控制在40千克內。水漿管理做到:薄水栽秧、深水護苗,淺水分櫱、夠苗晾田、烤田,淺水孕穗揚花,乳熟期後應乾濕交替,成熟前5~7天斷水。
4.病蟲防治:加強對稻瘟病、稻縱卷葉螟、飛虱等蟲害防治。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量高,米質較優,中感稻瘟病。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陝西關中地區種植。

決定撤銷

2021年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公告,決定撤銷232個國家級審定品種,其中包括聖稻1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