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相

指具有最高德智的輔佐者。最初見於《晏子春秋》中,被晏子用來指稱孔子。其詞為先秦王道思想的體現:荀子曰:“得聖臣者帝。若舜、禹、伊尹、周公,皆聖臣也。”聖相、聖臣亦即一意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相
  • 釋義:指具有最高德智的輔佐者
  • 出處:《晏子春秋·外篇下》
  • 拼音:shengxiang
典故出處,註解,後世引用,

典故出處

語出《晏子春秋·外篇下》:仲尼相魯,景公患之,謂晏子曰:“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今孔子相魯,若何?”晏子對曰:“君其勿憂。彼魯君,弱主也;孔子,聖相也。君不如陰重孔子,設以相齊,孔子強諫而不聽,必驕魯而有齊,君勿納也。夫絕於魯,無主於齊,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景公不納,故困於陳蔡之間。

註解

魯定公9年,孔子被任命為中都宰,他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績,被升為小司空,不久又升為大司寇,攝相事。齊景公對魯國的強大感到十分擔憂,向晏子尋問應對之法。晏子回答:“請您不必擔憂。魯君是昏弱的君主,而孔子則是一流的輔佐者。您不如暗中賄賂孔子,假意答應讓他來齊國為相。如果孔子在國內向魯公勸諫而不被接納,那么他肯定會背離魯國、前來齊國,到時您不要收留他。這樣,孔子與魯國絕交,在齊國也不被錄用,他就陷入困境之中了。”過了幾年,孔子離開魯國前往齊國,齊景公沒有接納他,於是只有流落在陳蔡之間。
按:據史記載,季孫氏接受了齊國的女樂,魯國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並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前往衛國,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故孔子離開魯國並非如《晏子春秋》記載是緣於晏子之謀。

後世引用

李商隱有《韓碑》詩云:“帝得聖相相曰度,賊斫不死神扶持。”此處李商隱用“聖相”一詞指代唐代後期的名相裴度。據南宋葛方立《韻語陽秋》,李商隱在詩下自注“聖相”一詞,曰:《晏子春秋》:“仲尼,聖相。”蓋《晏子春秋》在李商隱時已經不為人所重,讀之者少,故李商隱恐人以為疑,因注詩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