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軍鄉

老軍鄉

老軍鄉是一個旱農草牧鄉,地處山丹縣城東38公里處,海拔在2100—2600米之間。總面積568.77平方千米,現轄10個村,共4303人(2017),耕地面積6萬畝,其中水澆地102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軍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
  • 下轄地區:10個村
  • 電話區號:0936
  • 地理位置山丹縣城東38公里處
  • 面積:568.77平方千米 
  • 人口:4303人(2017) 
  • 車牌代碼:甘G
老軍鄉簡介,概況,沿革,自然地理,政區人口,人口數據,資源特點,經濟發展,道路建設,水利工程建設,產業發展方面,畜牧業發展,種植業發展,勞務產業發展,旅遊產業發展,

老軍鄉簡介

氣候溫涼,有天然草原79萬畝,羊只飼養量5萬多隻。主導產業以羊產業、勞務輸出和胡麻、洋芋等種植業為主,並有蘑菇、地耳等天然食品。交通便利,312國道橫貫全境,為山丹的東大門。
硤口古城硤口古城

概況

老軍鄉位於山丹縣東部。地處大黃山北麓,平均海拔2500米。面積568.77平方千米,人口4303人(2017)。轄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豐城村,距縣城37千米。為半農半牧鄉。312國道橫穿北境,陳(戶)老(軍)公路通達。景點有大口河自然森林保護區。古蹟有日勒古城、峽口古城堡、明長城遺址。

沿革

1955年設老軍鄉,1962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為578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焦灣、老軍、祝莊、孫莊、李泉、潘莊、豐城、峽口、羊戶口、郭泉10個行政村。

自然地理

老軍鄉地處大黃山北麓,距山丹縣城東38公里,是山丹縣的東大門,312國道及複線穿境而過。轄區東與永昌紅山窖鄉毗鄰,南依大黃山與大馬營鄉相望,西、北面與陳戶鄉搭界,總面積568.77平方千米。屬溫帶乾旱性氣候,冬春多風沙。自然災害頻發,主要是旱災、洪災、風災、病蟲害等。境內地勢平坦,水資源匱乏,耕地依靠流水口、瓷窖口2座小型水庫蓄水和井溝、羊虎溝、火燒溝、南山口、大口子、柳溝、長溝等山谷洪水灌溉,常播種面積2.5萬畝,海拔在2100-2600米之間,年內降水量195毫米,日照時數2420小時,無霜期106天。

政區人口

1983年11月改老軍人民公社為老軍鄉。全鄉轄祝莊村、老軍村、孫莊村、李泉村、潘莊村、郭泉村、羊虎溝村、硤口村、豐城村、焦灣村10個行政村,38個社,總人口4303人(2017)。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7543

3837

3706
家庭戶戶數
1821
家庭戶總人口(總)
7208
家庭戶男
3634
家庭戶女
3574
0-14歲(總)
2008
0-14歲男
1008
0-14歲女
1000
15-64歲(總)
5276
15-64歲男
2714
15-64歲女
2562
65歲及以上(總)
259
65歲及以上男
115
65歲及以上女
14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70
2017年,總人口4303人。

資源特點

耕地面積6萬畝,草原面積79萬畝。具有豐富的土地、光照、風能等自然資源。農作物主要是小麥、啤酒大麥、胡麻、脫毒洋芋、豆類等作物,尤其以胡麻、脫毒洋芋產量高、品質好。畜產品主要有羊肉、羊毛、羊絨。特色野生類植物有髮菜、地耳、蘑菇、黃參。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螢石、高嶺土,煤炭資源分布最廣,可開採儲量達4000多萬噸。境內蘊含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在兩漢、三國、兩晉時間,老軍地屬日勒縣,位置重要,地勢險要,是西通古羅馬的絲綢之路。硤口堡、豐城堡、繡花廟(定羌廟)為明清兩代的主要驛站和軍事重地。境內有漢明長城、烽火台和峽口古城堡等遺址,焉支山風光優美,氣候冷涼,是遊玩避暑的好去處。文化旅遊產品主要有石燕高飛、刺繡等。

經濟發展

2009年,農業增加值達到1576.2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10998萬元;鄉鎮工業增加值達到3349.5萬元;招商引資100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70萬元;農民人均純達3540元。

道路建設

老軍鄉地勢偏遠,大多數村沿山而居,交通不便。同時老軍鄉也是全縣8個鄉鎮通村路唯一沒有鋪油罩面的鄉鎮,嚴重製約了老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加快道路建設,採取政府投資和民眾自籌的方式,逐年建設。完成了陳孤公路14.5公里路基改造和13座橋涵配套工程。沙化通村道路53公里,硬化6.5公里。

水利工程建設

老軍鄉水利基礎條件異常薄弱,全鄉3座水庫,其中硤口水庫已基本報廢,瓷窯口水庫水源不足,來水逐年減少,且又是病險庫。全鄉3個截引都是80年代修建的,破損嚴重,調蓄能力非常差。全鄉共有乾、支、斗、農渠道100.9公里,只有17公里進行了襯砌,其餘都是土渠,水的利用率只有45%。2006年籌資30萬元,完成老軍-焦灣2公里漿砌石渠道建設,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確保2000多畝農田的正常灌溉。投資40萬元,完成王墩-開發區10.86公里人飲管道工程,徹底解決了開發區和鄉屬機關的人畜飲水困難問題。2007年,積極爭取省慈善協會支持,在羊虎溝、郭泉、潘莊1—4社修建慈善水窖300眼,有效解決了沿山300戶民眾和7200多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2008年,籌資36萬元,鋪設人飲管道4.9公里,解決了豐城村人畜飲水困難問題。爭取實施總投資600萬元的流水口除險加固工程,增強了水庫調蓄能力,庫容由病險時的87.8萬立方米增加到除險加固後的170萬立方米,增加保灌面積2000多畝。2009年鄉政府籌資61萬元,從根本上解決了硤口村多年來想解決、多次解決而又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的人畜飲水困難問題。

產業發展方面

畜牧業發展

老軍是半農半物鄉,廣闊的草原為發展草畜產業提供有利條件,畜牧業以羊只放牧和飼養為主,在全鄉農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羊只主要是綿羊為主,綿羊肉質鮮美,遠近聞名,遠銷省內外,養羊是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按照“分戶養殖、規模經營、小群體、大規模”的草畜產業發展思路。著力轉變傳統粗放型養殖模式,鼓勵民眾發展舍飼養殖。至2009年,全鄉養殖飼養量為14.3萬頭(只),其中綿羊 7.9萬隻,牛1675頭,豬2143頭,雞 5.8 萬隻,馬、驢、騾共有2805頭(匹)。通過鄉政府大力引導,畜牧業迅速發展, 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全鄉建成永祥養殖公司、鄉牧場兩個養殖龍頭企業,建成朱多俊、周國璧、方偉三個規模養殖場,全鄉新建高標準羊舍380戶,培育養羊大戶620戶,其中500隻以上40戶,100隻以上270戶,50隻以上310戶。為確保鄉畜牧業健康穩步發展,鄉上逐年提高防疫人員的技術培訓和補助標準,並且加大春秋兩季的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力度,積極做好應對突發疫情的防制治療,近幾年來沒有重大疫情發生。

種植業發展

大力發展戰略性主導產業、地方性特色產品,特別是區域性優勢產業。積極調整最佳化種植結構,重點突出優質小麥、優質胡麻、油菜制種、脫毒洋芋等高效作物及優質牧草種植。近年來,以老軍、焦灣、孫莊、祝莊、豐城村為主,發揮河灌區的優勢,共種植優質小麥、優質胡麻、啤酒大麥、脫毒洋芋等高效經濟1.94萬畝。以祝莊、孫莊、峽口、潘莊、郭泉村為主,發揮機井井灌的優勢,種植優質胡麻、油菜制種、碗豆等作物0.6萬畝。全鄉每年完成總播面積3.15萬畝,糧、經比例大致保持在46:54。堅持科技先行,典型引路、示範帶動、因地制宜,以發展經濟作物,特色農業為重點,加大農業標準化技術示範推廣力度。與酒泉泰金種業公司聯繫,共引進菠菜、茼蒿、香菜制種、豌豆示範、中藥材、脫毒洋芋、優質牧草、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為主的農業高新技術10多項,建立農業科技示範點20個,落實新技術試驗示範8項(次),帶動全鄉農作物標準化示範3萬畝。

勞務產業發展

發展壯大勞務產業,不斷提升輸出質量,拓寬輸出渠道,壯大輸出規模,實現了靠勞務增收的良性循環。近年來,每年輸出勞動力保持在2800人左右,實現勞務收入1500多萬元。其中有組織輸出1570人,自謀輸出607人,就地轉移723人,向東南沿海輸出304人。同時,創建勞務示範村1個,培育發展勞務經紀人3名,創辦勞務中介機構1個,新創建勞務基地1個。堅持把勞動力技能培訓作為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和增收致富的關鍵措施來抓,利用建立的畜禽養殖實訓、特色種植、勞動力轉移就業3個培訓基地,根據按需培訓、注重實效的原則,採取現場培訓與基地培訓、常規技術培訓與特種技能培訓相結合的辦法,每年舉辦各類培訓班30多期,培訓農民3600多人次。

旅遊產業發展

2006年,鄉黨委、鄉政府決定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文企聯合的形式,投資開發峽口古城,發展旅遊業。首先進行了大力的宣傳包裝。修建大型宣傳碑1座,印發《峽口旅遊》畫冊3000餘份,攝製《神奇的山丹峽口》專題片1部,配合浙江電視台《西部地理》頻道、鳳凰衛視和香港獅子電視台完成《河西走廊》、《長城》紀錄片2部,譜寫《峽口古風》歌曲1首,成功參加了全市“旅遊文化宣傳周”活動。2007年加快景點建設。多方徵集國家和各省市縣知名書法家作品300餘幅,拉運巨石300多塊進行篆刻,建成西部長城文化書法石刻長廊1處。夯實基礎設施。新建旅遊接待辦公室、展覽室、客房6間,硬化通村道路2.3公里,砂化景點道路10公里,鋪埋人飲管道6.82公里,架設閉路電視線路6公里,水、電、路、訊等公共基礎設施基本配套。2008年投資60萬元,由敦煌研究院對古城中心的過街樓和西城門洞進行加固維修,並修建了點將台和練兵場,古城開發初具規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