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泉宴

《聖泉宴》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詩人通過對山間蘭氣,林里松聲,垂葉影飄,落花香度,林塘晚色,重岩夕煙等等的描繪,讚頌了聖泉的秀麗景色。全詩情調歡暢,對仗工整,用字典雅秀麗,音節婉轉流暢。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全詩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聖泉
披襟石磴,列籍俯春泉
蘭氣熏山酌,松聲韻野弦
影飄垂葉外,香度落花前。
興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煙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①聖泉:在玄武山,今四川中江東南。
②披襟(jīn):敞開衣襟,胸懷舒暢。
③乘:登。
④石磴(dēng):台階。
⑤列籍:依次而坐。
⑥春泉:春天的泉水,指聖泉。
⑦山酌:山野人家釀的酒。
⑧韻:聲音相應和。
⑨野弦:在山野演奏的樂曲。
⑩垂葉:低垂的樹葉。
⑪興洽:興致和諧融洽。
⑫林塘:樹林池塘。
⑬重岩:高峻、連綿的山崖。
⑭夕煙:傍晚時的煙靄。

全詩譯文

山路很陡,一路敞著衣襟登山,終於抵達山頂;席地而坐,俯瞰淙淙流過的聖泉。
美酒香味醇厚,如蘭氣般瀰漫山間,飲著美酒,酒不醉人人自醉;耳邊松濤陣陣,仿佛大自然奏響了旋律,為人們伴奏助興。
樹葉從枝頭飄然而下,落入水中,水中的倒影也隨之忽高忽低,飄飄悠悠,好像要飄起來;落花悄然而下,沒入土中,它的香氣卻瀰漫在空氣中,久久不散。
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晚,而興猶未盡;環顧四周,只見雲煙四起,遠方重巒疊嶂被籠罩其中,迷迷濛蒙一片。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總章三年(670)春。王勃總章二年(669)春天因戲作《檄雞文》被高宗逐出沛王府,五月開始蜀中之游。這年秋冬直到第二年春,王勃一直在梓州遊覽。聖泉在中江縣的玄武山中,詩人少長同游,共寫高情,留下此詩。

作品賞析

文學鑑賞

這是一首記敘出遊歡宴的詩。詩人詳略得當,取捨適宜,重點放在歡宴卜,切合題目。首聯就直接點題。三、四句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寫美酒沁人心脾,用“熏”點出香味醇正濃厚,瀰漫不散;寫松濤陣陣,用“韻野弦”,形容純乎天籟,美妙絕倫。雖雕琢但恰到好處,而且充滿浩大的氣勢,這正是王勃詩歌的特點。五、六句從細處落筆,描寫“垂葉”、“落花”的動態之美,寫得逼真細膩,情趣盎然,自有其可取之處。尾聯,詩人的目光定格在雲霧中的山巒上,迷濛而又含蓄,仿佛此次歡宴並沒有結束,也不會結束,意味深長。
這首詩起合相關,轉承自然,前後勾連,布局合迎。

名家點評

《唐詩鏡》:三、四琢矣,然琢而不傷,其氣渾渾。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此宴於聖泉而敘其景,造語極幽潤秀髮。大抵子安寫景多臻妙境。唐仲言謂其恨少骨力,秀趣在布景中者也。顧璘曰:“乘”字、“俯”字,“熏”字、“韻”字、“影飄”、“香度”及“洽”字,觀其下字,便見老成。次聯風韻自別。唐孟莊曰:“熏”字佳矣,“韻”字更勝,“飄”、“度”是眼,“外”、“前”亦活,結亦有致。
古唐詩合解》:此詩字意頗重,以流麗而不覺。
網師園唐詩箋》:趣絕,雅絕(“蘭氣”二句下)。
詩式》:發句上乘石噔,下臨聖泉,以初至聖泉起。頷聯言蘭氣近酒,故熏山酌;松聲類琴,故韻野弦,此所敘之景以宴於聖泉承。頸聯垂葉落花,照“春”字;影飄香度,寫同宴諸客領取此花香葉色,以山林春興作轉。落句言林塘人晚,見宴已多時,則朋興自歡洽,而不覺重岩前夕煙已起也,以酒闌興洽為合。

作者簡介

王勃(650-676),初唐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應舉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驚而死。少時即顯露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他和盧照鄰等皆企圖改變當時“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的詩風(見楊炯《王子安集序》)。其詩長於五律偏於描寫個人生活,亦有少數抒發政治感慨,隱喻對豪門世族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但有的詩篇仍流於華艷。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王勃畫像王勃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